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4倍缓解几率!创新ADC疗法延长宫颈癌患者生存期

2024-07-30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发表一款创新抗体偶联药物Tivdak用于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二线或三线治疗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化疗能够大幅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死亡风险降低30%。

全球范围内,宫颈癌是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世界卫生组织旗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约66万例新发病例和约35万例死亡病例。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非常不理想,5年生存率不到20%。患者仍需要更多治疗选择来进一步改善预后。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一款创新抗体偶联药物(ADC)Tivdak(tisotumab vedotin)用于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二线或三线治疗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化疗能够大幅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死亡风险降低30%

图片

截图来源: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ivdak通过一种可被蛋白酶切割的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单甲基金葡菌素E(MMAE)与靶向组织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偶联到一起。组织因子是在宫颈癌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当Tivdak靶向癌细胞并被细胞内吞后,可以释放MMAE来扰乱分裂细胞的微管网络,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死亡。

Tivdak已在2期试验中展现出为宫颈癌患者带来持续、高效缓解的潜力,也因此在2021年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这项3期试验旨在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这项研究从全球27个国家共168个医学中心纳入502名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其中34.5%为亚洲患者。所有患者被1:1随机分入不同治疗组,253人接受了Tivdak单药治疗,249人进入化疗组,接受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拓扑替康、长春瑞滨、吉西他滨、伊立替康或培美曲塞)。在治疗开始前,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相似。

数据显示,Tivdak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 Tivdak组的中位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化疗组(11.5个月 vs. 9.5个月),Tivdak组的死亡风险相比化疗组降低30%(HR 0.70;95%CI 0.54~0.89;P=0.004)。Tivdak组和化疗组的一年生存率分别为48.7%和35.3%。

  • Tivdak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化疗组(4.2个月 vs. 2.9个月),Tivdak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相比化疗组降低33%(HR 0.67;95%CI 0.54~0.82;P<0.001)。Tivdak组和化疗组的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0.4%和18.9%。

  • 在多个患者亚组中,包括来自全球不同地理区域、治疗前具有不同身体状况、既往不同用药情况、不同组织学分型的患者,Tivdak的生存获益都是一致的。

图片

图片

▲Tivdak(tisotumab vedotin)组对比化疗组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Tivdak组患者整体更好的缓解数据也与生存获益一致:

  • Tivdak组和化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7.8%和5.2%,Tivdak组缓解几率是化疗组4倍(OR 4.0,95% CI 2.1 to 7.6,P<0.001)。

  • 疾病控制(实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至少5周的患者比例在Tivdak组和化疗组分别为75.9%和58.2%。

  • Tivdak组和化疗组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5.7个月;用药至患者开始缓解的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1.7个月。

探索性分析提示,这些宫颈癌患者普遍具有Tivdak的目标靶点。在404例(占总患者数80.5%)具有肿瘤活检样本的患者中,377例(占活检样本数93.3%)患者的组织因子表达阳性,而且在具有不同缓解率的患者中,两个治疗组患者的组织因子阳性情况分布相似。

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Tivdak组98.4%的患者和化疗组99.2%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至少1次不良事件;3级或以上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2.0%和62.3%。

总体而言,这项3期研究数据支持Tivdak在宫颈癌二/三线治疗中优于化疗,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近年来,ADC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蓬勃发展。ADC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强效的细胞毒性药物结合,潜在提升癌症治疗的疗效与专一性。目前已有超过150个项目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约30款已进入3期临床试验阶段或已申请上市,所针对癌症以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为主,聚焦HER2、Trop2、CLDN18.2等热门肿瘤靶点。在妇科肿瘤方面,也包含两款针对卵巢癌的3期在研疗法。

全球处于3期临床试验或申请上市,研发状态活跃的ADC抗癌疗法

图片

注:本表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为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期待这些ADC疗法的积极进展将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全新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

[1] Ignace Vergote, et al., (2024). Tisotumab Vedotin as Second- or Third-Line Therapy for Recurrent Cervical Cancer. The N Engl J Med, DOI: 10.1056/NEJMoa2313811

[2] 宫颈癌. Retrieved July 24, 2024 from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ervical-cancer

[3]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Report. Retrieved July 24, 2024 from https://www.evaluate.com/thought-leadership/antibody-drug-conjugates-report/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7532, encodeId=2da3221e5322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46246308d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宫颈癌#</a> <a href='/topic/show?id=85de551816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体偶联药物#</a> <a href='/topic/show?id=de8811e2758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Tivdak#</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7275, encryptionId=de8811e27587, topicName=Tivdak), TopicDto(id=46308, encryptionId=146246308d1, topicName=宫颈癌), TopicDto(id=55181, encryptionId=85de5518160, topicName=抗体偶联药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l 30 13:23:15 CST 2024, time=2024-07-3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汇总:TILs治疗实体瘤效果显著:肺癌、肝癌、结肠癌、宫颈癌、卵巢癌

TIL疗法是指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天然浸润淋巴细胞,然后在受控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体外扩增以增强其功能,这些优化的淋巴细胞随后被重新注入患者体内。由于TIL疗法具有几个显著优势,包括增强肿瘤归巢能力和降低靶向

Nat Med:基于DNA甲基化技术在真实世界人群中实现宫颈癌的精准筛查

研究发现,将WID-qCIN与HPV16和/或HPV18相结合可以检测到93.4%的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和100%的侵袭性宫颈癌。

专家论坛|诸海燕:宫颈癌肝转移的治疗研究进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宫颈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 

【论著】| TMCO1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TMCO1过表达显著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敲减TMCO1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TMCO1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的黏附及信号转导影响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J Ethnopharmacol:中医药诱导宫颈癌细胞死亡-凋亡信号通路的文献综述

这项综述中医药如何通过信号转导导致宫颈癌(CC)细胞凋亡,包括其有效成分和药物补品,为中医治疗CC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方案选择。

指南解读 |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2024年NCCN指南更新内容一文掌握!

本文将对药物治疗相关更新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供各位医学同仁参考。

【专题论著】| 572例宫颈癌远处转移患者的转移特征及生存分析:以医院为基础的真实世界研究

宫颈癌最易发生远处转移的部位依次为肺、骨和肝,远处转移发生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较差,规范和完善远处转移后的诊疗体系,可望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

隋龙教授:HPV感染风险不仅限宫颈癌,科学防护很重要

9-45岁女性尽早接种HPV疫苗、定期筛查,同时HPV的感染风险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来预防。

绘真约大咖 | 汪善兵教授:宫颈癌靶向、免疫治疗前需要检测哪些分子生物标志物?

复发性子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难点,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点和临床研究热点。

抗癌新药:维汀-替索妥单抗治疗复发宫颈癌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介绍宫颈癌及治疗现状,阐述维汀-替索妥单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效果,包括生存期、应答率等,其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