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s & Dementia:阿尔茨海默病新突破,碳酸酐酶抑制剂可逆转脑蛋白组异常
2025-05-01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碳酸酐酶抑制剂(MTZ和ATZ)可逆转Tg-SwDI小鼠脑蛋白组异常,显著恢复谷氨酸能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抑制补体激活和胶质细胞活化。MTZ在雌性海马中效果突出,为AD治疗提供新靶点。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症的主要类型,其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作为AD的重要病理表现,与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且可能加剧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如脑水肿和微出血)。本研究通过Tg-SwDI转基因小鼠模型(模拟AD的CAA病理和认知缺陷),探索CAA对脑蛋白组的影响及碳酸酐酶抑制剂(CAIs)的治疗潜力,为AD的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新视角。
研究采用Tg-SwDI小鼠模型,分为野生型(WT)、未治疗的Tg-SwDI(TG)、乙酰唑胺(ATZ)治疗的Tg-SwDI(TG+ATZ)和甲醋唑胺(MTZ)治疗的Tg-SwDI(TG+MTZ)四组。实验从4月龄小鼠开始,持续治疗6个月后取皮质和海马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TMT标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定量蛋白质表达,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如功能富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估差异蛋白及其通路变化。统计方法包括DEqMS分析、非参数检验(如Friedman检验)及多重校正(Benjamini-Hochberg法)。
图1:研究设计概览
结果显示,Tg-SwDI小鼠在症状前期即出现显著的蛋白质组异常。海马组织(尤其是雌性)的蛋白质变化更为明显,涉及谷氨酸能突触、补体系统及代谢通路。65种蛋白在所有四组研究中均显著失调,包括AD风险基因产物(如APOE、CL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补体成分(C1QA、C1QB、C1QC)。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雌性海马中“谷氨酸能突触”相关蛋白(如NMDA受体亚基GRIN1、GRIN2A和AMPA受体亚基GRIA1)显著下调,提示突触功能受损。此外,Arp2/3复合体介导的肌动蛋白成核通路异常,与树突棘重塑和记忆障碍相关。MTZ和ATZ治疗显著逆转了这些异常:MTZ在雌性组织中效果尤为突出,使谷氨酸能突触相关蛋白(如GRIN1、GRIA1)表达接近野生型水平,并抑制补体激活和胶质细胞活化(如APOE、C1Q亚基)。ATZ在雄性海马中亦显示出对突触蛋白的保护作用。此外,两种CAIs均能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脂质代谢异常,表明其通过多途径改善神经血管病理。
图2:全局蛋白质组分析结果
研究证实,CAIs(尤其是MTZ)能有效阻止CAA相关的早期分子病理变化,维持突触稳定性并抑制神经炎症。这一发现为AD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针对CAA病理的联合治疗策略。然而,CAIs的长期安全性(如电解质失衡)需进一步评估,未来需优化给药方案并探索其在人类AD中的疗效。此外,研究基于欧洲人群的小鼠模型,结果的普适性需在不同种群中验证。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血管病# #碳酸酐酶抑制剂# #突触功能障碍#
39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