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乙肝新药总体临床治愈率为0%,疗效有限

2025-07-15 雨露肝霖 雨露肝霖 发表于上海

荟萃分析显示,抗 HBV 新药总体临床治愈率 0%,HBsAg 清除率低且随访中反弹,诱导临床治愈效果有限,安全性尚可。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理想治疗目标,也是当前新药研发的核心目标。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Jing Chen、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 George Lau教授团队在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发表了抗HBV新药诱导临床治愈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乙肝新药治疗后总体临床治愈率为0%(95%CI 0.0-0.4%),HBsAg清除率低(治疗结束时为0.9%,随访结束时为0.1%),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下降(0.41 log10 IU/mL)但在随访期间出现反弹,新药诱导HBsAg清除和临床治愈的效果有限。

图片

研究方法

检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clinicaltrials.gov注册的临床试验,共244项1-3期的HBV干预试验,排除非相关研究后保留90项(涉及42种化合物)。通过PubMed和Google人工搜索这42种化合物发表的文章,排除摘要。对搜索到的可用的综述或灰色文献中提到的新化合物也纳入分析。研究遵循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指南(PRISMA),已在PROSPERO注册(CRD42024529419)。

  • 主要结局:随访结束(EOF)时临床治愈率。

  • 次要结局:治疗结束(EOT)和EOF时HBsAg水平变化,EOT和EOF时HBsAg清除率,随访期间HBV DNA反弹,不良事件(AE),严重不良事件(SAE)和死亡。

纳入研究的特征

共纳入19项已发表研究,对应15种不同的化合物,覆盖1789例非肝硬化慢乙肝患者,其中治疗组1505例,对照组284例。不同研究中基线HBeAg状态(阴性、阳性或两者都有)和治疗史(初治、经治或NAs治疗获病毒学抑制)各不相同;治疗持续时间(从28天到48周)、剂量(从20mg q4w到800mg qd)和给药方法(包括注射和口服给药)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随访时间为4-48周。对照组接受安慰剂(9项研究)或安慰剂联合NAs(10项研究)治疗。

图片2.png

研究筛选流程图

研究结果

01 乙肝新药治疗的总体临床治愈率为0%

7项研究明确描述了EOF时的临床治愈率,其中仅2项研究有患者达到临床治愈,一是siRNA药物JNJ-3989最高剂量组(200mg)的临床治愈率为1.0%(95%CI 0.2-5.7%);二是ASO药物Bepirovirsen不同剂量组的总临床治愈率为6.3% (95%CI 4.4-9.1%)。

7项研究的总体临床治愈率为0.0%(95%CI 0.0–0.4%, p=0.99),相比NAs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OR=1.35, 95%CI 0.59–3.06, p=0.48)。不同药物或基线HBsAg水平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无差异。ASO的临床治愈率相比衣壳抑制剂(CAM,p=0.81)和siRNA(p=0.35)在数值上更高。

图片3.png

不同化合物的临床治愈率

02 总体HBsAg清除率在治疗结束时为0.9%,随访结束时为0.1%

10项研究报告了EOT时的HBsAg清除率,其中8项同时报告了EOF时的HBsAg清除率。EOT时总体HBsAg清除率为0.9% (95%CI 0.0-3.1%, p=0.064),EOF时为0.1% (95%CI 0-0.8%, p=0.36)。无论在EOT(OR=1.02, 95%CI 0.57-1.81, p=0.94)还是EOF (OR=1.26, 95%CI 0.57-2.78, p=0.56),新疗法相比NAs对照组均未显著改善HBsAg清除。

ASO在EOT时的HBsAg清除率显著高于siRNA (p=0.019),在EOF时无差异。基线HBsAg水平不影响EOT和EOF时的HBsAg清除。

图片4.png

不同化合物在EOT(A)、EOF(B)时的HBsAg清除率

03 HBsAg水平在治疗结束时下降,但在随访期间出现反弹

17项研究报告了EOT时HBsAg相比基线的变化,其中10/17(59%)观察到HBsAg下降,7/17(41%)观察到HBsAg上升或无变化。17项研究在EOT时的平均HBsAg变化为-0.41 log10 IU/mL(95%CI -0.45至-0.37, p<0.001),不同研究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I2=98.9%, p<0.001)。低基线HBsAg水平有利于EOT时HBsAg下降(p=0.008)。新疗法相比NAs对照组未显著提高EOT时的HBsAg降低(p=0.44),但相比安慰剂组HBsAg下降更明显(p=0.02)。

图片5.png

不同化合物在EOT时HBsAg相比基线的变化

在EOT时观察到HBsAg下降的10项研究中,EOT时的平均HBsAg变化为-0.85 log10 IU/mL (95%CI -0.98至-0.72, p<0.001),但HBsAg下降并未维持至EOF。

在EOT和EOF均观察到HBsAg下降的5项研究中,总体HBsAg变化在EOT为-1.20 log10 IU/mL (95%CI -1.44至-0.96, p<0.001, I2=99.5%)、EOF为-0.64 log10 IU/mL (95%CI -0.73至-0.56, p<0.001, I2=98.6%),表明随访期间HBsAg水平存在反弹。

04 约20%的患者在随访结束时出现病毒学复发

8项研究报告了EOF时的病毒学复发(VR,即HBV DNA反弹)。VR率从0%-100%,总体VR率为20.5% (95%CI 12.5-29.5%, p<0.001)。ASOs和siRNA的VR率显著低于CAMs(p=0.031,0.011)。与NAs对照组相比,新型抗病毒疗法未增加VR风险(OR=1.32, 95%CI 0.73-2.37, p=0.35)。

图片6.png

不同化合物的病毒学复发率

05 安全性良好

新疗法总体耐受性良好,所有研究中无药物相关死亡。AE和SAE的发生率分别为69.6% (95%CI 65.0-74.1%, p<0.001)和0.4%(95%CI 0-1.1%, p=0.012)。与NAs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发生AEs的风险更高(OR=1.77, 95%CI 1.26-2.48, p<0.001),但发生SAEs的风险未增加。

实现临床治愈的障碍:

1、 临床试验设计缺陷

  • 试验设计复杂:19项试验中有5项治疗组超过8个,其中1项超过20个。

  • 缺乏已获批疗法的对照组:10/19的研究未设标准疗法对照组

  • 随访时间短:19项研究中位随访24周(范围4-48周)

2、未知混杂因素的干扰

Bepirovirsen进入临床III期,但存在一些挑战:

  • IIb期研究未重现先前研究中观察到的剂量依赖性效应

  • 随访期间存在明显反弹

  • 可能存在未知的混杂因素,如IIb期研究中队列1、2、3在前12周接受的治疗一致但HBsAg下降有差异,12周HBsAg下降≥ 3 lg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4%、37%和16%

在当前荟萃分析中排除Bepirovirsen IIb期研究后,EOT和EOF时的总体HBsAg清除率均降至0% (95%CI 0-0%)。

肝霖君有话说

临床治愈是指停止所有药物治疗后24周持续HBsAg阴性且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下限。本荟萃分析得出乙肝新药的总体临床治愈率为0.0%(95%CI 0.0–0.4%),其中仅2项研究有临床治愈患者,即JNJ3989和Bepirovirsen,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和6.3%。但JNJ3989在停用所有药物后仅随访20周,按严格的临床治愈定义其疗效是否持久有待进一步随访验证;Bepirovirsen的研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但患者并未停用NA,不符合真正的临床治愈标准。因此基于当前纳入研究的分析,真正的临床治愈率实际上更低。

本荟萃分析纳入的研究排除了大会摘要,均为新药单药或联合NAs治疗的研究,探讨新药联合PegIFNα治疗的研究未被纳入。值得注意的是,多项国际大会摘要披露的结果显示,新药联合PegIFNα方案显著提高了HBsAg清除概率及其持久性。本文在分析临床治愈障碍时提到,Bepirovirsen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停药后明显反弹,而Bepirovirsen治疗12周后序贯PegIFNα治疗24周在仅维持NA随访期间复发率降至0%;JNJ3989、VIR-2218、AB-729、Xalnesiran等与PegIFNα联用都显示出更高的HBsAg清除率及良好的持久性。

新药为慢乙肝临床治愈带来了更多选择和机会,探索新药与新药、新药与现有药物(包括NAs和PegIFNα)的联合策略在实现乙肝治愈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Chen J, Ji D, Jia J, et al. Functional cure with new antiviral therapy for hepatitis B vir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epatol Int, 202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566, encodeId=7a9322e3566b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d74534631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乙型肝炎#</a> <a href='/topic/show?id=8ed71286151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HBV新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463, encryptionId=3d745346316, topicName=慢性乙型肝炎), TopicDto(id=128615, encryptionId=8ed71286151c, topicName=抗HBV新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l 16 09:11:44 CST 2025, time=2025-07-1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16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学术前沿|Hepatol Int: AASLD、EASL与APASL临床实践指南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灰区”阶段中的应用

研究基于中国七家医院CHB患者的回顾性数据,比较了四大主流指南(AASLD、EASL、APASL及中国指南)对GZ的界定。

临床研究|恩替卡韦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过观察ETV及TAF初治的CHB患者eGFR变化情况、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两种药物的肾损伤风险,旨在为临床选择更优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脂肪性肝病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

FLD在CHB患者中很常见,且可能加重肝功能损害程度,但可能不会影响肝纤维化进展。未来亟需大规模队列研究进一步探讨FLD对CHB患者病毒学标志物和长期结局的影响。

【EASL2025速递】容愈项目成果获邀口头报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非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的48周HBsAg清除率超50%

EASL2025 大会上,“容愈项目” 真实世界研究显示,PegIFNα-2b 治疗非活动性慢乙肝患者,48 周 HBsAg 清除率达 53%,基线水平、24 周降幅及联合方案与清除相关。

【期刊导读】病例发表:低龄慢乙肝肝硬化患儿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获HBsAg血清学转换且HBsAb高水平

8 月龄慢乙肝肝硬化女婴经阶梯式个体化治疗(拉米夫定→干扰素联合核苷类似物→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b 联合恩替卡韦),实现 HBsAg 血清学转换且持久维持,为低龄患儿治疗提供参考。

【期刊导读】荟萃分析:ALT正常的慢乙肝患者可以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且干扰素α方案疗效更佳

一项来自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团队的荟萃分析表明:ALT正常的慢乙肝患者可以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且干扰素α方案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