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基于机制的暴食亚型分类,跨负性情绪、趋近行为和执行功能的神经行为异质性研究

2025-06-13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研究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识别出三种暴食亚型:负性情绪型、趋近型和克制型。亚型在临床和神经生物学特征上表现独特,且独立于暴食频率和体重指数,为靶向干预提供了新依据。

暴食行为作为一种跨诊断特征,普遍存在于进食障碍及普通人群中,即使未达到完整诊断标准也会带来显著健康风险。当前针对暴食型进食障碍的治疗效果有限,凸显了理解暴食背后机制异质性的重要性,以优化治疗分配并推动精准医疗。本研究假设暴食行为在三种神经功能领域存在显著异质性,包括趋近行为、执行功能和负性情绪,这些领域在强迫行为中普遍存在且与暴食相关。研究分析了来自Nathan Kline研究所增强样本的612名参与者数据,包括461名对照组和151名暴食行为个体,通过多模态数据驱动的统计建模,识别出暴食的亚型,并通过进食病理学、物质使用、临床诊断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验证亚型的稳定性。

研究方法上,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74项行为、情感和认知指标进行降维,提取12个潜在因子,并通过弹簧嵌入图验证其自然聚类为趋近行为、执行功能和负性情绪三大功能域。随后,对暴食组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基于因子分数识别亚型,并通过模型稳定性指标(如熵值和后验概率)验证分类的可靠性。临床验证使用了未参与分型的进食障碍检查问卷、三因素饮食问卷等工具,神经生物学特征则通过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图论分析评估,包括全局效率、局部效率、模块化和中心性等指标。

研究结果揭示了三种稳定的暴食亚型。第一种为“负性情绪型”,以更高的负性情感、情绪失调和共病精神障碍为特征,其临床验证显示更高的进食病理学评分和当前内化障碍患病率。第二种为“趋近型”,表现为更强的趋近行为和冲动性,如更高的不道德行为/违规倾向和物质使用频率,神经生物学上显示默认模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的局部效率增强,以及背侧前扣带回等区域的全局效率降低。第三种为“克制型”,以过度控制和伤害回避为特点,其饮食克制水平高但抑制能力低,神经影像显示其显著性网络、前额顶叶网络的全局效率和参与系数广泛降低,且丘脑和壳核等皮下区域功能连接减弱。值得注意的是,三种亚型在暴食发作频率和BMI上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异质性独立于临床严重程度。

结论指出,这是首次通过多模态评估三大神经功能域揭示暴食的机制异质性,强调了整合趋近行为、执行功能和负性情绪模型的必要性。亚型特异性神经行为特征为精准干预提供了依据,例如负性情绪型可能受益于情绪调节治疗,趋近型需靶向冲动控制,而克制型需改善认知灵活性。研究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和横断面设计,未来需通过纵向研究验证亚型的预测效力和治疗响应差异。

原始出处:

Brucar, L. R., Rawls, E., Haynos, A. F., Peterson, C. B., & Zilverstand, A. (2025). Mechanism-based subtyping in binge eating: understanding neurobehavioral heterogeneity across negative emotionality, approach behavior, and executive function.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15(1), 19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154, encodeId=bdb52269154d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1a511e1512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a> <a href='/topic/show?id=a92e12e7805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暴食行为#</a> <a href='/topic/show?id=bd6812e7819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行为异质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7780, encryptionId=a92e12e78055, topicName=暴食行为), TopicDto(id=127781, encryptionId=bd6812e78197, topicName=神经行为异质性), TopicDto(id=117151, encryptionId=71a511e15121, topicName=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n 13 09:54:26 CST 2025, time=2025-06-1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从眼动到基因表达:我国学者揭示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和临床高风险个体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FSZ患者表现出广泛的眼动异常和右侧中扣带回、颞极ReHo升高,CHR个体则表现为左侧颞中回和颞上回ReHo升高。机器学习分类准确率高达94%,基因分析揭示突触相关通路异常。

NeuroImage:7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觉醒和运动脑干核的功能连接体

18个觉醒和运动脑干核的功能连接体与大脑的其他部分可能会提供更好的了解觉醒、睡眠和伴随的人类健康和疾病的运动功能。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前扣带回和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调节抽动秽语综合征中抽动症状与前兆冲动的关系

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发现右侧前扣带回和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在抽动秽语综合征中调节前兆冲动(PU)与抽动严重程度的关系。右侧pCunPCC ROI 3的度中心性和全局效率与抽动严重程度和PU呈负相关。

Cereb Cortex: 全脑功能动力学追踪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有报道称20%的人有抑郁症状,这些症状与大规模大脑网络功能完整性的改变有关。时时刻刻的大脑功能和抑郁症状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临床和社区人群的影响,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重度抑郁症(MDD)是世

NeuroImage: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估计脑熵的神经认知相关性

来自HCP健康受试者的长rsfMRI时间序列证明BEN是一种暂时稳定的脑活动测量方法。这些结果证明了DMN / ECN中静息的BEN的神经认知相关性。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肠道促炎细菌与未用药重度抑郁症患者海马功能连接异常的关系

未用药重度抑郁症患者中肠道促炎细菌水平升高,短链脂肪酸产生菌水平降低,且这些变化与海马亚区功能连接异常相关。这些发现提示肠道微生物可能在重度抑郁症的神经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