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人中有4人,小腿会悄悄变“瘦”,正值花季的她为何也会出现?
2025-02-10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18 岁小张三年来双手无力、握拳困难,症状加重后确诊腓骨肌萎缩症(CMT)。CMT 是常见周围神经单基因遗传病,有遗传和临床异质性,多于 20 岁前起病,目前无有效逆转病程疗法 。
18岁的小张,从三年前开始就感到双手无力,握拳困难。最初,她认为这只是日常劳损或过度疲劳所致,未曾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走路时出现明显的腰部前倾,双足无法上翘,且双手肌肉开始出现轻度萎缩,日常生活变得愈发吃力。
体检时,医生发现尽管小张的四肢肌力大部分保留,但双手屈指力明显下降,特别是左手。双手的大鱼际肌明显萎缩,踇背伸肌的肌力仅为2级,且大腿下1/3和小腿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形似“鹤腿”。由于症状逐步加重,小张在家人的劝说下,决定前往神经内科进一步检查。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及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腓骨肌萎缩症(CMT)。
什么是CMT?
腓骨肌萎缩症(CMT)又称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是一组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单基因遗传病,CMT的患病率约为40/100 000,临床特点包括:儿童或青少年起病,慢性进行性的对称性肌无力及肌萎缩、远端型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弓形足等骨骼畸形 。CMT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相同的基因突变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型,目前已有大约100个不同的CMT致病基因相继被克隆并报道。
CMT的遗传方式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X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结合遗传方式、临床表现、电生理和病理特点,可将CMT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亚型。
临床表现
CMT多于20岁之前起病,少数情况下可在婴儿期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为主的肌肉无力伴萎缩,感觉减退,症状向近端逐渐缓慢进展。
典型的CMT运动症状多开始于足部,表现为高弓足或扁平足、锤状趾,足背屈无力导致足下垂,严重时形成“马蹄内翻足”,患者可出现跑步困难、易绊倒、行走呈跨阈步态等表现。
随着疾病的进展,大腿下1/3和小腿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形似“鹤腿”、“倒香槟酒瓶”样改变。这个时期也可出现前臂和手部肌肉无力、萎缩,手内在肌萎缩形似“爪形手”。感觉症状由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渐发展,多累及足部和手部,表现为疼痛或感觉异常。除了足部畸形,患者还可出现脊柱侧弯等骨骼畸形。
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逆转CMT病程的治疗方法,支持性治疗包括康复治疗、外科矫形手术治疗和缓解症状为主的药物治疗等,同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相互协作 。已有研究针对不同CMT亚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研发了相应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但绝大多数处于药物临床试验阶段,尚未进入临床治疗。
参考资料:
[1]姚晓黎,何若洁. 腓骨肌萎缩症的诊治.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03):290-297.
[2]吴琼,栾兴华,陈捷. 腓骨肌萎缩症超声表现1例.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4,33(11):958-960.
[3]Pisciotta C , Saveri P , Pareyson D . Updated review of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and related neuropathies[J]. Expert Rev Neurother, 2021,21(6):701-713.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腓骨肌萎缩症# #CMT#
3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