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期阿片类引起的肌肉强直预防
9小时前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预防苏醒期阿片类药物致肌肉强直,需优化用药(缓慢给药、控量、联合替代药)、评估高危因素、管理苏醒操作及备好预案,核心为规范给药与个体化评估。
为预防苏醒期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肌肉强直,需重点关注药物使用规范、患者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方案制定,具体措施如下:
一、药物使用策略优化
-
避免快速静脉推注
强效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舒芬太尼)需缓慢给药或采用靶控输注,直接快速推注易激活中枢μ受体诱发胸腹肌强直。 -
控制药物总量与代谢平衡
术中精准计算阿片类药物剂量,确保苏醒期药物残留代谢完全,避免与疼痛刺激协同作用加剧肌强直风险。 -
联合用药替代方案
对困难气道或代谢异常患者,优先选择非阿片类镇痛药(如NSAIDs或区域阻滞),减少μ受体过度激活风险。
二、术前风险评估与干预
-
识别高危因素
术前评估包括:困难气道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钙)或甲状腺手术等特殊术式。 -
纠正代谢异常
术前行电解质检测,及时纠正低钾、低钙血症,降低肌细胞兴奋性。
三、苏醒期操作管理
-
减少应激刺激
避免拔管、关腹等操作延迟,减轻疼痛及交感神经兴奋诱发的肌张力增高。 -
拮抗药物残留
对肌松药代谢不完全者,适时使用拮抗剂(如新斯的明),并监测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情况。
四、应急预案准备
-
备妥抢救设备
恢复室常备气管插管工具、呼吸机及肌松拮抗剂(如罗库溴铵)。 -
快速处理流程
一旦发生肌强直,立即停用阿片药,静脉注射丙泊酚降低中枢兴奋性,并行气管插管保障通气。
关键总结:预防核心在于规范给药途径+个体化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替代镇痛方案与缓慢给药可降低90%以上急性发作风险。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阿片类药物# #肌肉强直#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