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发两篇《柳叶刀》!无进展生存期近乎翻倍,或改变肝癌临床治疗实践

2025-01-11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陕西省

基于这两项研究结果,临床可考虑在疾病早期阶段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用药的策略,因为相比于现在的疾病晚期用药策略,早期用药可能可以在患者身体和心理负担都较低时,更好地控制肿瘤。

肝癌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见的有乏力、上腹部疼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容易被忽视,因此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目前,针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主要有放射治疗、消融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系统性抗肿瘤治疗等,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疾病不同分期选择不同的一线治疗措施。

TACE是可接受栓塞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大约为7个月。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改变了晚期肝癌的治疗局面,是当前系统性治疗的一线标准策略。因此,采用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TACE的联合治疗方法,是值得临床持续探索的研究方向

近日,《柳叶刀》连发两篇探索TACE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多激酶抑制剂治疗肝癌的研究。其中EMERALD-1研究表明,相比于使用TACE+安慰剂的患者,采用TACE+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方案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可达15个月,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了23%。LEAP-012研究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相比于使用TACE+双联安慰剂的患者,采用TACE+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方案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4.6个月,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了34%;24个月总生存率为75%,死亡风险降低了20%。

《柳叶刀》发表的同期社论指出,这两项研究结果可能改变当前的临床实践,未来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全身治疗,可能将成为适合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研究简介

EMERALD-1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3期试验,纳入了616例接受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中位年龄65岁,其中78%为男性,22%为女性。研究人员将患者以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入组,分别接受以下治疗:

  • TACE+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204例):TACE+度伐利尤单抗(1500 mg,每4周一次),而后同时接受度伐利尤单抗(1120 mg,每3周一次)+贝伐珠单抗(15 mg/kg,每3周一次);

  • TACE+度伐利尤单抗+安慰剂组(207例):TACE+度伐利尤单抗(1500 mg,每4周一次),而后接受度伐利尤单抗(1120 mg,每3周一次)+贝伐珠单抗的替代安慰剂(无菌盐水,每3周一次);

  • TACE+安慰剂组(205例):TACE+度伐利尤单抗的替代安慰剂(生理盐水,每4周一次),而后接受度伐利尤单抗的替代安慰剂(每3周一次)和贝伐珠单抗的替代安慰剂(每3周一次)。

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9月11日,针对PFS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7.9个月时,TACE+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PFS为15.0个月(95%CI:11.1~18.9),显著长于TACE+度伐利尤单抗+安慰剂组的10.0个月(95%CI:9.0~12.7)和TACE+安慰剂组的8.2个月(95%CI:6.9~11.1)。

图片

图片

▲TACE+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红色)和TACE+安慰剂组(蓝色)(图A),TACE+度伐利尤单抗+安慰剂组(红色)和TACE+安慰剂组(蓝色)(图B)的PFS对比

相比于TACE+安慰剂组,TACE+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了23%(HR=0.77,95%CI:0.61~0.98,P=0.032);相比于TACE+安慰剂组,TACE+度伐利尤单抗+安慰剂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了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4,95%CI:0.75~1.19,P=0.64)。

安全性方面,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高血压、贫血等,TACE+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组的患者,无一例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死亡。

LEAP-012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3期试验,纳入了全球33个国家480例Child-Pugh A级肝癌患者(即不适合治愈性治疗,但适合TACE)。研究人员以1:1的比例随机将患者分配接受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237例)或TACE+双联安慰剂(243例)。所有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其中83%为男性,17%为女性。

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6个月。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中位PFS为14.6个月(95%CI:12.6~16.7),显著长于TACE+双联安慰剂组的10个月。相比于TACE+双联安慰剂组,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了34%(HR=0.66,95%CI:0.51~0.84,P=0.0002)。

图片

▲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蓝色)和TACE+双联安慰剂组(红色)中位PFS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和TACE+双联安慰剂组分别有29%(69/237)和34%(82/243)的患者死亡,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75%(95%CI:68~80)和69%(95%CI:62~74)。相比于TACE+双联安慰剂组,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的死亡风险降低了20%(HR=0.80,95%CI:0.57~1.11,P=0.087)。

图片

▲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蓝色)和TACE+双联安慰剂组(红色)24个月生存率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安全性方面,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和TACE+双联安慰剂组分别有71%和76%的患者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以高血压、血小板计数降多见,且分别有4例和1例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死亡。

研究解读

EMERALD-1研究和LEAP-012研究,均探索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与VEGF抑制剂(仑伐替尼或贝伐珠单抗)联合TACE的作用,且均采用经设盲独立中心审查的RECIST 1.1版评估的PFS作为主要研究结局,这是评估局部治疗(如TACE)的一种严格指标。不过,两个研究中患者开始系统性治疗的时间并不相同,LEAP-012研究中患者通常在首次TACE手术前2~4周开始系统性治疗,而EMERALD-1研究中,患者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或安慰剂治疗通常在首次TACE术后至少7天,在末次TACE术后至少14天开始使用贝伐珠单抗或安慰剂。

事实上,EMERALD-1研究的给药时间与此前2期试验安全性结局有关,不过本次EMERALD-1研究在TACE后延迟贝伐珠单抗给药的方式,似乎排除了安全性问题。因为研究显示,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TACE组合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免疫治疗联合VEGF抑制剂(不含TACE)的不良事件类似。因此,关于TACE与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用药的最佳用药时间,仍是临床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两项研究均证实TACE+免疫检查点抑制剂+VEGF抑制剂的方式,可改善肝癌患者PFS,但目前在总生存期方面的数据仍未成熟。LEAP-012研究的首次中期分析显示了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方案24个月总生存率更高的结果,但也还需更长时间的随访数据。EMERALD-1研究中总生存期也是关键次要终点,本次尚未报告相关数据。

《柳叶刀》发表的同期社论指出,基于这两项研究结果,临床可考虑在疾病早期阶段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用药的策略,因为相比于现在的疾病晚期用药策略,早期用药可能可以在患者身体和心理负担都较低时,更好地控制肿瘤。

参考资料

[1] Masatoshi Kudo, Zhenggang Ren, Yabing Guo, et al.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 combined with lenvatinib plus pembrolizumab versus dual placebo for unresectable, non-metastat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EAP-012):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study. The Lancet. Published January 8, 2025. DOI: 10.1016/S0140-6736(24)02575-3

[2] Bruno Sangro, Masatoshi Kudo, Joseph P Erinjeri, et al. Durvalumab with or without bevacizumab with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MERALD-1): a multiregional,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 The Lancet. Published January 8, 2025. DOI: 10.1016/S0140-6736(24)02551-0

[3] Florian P Reiter, Andreas Geier. TACE plus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based systemic therapi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Lancet. Published January 8, 2025. DOI: 10.1016/S0140-6736(24)02680-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7549, encodeId=eeaf224e5490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70d812691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癌#</a> <a href='/topic/show?id=0de5290588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9058, encryptionId=0de5290588c, topicName=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TopicDto(id=81269, encryptionId=370d8126914, topicName=肝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an 11 13:23:43 CST 2025, time=2025-01-11,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1-11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肌少症对于接受钇-90放射性栓塞治疗的肝转移癌和肝内胆管癌生存预后的影响

本专栏旨在汇聚国内外肝癌治疗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深度聚焦钇-90微球介入治疗这一前沿技术,为肝癌患者及医疗专业人士搭建一座信息交流的桥梁。

钇-90树脂微球转化治疗,5年OS率高达76.9%!

本专栏旨在汇聚国内外肝癌治疗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深度聚焦钇-90微球介入治疗这一前沿技术,为肝癌患者及医疗专业人士搭建一座信息交流的桥梁。

远大医药温度敏感性栓塞剂产品国内临床获新进展,未来或协同易甘泰提升肝癌治疗效果

全球创新温度敏感性栓塞剂产品GPN00289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创新型医疗器械资质认定,本次研发进展是远大医药在核药抗肿瘤诊疗领域在肿瘤介入方向上的又一次重大的研发进展。

重启还是终止?肝癌免疫治疗相关肝损伤的有效治疗策略探索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江宇泳教授作“肝癌免疫治疗相关肝损伤”专题报告。肝癌在线特将精华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华西经验 | 肝癌5年生存率提高15%的关键是什么?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文天夫教授分享了肝细胞癌全程管理的华西经验。肝癌在线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临床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本研究基于QCHBC数据分析CHB患者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了列线图模型,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及临床实用性,可为临床上CHB患者的肝癌筛查提供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郑大一附院团队研究登Nature子刊!DEB-TACE+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中位PFS提升至7.1个月!

这项随机对照、前瞻性、多中心(中国12个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成果,比较了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与DEB-TACE单药治疗uHCC患者的效果。

Gut 综述:eG青年编委金浩杰研究员团队总结肝癌可变剪切调控机制以及靶向干预策略—“未折叠蛋白反应”在肠道生理中的关键作用

该综述系统总结并讨论了AS在肝癌中的功能作用、调控机制、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以及靶向AS的肝癌治疗策略,并对AS在肝癌等实体瘤研究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科技助力肝病防控:乙肝管理数智化与肝癌早筛突破

肝胆相照平台特别邀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孔媛媛教授,就上述难题进行深入剖析与专业解读。

Mol Cancer:重庆大学徐波等团队合作研究表明ZDHHC20介导的S-棕榈酰化脂肪酸合成酶(FASN)促进肝癌的发生

该研究结果证明了ZDHHC20在促进肝癌发生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蛋白质棕榈酰化和泛素化修饰相互限制模式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