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陈一杰团队Cell Reports:开发脂质类毒素疫苗平台,有效预防超级细菌感染
2025-06-07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温州医科大学团队开发脂质类毒素疫苗平台,通过脂质体吸附细菌毒力因子,增强抗菌免疫反应。在小鼠及巴马猪模型中,对MRS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均有预防效果,化疗免疫抑制时仍有效,具广谱适用性。
超级细菌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大临床问题之一。在缺乏有效抗生素治疗的前提上,如何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预防能力,特别是针对化疗期间免疫力下降的肿瘤患者,仍面临巨大挑战。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陈一杰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上发表题为“Lipid-Coated Nanoparticles Enhanced the Delivery of Bacterial Virulence Factors as a Potent Toxoid Vaccine Platform against Bacterial Infect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筛选出一种模拟细胞膜脂质成分的脂质体作为“诱饵”,有效提升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分泌毒力因子(作为免疫原)的捕捉和吸附,构建了一种毒力因子吸附强、种类多且广谱的脂质类毒素疫苗平台(记作PSV-CNP)。由于毒力因子的高效吸附,PSV-CNP可增强抗原的淋巴结归巢并提高抗菌免疫反应。在小鼠模型中,利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毒力因子构建的PSV-CNP在预防接种后可诱导针对MRSA和临床同源金葡菌感染的抗菌免疫,即便小鼠处于化疗期间的免疫抑制状态下也同样具备保护效果。此外,在巴马猪模型中,PSV-CNP也可有效预防MRSA和临床同源金葡菌的感染。最后,利用铜绿假单胞菌(PA)毒力因子构建的PSV-CNP在预防接种后同样获得了良好的抗菌免疫保护效果,验证了PSV-CNP疫苗策略的广谱适用性。
文章示意图:脂质类毒素疫苗可提高毒力因子吸附,增强抗菌免疫反应。
陈一杰教授,陈梦纯主管药师,赵应征教授,刘彩霞主任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诸葛德力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肖映南,黄云宣,钟宇桐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该论文得到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LR22H150001,WKJ-ZJ-2339)、温州市科技局重大创新攻关项目(ZY2021001)、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3J037)以及浙江省登峰学科(温州医科大学药学)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5)00557-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超级细菌# #脂质类毒素疫苗#
19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