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糖尿病上门!21年数据告诉你:早期改变生活方式,多赚2-3年健康期

2025-07-18 梅斯内分泌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美国 DPPOS 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经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或二甲双胍干预,可长期降低发病风险,效果持续 21 年,且存在人群差异。

每天,全球有无数人在体检单上看到“prediabetes”(糖尿病前期)这个词时,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这个介于健康和糖尿病之间的灰色地带,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暂时的“身体警报”,还是终将滑向糖尿病的倒计时?20多年前,美国3234名糖尿病前期患者参与了一项试验,他们或许没想到,自己的选择会为这个问题写下跨越两个十年的答案。

3年惊喜到21年追问:预防糖尿病,短期努力能管多久?

1996年,当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启动时,医学界对“糖尿病能否预防”的答案还带着迟疑。当时的研究大多只跟踪几年,没人知道短期干预的效果是否会像潮水般退去。在这项纳入3234名糖尿病前期成人的试验中,强化生活方式干预(ILS)让糖尿病发病率骤降58%,二甲双胍也能降低31%,这一结果曾让学界振奋不已。但更关键的问题随之而来:这种效果能持续多久?那些坚持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的人,20年后还能受益吗?

带着这个疑问,研究团队将试验延续为DPP成果研究(DPPOS),一路追踪到2020年,用约21年的时间画下了一幅完整的“糖尿病预防时间轴”。这不仅是对3195名参与者的长期承诺,更是对“短期干预能否改写长期健康轨迹”的终极检验。

图片

一场跨越21年的“健康实验”:他们是如何被跟踪的?

要理解这项研究的分量,先得看看它的“耐力”有多惊人。从1996年7月首批参与者入组,到2020年2月数据截止,最长的随访时间达到了23.2年,中位数也有8年——相当于一个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的时间。

参与者的构成堪称“微型社会”:67.9%是女性,平均年龄50.6岁,超过四成来自非洲裔、西班牙裔等少数族裔,所有人都处于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偏高、体重超标等)。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一组服用安慰剂,一组每天吃两次850mg二甲双胍(剂量根据耐受调整),还有一组接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目标是减重7%以上,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由专人一对一指导。

2002年DPP结束后,试验进入“持久战”阶段:安慰剂组停了药,二甲双胍组继续用药,所有人每年都能参加4次集体生活方式课程,ILS组额外加两次“booster课”,帮大家保持动力。这种“先密集干预,后维持巩固”的模式,其实很像现实中人们对抗慢性病的过程——最难的不是开始改变,而是一直坚持。

判断是否患上糖尿病的标准很严格:每半年测一次空腹血糖,每年做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只要两次检测达到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标准(如空腹血糖≥7.0mmol/L),才算“发病”。这种严谨性,让21年的数据经得起推敲。

21年数据出炉:两种干预,谁的“保质期”更长?

21年的随访数据汇总时,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有些惊喜。

和安慰剂组比,ILS组的糖尿病发病率下降了24%(风险比0.76),意味着每100人每年会少1.59人患病;二甲双胍组下降17%(风险比0.83),每100人每年少1.17人患病。更直观的是“无糖尿病生存时间”:ILS组的中位时间是13年,比安慰剂组(9.5年)多了3.5年;二甲双胍组是12年,多了2.5年。

换句话说,假如有100人从50岁开始干预,到63岁时,安慰剂组可能已有50人患上糖尿病,而ILS组要到63岁才会有一半人患病——这多出来的3.5年,足够多抱几年孙子、多完成一次旅行。

但曲线的走向更值得关注:前3年,ILS和二甲双胍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就像跑步时一开始就拉开了差距;但随着时间推移,三组的曲线慢慢靠近。这说明,干预的“爆发力”主要在前期,但早期积累的优势,居然能撑过21年。

不是“一刀切”:谁最能从干预中获益?

同样的干预,对不同人效果可能大相径庭。这项研究最有价值的发现之一,就是找到了“谁最该早点行动”。

年轻人更适合二甲双胍25-44岁的参与者用二甲双胍,每100人每年能少2.22人患病;但60岁以上人群用它,效果几乎消失。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身体代谢更活跃,药物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高风险人群更需要生活方式干预:那些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或临床风险指数(结合年龄、血压、血脂等)高的人,用ILS效果特别明显。比如生理风险指数最高的一组,ILS能让每100人每年少4.9人患病,是低风险组的8倍多。就像火势越大,灭火器的作用越明显。

年龄大的人靠生活方式也能赢60岁以上的参与者用ILS,无糖尿病生存时间比安慰剂组多8年,而二甲双胍对他们几乎没用。这打破了“年纪大了干预没用”的误区——哪怕起点晚,改变生活方式仍能抢回多年健康。

21年的启示:预防糖尿病,关键在“抢时间”

这项研究像一面镜子,照清了糖尿病预防的本质:它不是一场“毕其功于一役”的冲刺,而是一场“早期发力,长期受益”的马拉松。

首先,早期干预的“红利”能吃很久。虽然后期三组的发病率逐渐接近,但前几年拉开的差距,让ILS和二甲双胍组的累计发病率21年来一直低于安慰剂组。这就像存钱,早期多存点,哪怕后来不追加,利息也能让你比别人富有。

其次,不必追求“完美坚持”。研究中,二甲双胍组到17年时,只有不到60%的人还在用药;ILS组的体重也慢慢反弹,但这并没有抵消早期的效果。这说明,哪怕后期干预强度下降,只要前期打好基础,依然能跑赢糖尿病。

最后,精准干预是未来方向。既然年轻人用二甲双胍更好,高风险人群用生活方式干预更划算,医生就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开处方”——比如给年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开二甲双胍,给血糖高、体重超标的中老年人重点推饮食和运动计划。

1996年到2020年,这21年的追踪不仅告诉我们“糖尿病可防”,更告诉我们“怎么防才最有效”。对普通人来说,看到“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时,不必恐慌——及时行动,哪怕只是早期的一点改变,都可能在20年后,让你依然远离糖尿病的困扰。而对医学界来说,这场持久战证明:短期的努力,真的能改写人生的长期剧本。

参考文献:

Knowler WC, Doherty L, Edelstein SL, Bennett PH, Dabelea D, Hoskin M, Kahn SE, Kalyani RR, Kim C, Pi-Sunyer FX, Raghavan S, Shah VO, Temprosa M, Venditti EM, Nathan DM; DPP/DPPOS Research Group. Long-term effects and effect heterogeneity of lifestyle and metformin interventions on type 2 diabetes incidence over 21 years in the US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5 Jun;13(6):469-481. doi: 10.1016/S2213-8587(25)00022-1. Epub 2025 Apr 28. Erratum in: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5 Jun;13(6):e9. doi: 10.1016/S2213-8587(25)00132-9. PMID: 4031164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864, encodeId=51fd22e3864e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b6de6678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糖尿病前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6678, encryptionId=0b6de66783c, topicName=糖尿病前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l 18 11:40:34 CST 2025, time=2025-07-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1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Sci Rep:糖尿病前期人群肾脏损伤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肾脏损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年龄、身高、处置指数和腰围等因素。

Sci Rep:恩格列净一线治疗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

这项研究的结果与早期的研究一致,表明恩格列净促进减重。具体而言,患者的平均体重下降了 2.96 公斤 (3.8%),BMI 下降了 1.10 千克/米²‌(3.72%)。

长效降糖又减重!NEJM:新药让约90%患者血糖逆转为正常

全球肥胖者多伴糖尿病前期,SURMOUNT-1 试验近 4 年结果显示替尔泊肽可助此类肥胖患者减重、控糖、降患 2 型糖尿病风险,且介绍相关疗法研发,有望增治疗选择。

BMC Med.:中国学者证实具有减肥作用的降糖药联合高蛋白饮食和适度运动可有效缓解糖尿病

本研究表明,具有减肥作用的降糖药加上高蛋白饮食和适度运动可使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达到糖尿病缓解。

别让血糖滑向糖尿病!研究实锤:BMI≥25 风险增75%,但1个习惯能翻盘

糖尿病前期易进展为糖尿病及引发并发症,哥伦比亚研究显示,每周 150 分钟运动等可提升逆转率,为干预提供依据。

CGP论著 | 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建议

本研究拟通过文献分析及关键知情人访谈,从供方、需方、管理者多方视角深入了解,总结较全面的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形成系统可操作的糖尿病前期健康管理措施提出策略建议。

血糖高有多“折寿”?华科大与中疾控合作研究,揭示中国人群风险

该研究基于中国全国代表性数据,发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死亡风险增加及预期寿命减少显著相关。

Front Endocrinol : 远离抑郁:步行活动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水平影响的中介作用

有研究表明,约18%-25%的T2D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症状。这种相互关系对糖尿病的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因为抑郁可以通过破坏自我护理行为和增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来加剧糖尿病的不良结局。

靠吃水果稳住血糖?临床实测:这类常见水果吃 12 周,血糖、体重、血脂同步改善,并降低炎症,促进心脏健康

全球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比达 37%,生活方式干预常遇瓶颈。内华达大学研究表明,每日 2.5 份草莓经 28 周干预,可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血脂及炎症状态,证实功能性食物的慢性病预防价值。

一把开心果的神奇力量:夜间食用竟能改变糖尿病前期人群肠道菌群

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夜间吃 57 克开心果,12 周后肠道菌群结构改变,有益菌增多、潜在有害菌减少,或有益代谢健康,短期对血糖血脂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