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Oncol:乳腺癌外科预防策略中终身患病风险阈值的界定
5小时前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首创性地结合临床循证与经济评估,细化并科学定义了乳腺癌风险降低乳房切除术的终身风险阈值,修正了当前国际及英国指南中传统30%阈值的笼统认知,为临床决策提供理性量化依据。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和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的持续完善(如Tyrer-Cuzick和CanRisk模型),越来越多女性被评估为高于一般人群的乳腺癌终身风险,而病因往往涉及中渗透率基因(如ATM、CHEK2、RAD51C/D)或多基因风险评分(PRS)叠加家族史等非单一因素。这使得传统仅针对BRCA1、BRCA2和PALB2致病变异携带者的风险降低手术适应证显得局限。 目前英国NICE指南建议30%或更高终身乳腺癌风险女性可考虑风险降低乳房切除术(RRM),但该30%阈值缺乏明确的经济学和临床证据支持,且RRM主要局限于BRCA1/2及PALB2载体。随着风险评估精准化与检测面扩大,临床亟需科学界定RRM的终身风险阈值以优化干预策略。此外,风险降低药物治疗和强化筛查等非手术措施已有规范,但不同风险层级人群应如何权衡RRM的风险与收益尚未明确。 近期,发表于JAMA Onc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基于Markov决策分析模型,模拟了不同年龄和终身乳腺癌风险水平女性接受RRM与风险分层乳腺癌筛查和药物预防(他莫昔芬或阿那曲唑)两种策略的成本效益比较。研究着重探讨了越来越多非BRCA1/2或P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1 0 举报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2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