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dv Res:黄芩苷通过减少口腔鳞状细胞癌微环境中乳酸的积累而减弱其免疫逃逸

2025-01-19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黄芩苷是否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酸性微环境并减弱免疫逃逸。

背景: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放疗和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尽管治疗技术进步,复发转移率仍然很高,治疗过程中可能伴有副作用。近年来,OSCC的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纳米颗粒载体技术、光疗/免疫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的个性化和精准化。这些进展可能为OSCC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过量乳酸积累引起的酸性微环境可抑制免疫淋巴细胞抗肿瘤活性,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黄芩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传统中药,黄芩苷是从黄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活性类黄酮,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和抗菌等特性。几项研究表明黄芩苷具有治疗人类肿瘤的潜力,这归功于其强大的免疫增强活性。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黄芩苷通过KEAP1-NRF2/HO-1轴促进M1巨噬细胞极化和巨噬细胞免疫,从而提高顺铂敏感性。在乳腺癌中,黄芩苷显著减弱应激激素诱导的迁移和侵袭,尤其是肾上腺素。因此,黄芩苷在癌症中的作用是非常具有探索性的。

目的:研究黄芩苷是否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酸性微环境并减弱免疫逃逸。

方法:黄芩苷以剂量依赖性剂量(0 ~ 50 μmol/L)给药于OSCC细胞。将OSCC细胞与活化的PBMC细胞构建共培养体系。采用CCK-8、集落形成、EdU、transwell法检测OS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通过RNA免疫沉淀(RIP)、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RNA稳定性实验验证了机制探索。

结果:黄芩苷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OS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增强了活化PBMC对OSCC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活性。黄芩苷对OSCC细胞乳酸积累、酸化及m6A修饰水平均有抑制作用。分子对接和MeRIP-Seq分析显示,黄芪苷通过m6A-IGF2BP3依赖的方式靶向LDHA,减少共培养微环境中乳酸积累和PD-L1的表达。

结论:该研究揭示了黄芩苷通过降低肿瘤微环境中乳酸积累和免疫逃逸对OSCC的抗肿瘤作用,为提高对中药治疗人类肿瘤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

原始出处:

Cui Y, Liu J, Wang X, et al. Baicalin attenuates the immune escape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y reducing lactate accumulation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J Adv Res.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3, 2025. doi:10.1016/j.jare.2025.01.02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8672, encodeId=8e5e22486e28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f3d38348b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口腔鳞状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9d1523811e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乳酸#</a> <a href='/topic/show?id=f8bc556344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肿瘤免疫#</a> <a href='/topic/show?id=daab103195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黄芩苷#</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811, encryptionId=9d1523811e6, topicName=乳酸), TopicDto(id=38348, encryptionId=af3d38348b5, topicName=口腔鳞状细胞癌), TopicDto(id=55634, encryptionId=f8bc556344d, topicName=抗肿瘤免疫), TopicDto(id=103195, encryptionId=daab103195b7, topicName=黄芩苷)],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an 18 18:08:19 CST 2025, time=2025-01-18,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Cureus:定量检测CD4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钙粘蛋白和Viment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作为疾病进展和生存的指标

本研究旨在确定是否可以建立CD4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cadherin和vimentin的可量化参数,以及这些值是否可以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随访时疾病进展的指标。

Br J Cancer:上皮-间充质转换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放疗抗性和细胞侵袭

肿瘤内异质性或肿瘤内不同功能亚群的存在是肿瘤预后和对治疗响应的主要混杂因素。既往研究也显示出了在肿瘤独特性进展和治疗后重塑中,从基因组成到表型变异的肿瘤异质性。

Bosn J Basic Med Sci:警惕慢性机械刺激,可能会诱发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头颈部的第六大常见肿瘤,占口腔恶性肿瘤的80%-90%。全世界约有30万个口腔癌新病例,14.5万人死亡。有研究推测,慢性机械刺激(CMI)或与OSCC的发生有关。

NOL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NOL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European Radiology:双源双能量CT在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

双能量CT(DECT)不仅能提供与单能量CT相似的图像,还能用于进行物质分解,实现分子分析及定量评估。

Cancer Res:南京医科大学刘来奎等团队研究表明DAZAP1相分离调控线粒体代谢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

该研究鉴定了一种RNA结合蛋白——DAZ相关蛋白1(DAZAP1),作为一个肿瘤促进因子,在OSCC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Cancer Res:南京医科大学江宏兵团队发现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调控新机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状RNA ( circRNAs )通过其转录和转录后调控活性在淋巴管生成、转移和相关致癌过程中发挥作用,但circRNAs在OSCC中的生理功能尚未完全确立。

ARB不仅降压,还能提高口腔鳞状细胞癌生存期?!

接受ARB治疗至少180天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OS。此外,在可手术的III、IVa和IVb期OSCC患者中,使用ARB与更明显的生存获益有关。

Small:香港中文大学唐本忠等团队制备多功能AIE光热治疗剂增强口腔鳞状细胞癌光免疫和αPD-L1免疫治疗效果

该研究报道了“一体化”光疗纳米颗粒(TSDNPs),能够平衡活性氧并进行光热转换,联合光免疫疗法和ICB免疫疗法治疗OSCC。

【综述】| 单细胞测序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研究中的价值

本综述介绍SCS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回顾和讨论该技术在OSCC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