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在爱情中,“生理性喜欢”可能胜过一切!
2025-04-12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发表于重庆
传统理论多关注外貌等显性因素对浪漫吸引力的影响,而新研究通过 “相亲式” 实验发现,生理同步(心率和皮肤电导率同步)与吸引力评分显著正相关,且比显性信号更关键,吸引力还随互动动态变化,存在性别差异。
当爱情产生时,在异性相吸的一瞬间,我们常常用“化学反应”来形容那种微妙而强烈的情感连接。
传统的浪漫吸引力理论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貌、谈吐及眼神接触等显性因素上,似乎这些可见的特征便能解释所有的情感波动。
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却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秘密,那就是,生理同步可能在浪漫吸引力的形成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生理同步是指两人在互动中,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如心率和皮肤电导率)无意识地保持一致。
这一概念虽听起来抽象,却在社会互动中颇具意义。
以往的研究显示,生理同步与信任、合作及长期关系的满意度相关,但其在初次见面时的吸引力形成中的作用仍然不明。
为了解这一现象,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新颖的“相亲式”约会实验,邀请了142名单身异性在真实社交场景中进行互动。
在独特的“约会舱”中,参与者通过屏障逐步相互了解,实验记录了他们的生理数据和互动行为。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参与者在屏障打开的短暂瞬间中评估对方的吸引力;
第二阶段,双方进行2分钟的语言交流;
第三阶段,则是完全依靠目光和面部表情进行非语言互动。
研究发现,真实互动对的生理同步水平明显高于随机配对,尤其是心率和皮肤电导率的同步程度与吸引力评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这意味着,当双方的生理状态逐渐协调时,他们对彼此的吸引力也在增强。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还表明,显性信号(如微笑和眼神接触)的作用并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重要。
尽管这些行为在互动中频繁出现,但它们的同步程度与吸引力评分之间并未显著关联。
相反,那些潜藏在表面之下的生理反应,尤其是心率和皮肤电导率的对齐,才是吸引力生成的核心因素。
此外,吸引力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随着互动的深入而动态变化。
在第一印象阶段,参与者对彼此的吸引力评分普遍较低,但随着互动的展开,生理同步水平和吸引力评分逐渐上升。
这一点说明,浪漫吸引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
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男性对女性的吸引力评分普遍高于女性对男性的评分。
这一性别差异可能与文化背景及生理反应的差异有关,提示我们在探索吸引力形成时,性别因素不可忽视。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揭示了浪漫吸引力背后的生理机制,它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化学反应”或许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而是更深层次的生理共鸣。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人际吸引力的理解,也为未来的情感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这么看来,我们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在一段恋爱中,生理性喜欢是最为本质也最为持久的了。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1-01197-3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浪漫吸引力# #生理同步#
24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