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的预后意义
2025-06-16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外周动脉疾病(PAD)以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影响全球超过2.3亿人,PAD与AMI患者较差的住院结局独立相关,强调了在这一高危人群中采取风险缓解策略的必要性。
外周动脉疾病(PAD)以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影响全球超过2.3亿人,其中包括13%的50.1岁以上成年人,与显著的长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超过一半的PAD患者患有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大约6%的有症状的PAD患者在3年内经历急性心肌梗死(AMI)。除了AMI的风险增加外,PAD和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大出血事件、卒中和截肢的长期风险更高。伴有AMI的PAD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升高,并在AMI后至少持续11年。尽管这些先前的研究已经评估了PAD患者的长期预后,但目前关于AMI患者的住院预后的数据仍然有限。先前的调查显示住院结果较差,通常依赖于21世纪初至2010年代初的队列,在此之前广泛采用了目前的做法,如桡动脉通路、有效的P2Y212抑制剂和新的抗血栓治疗方案。此外,许多研究缺乏细致的人口统计细节、综合的合并症概况和具体的程序因素。PAD和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风险较高。尽管长期风险已被充分证明,但目前伴有AMI的PAD患者的住院结果尚不清楚。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NCDR(国家心血管数据登记处)胸痛-心肌梗死登记处670个美国站点的493740例AMI住院病例。该研究的主要结局是院内死亡率和大出血;次要终点包括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卒中和新的透析开始。根据年龄、性别、种族、AMI类型、血运重建状况和冠状动脉疾病程度进行亚组分析。研究人员使用NCDR验证风险模型进行多变量调整。
36274例AMI患者存在PAD(7.4%)。有PAD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无PAD患者(8.23% vs 4.87%;调整比值比[aOR]为1.25[95%CI为1.19-1.31])。各年龄组死亡率持续上升(<65岁:aOR为1.42;≥65岁:aOR为1.18)和AMI类型(非st段抬高型MI:aOR为1.14;ST段抬高心肌梗死:aOR为1.46),年龄和AMI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在血管重建术患者中,PAD患者的死亡率升高(aOR为1.49)。PAD与大出血发生率增加(aOR为1.23)、心脏骤停、休克、心力衰竭、卒中和新透析相关,特别是在血运重建患者中(aOR为1.31)。
由此可见,PAD与AMI患者较差的住院结局独立相关,强调了在这一高危人群中采取风险缓解策略的必要性。
原始出处:
Jason Gusdorf,et al.Inpatient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Hospitalized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HA.2025.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JAHA.124.040526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
11 举报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外周动脉疾病#
22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