李亚东教授浅谈:食管癌术后的健康管理之道

2024-06-05 肿瘤医学论坛 肿瘤医学论坛 发表于上海

在此分享他对于食管癌术后治疗策略的独到见解,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如何面对术后的生活,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加快恢复步伐。

食管癌术后的护理与生活调整对于患者的长期康复至关重要。在本次采访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李亚东教授,在此分享他对于食管癌术后治疗策略的独到见解,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如何面对术后的生活,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加快恢复步伐。

肿瘤医学论坛: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是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引发吞咽困难、恶心呕吐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可能达到0.5%-10.5%。请问导致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

李亚东教授: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它严重困扰着患者,影响其生活质量。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会感到吞咽困难,甚至出现呛咳、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对生活的信心。

吻合口狭窄最常见的原因大概是吻合口漏或者局部炎症刺激反应。由于吻合口是新构建的,其周围可能会发生炎症刺激、疤痕增生,或存在小的吻合口漏,这些都是导致吻合口狭窄的常见原因。当然,一些吻合器件的管径太小或者吻合技术中反复过多的操作也可能与狭窄有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胸外科采取了多种措施。第一,尽量选择管径粗一些的吻合器,比如最常见的21号吻合器可以改成23号或者说25号吻合器。第二,在吻合技术上做一些改进,不要过度地反复缝合折叠,减少人为造成的吻合口狭窄。第三,术后对于吻合口的保护,控制禁食时间,尽量减少吻合口的刺激,减少局部的炎症刺激。

当然,有些吻合口狭窄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出现狭窄,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例如,在术后三个月左右,当吻合口相对稳定时,可以采取扩张方法,包括在吻合口周围注射类固醇激素等,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狭窄问题。随着患者术后的恢复,医学上是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因此患者可以放心,只要及时就医,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吻合口狭窄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肿瘤医学论坛:食管癌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禁食多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何确保患者获得必要的营养?

李亚东教授:

食管癌手术后的禁食时间是患者及其家属非常关心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恢复问题。绝大部分传统的、相对保守的医学常识认为手术后应该禁食7至8天,因为这是大部分吻合口愈合所需的时间。当然,国内也有一些专家提出术后不禁食,对所谓的“三管一禁”提出了疑问,建议术后从小剂量饮水、流质直至恢复完全的饮食。但是大多数胸外科医生相对而言是比较保守的,通常选择术后禁食7至8天,也相对符合吻合口愈合的时间。因为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将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极大的困扰。

面对术后长时间禁食,患者和家属可能会担心如何保证患者的营养状态。实际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已经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其实禁食主要是控制口腔内产生的味觉和进食的感觉,而营养状态的获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是通过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将肠胃营养制剂输入到肠道内获得营养,另外一种是通过肠外营养即静脉营养的方式,但是部分患者需要谨慎使用,比如心功能不全或不能大量输液的患者。总之,我们会采取肠内和肠外结合的方式,确保食管癌术后患者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目标是在禁食期间患者的体重不减反增,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当然,所谓的营养补充是指术后短期内的营养补充,往往有部分食管癌患者在出院之后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这就涉及到长期的营养支持。患者需要跟医生保持好密切的联系,医生也会进行长期随访并制定长期营养计划。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营养制剂的品类日益丰富和完善,只要患者跟医生保持好联系,及时调整好各种营养制剂的搭配,术后的营养问题就不必过度担心。

肿瘤医学论坛:很多患者存在这样的担忧:食管癌这个手术大吗?术后疼痛厉害吗?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患者这方面的担忧?

李亚东教授:

在很多患者和家属看来,食管癌手术是一个重大且痛苦的手术。确实,大约十年以前,这个手术大部分都要通过开胸或者截断肋骨来进行,以充分暴露手术的视野。既开胸同时又开腹部,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但近十年,胸外科在这个手术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我们医院的胸外科为例,目前99%以上都是以微创的方式来完成手术,避免了开胸和大切口的操作,通过一些微创的方式就能完成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和创伤都明显减少。近两年,随着达芬奇机器人技术的成熟,我们科室也成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的疼痛进一步减轻,也得到了更快的恢复。

总之,随着临床技术的应用和成熟,食管癌手术已经变得全面微创化,也基本能做到无痛,因此患者和家属不必对此过分担心。

关于如何减轻患者在这方面的担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和保障。第一,手术前要对这个手术的方式有个大概的了解,医生要减轻患者心理对手术的担忧和对疼痛的顾虑。其实随着无创技术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应用的成熟,手术对伤口的刺激和对患者的损伤都是极其轻微的,术后的疼痛也是明显减轻的。另外,以我们胸外科为例,我们会结合麻醉科,在麻醉结束之后进行一系列的镇痛处理,包括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后期的振动泵的使用等,所以术后患者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疼痛感。

肿瘤医学论坛:很多食管癌患者和家属通常担心术后会留置很多管子影响生活,并且他们也有疑问,这些管子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

李亚东教授:

食管癌患者或其家属在手术后常常会对留在身体内的多根管子感到困惑。确实,手术后,医生会在患者的鼻孔部位放置胃管和十二指肠管,有时还会在胸腔放置胸腔引流管,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尿管或腹腔引流管。这些管子的安置主要是出于手术安全性和术后营养支持的考虑。

食管癌的手术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就是食管肿瘤的完整切除,其中也包括周围淋巴结的清扫,第二就是要把正常的食管和管状胃相吻合起来。因此,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采取几个关键措施来确保术后恢复的顺利。首先,为了有效保护吻合口的安全,医生会放置胃管以减轻吻合口周围的压力,并充分引流胃液。其次,为了确保吻合口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患者需要禁食,因此会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这根管子通过鼻腔自然通道放入,一直延伸到空肠,以保证患者在禁食状态下能获得有效的肠内营养。此外,对于那些由于术后活动不便的患者还需要放置尿管,但是尿管的安置可以随时解除,因此不必过分担心。最后,胸外科手术不可避免需要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这根管子通常在手术后3到4天拔除。

最终,患者通常会保留鼻腔部位的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这两根管子不会引起过分不适和疼痛,它们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确保手术后患者能够安全地度过营养关和吻合口的愈合关。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8868, encodeId=7ca522088682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cf41010918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食管癌#</a> <a href='/topic/show?id=ddf2881463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营养支持#</a> <a href='/topic/show?id=5fd31152926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吻合口狭窄#</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5292, encryptionId=5fd31152926f, topicName=吻合口狭窄), TopicDto(id=88146, encryptionId=ddf28814635, topicName=营养支持), TopicDto(id=101091, encryptionId=ccf410109188, topicName=食管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n 07 23:35:22 CST 2024, time=2024-06-0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Lancet Oncology:抗癌无绝路,瑞戈非尼、PD-1和化疗组合治疗食管癌、胃癌安全且效果好,立等可用!

研究结论是联合用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准备对该药物组合进行随机的三期临床试验。

Cancer Cell:吴晨/林东昕/常江/白凡发现在食管癌的发展中,基因改变驱动癌前病变到癌性病变

该研究发现在食管癌的发展中,基因改变驱动癌前病变到癌性病变。

CGH: 抗生素暴露与食管腺癌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食管癌(又称食道癌)是全世界范围高发并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在世界癌症发病中占第8位,位居全球癌症死因的第6位。

开辟新格局: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获益显著

食管癌是一种早期症状隐匿、晚期预后差、死亡率高的常见恶性消化道肿瘤。

Adv Sci:徐美东教授团队发现TAOK3在食管癌耐药中起关键性作用

STE20蛋白激酶家族中重要成员TAOK3可以通过对组蛋白甲基转移酶KMT2C的S4588磷酸化修饰,促进组蛋白甲基转移酶KMT2C与转录因子ETV5的结合和核转位,从而影响下游分子IRGM的转录和表

Lancet Oncol:全球首创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治疗晚期实体瘤研究成果发表

临床研究证实了卡度尼利的“抗PD-1联合抗CTLA-4”的协同抗肿瘤效应,结合良好的安全特性,卡度尼利有望开启肿瘤免疫治疗的2.0时代。

Cancer Cell:李志刚/刘芝华/龙凌云/苏建忠揭示食管鳞癌新辅助免疫疗法应答机制,助力食管癌免疫精准治疗

该发现揭示了祖细胞样CD8+ Tex-SPRY1细胞在ESCC对ICB有效应答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了机制生物标志物。

2023 ESMO|李建成教授:食管癌相关研究进展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领域飞速发展,肺癌、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的免疫联合治疗已取得了突破性成就。食管鳞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种,免疫治疗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王立东教授:食管癌高发现场防治研究进展

我们组织了相关领域专家分别撰写了有关我国发病率高的食管癌与肝癌、转移性肿瘤最常见的脊柱转移瘤及具有手术挑战性的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等肿瘤诊治方面的内容,以期提高广大读者对上述癌症的正确认识。

大咖谈 | 2023 ASCO-GI 食管癌热点荟萃

在2023年终阶段,让我们再重温一下2023年ASCO GI 有关食管癌的一些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