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关节异形的病人麻醉注意事项
2025-07-12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脊关节异形患者麻醉需以困难气道预案、个体化体位保护、短效麻醉药物及多模式镇痛为核心,术中强化脊髓功能监测,术后重点预防血栓及神经并发症。医护团队需协同制定全程管理方案,保障患者安全。
脊关节异形(如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弯等)患者因脊柱解剖结构改变,麻醉操作难度及风险显著增加,需针对性制定麻醉方案。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
一、术前评估与风险分级
-
心肺功能评估
-
高龄或合并心肺疾病者需完善心电图、肺功能检查,明确麻醉耐受性;ASA分级≥III级者风险较高。
-
评估气道受限程度:颈椎活动度、张口度(<3cm提示插管困难),必要时行颈部CT或三维重建。
-
脊柱畸形专项评估
-
明确脊柱融合节段、椎间隙狭窄程度及脊髓受压情况,避免椎管内麻醉穿刺损伤神经。
-
凝血功能筛查: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需停药1周以上,避免椎管内血肿风险。
二、麻醉实施核心注意事项
(一)气道管理:困难气道应对策略
问题 |
解决方案 |
---|---|
颈椎活动受限 |
首选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避免颈部过伸;备喉罩通气或视可尼喉镜辅助。 |
胸廓活动障碍 |
术后易呼吸抑制,需延长机械通气时间;术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₂)。 |
案例:颈椎后凸患者采用坐位纤维支气管镜插管,通过调整头颈屈曲角度成功建立气道。
(二)体位摆放与神经保护
-
俯卧位手术:
-
使用凝胶头垫及胸垫,避免眼部受压及胸廓活动受限;双肩外展≤90°,防止臂丛损伤。
-
术中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SEP),及时发现脊髓缺血。
-
侧卧位手术:
保持脊柱轴线对齐,髋膝关节屈曲位加软垫支撑,减少神经牵拉。
(三)麻醉方式选择及药物调整
-
全身麻醉适用场景
-
颈椎严重畸形、凝血异常或感染患者禁忌椎管内麻醉时;
-
药物选择:短效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减少蓄积风险,避免使用琥珀胆碱以防高钾血症。
-
椎管内麻醉禁忌症
绝对禁忌:穿刺部位感染、凝血障碍、休克、颅内高压。
相对禁忌:脊柱固定节段长、椎间隙钙化(需影像学确认进针路径)。
三、围术期并发症防控
-
循环波动
-
高龄患者术中易低血压:提前扩容,备用去甲肾上腺素微泵维持灌注压。
-
高血压急症:乌拉地尔静脉推注,避免硝普钠引发反射性心动过速。
-
神经损伤预防
-
控制麻醉深度:BIS值维持在40-60,避免术中唤醒试验时觉醒延迟。
-
术中输血指征:血红蛋白<80g/L时输注红细胞,维持脊髓氧供。
-
术后关键管理
-
镇痛方案:多模式镇痛(帕瑞昔布+硬膜外低浓度罗哌卡因),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
血栓预防:术后6小时启用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40mg/d)。
-
神经功能监测:术后24小时每小时评估下肢运动感觉,警惕硬膜外血肿。
四、康复期护理要点
-
早期活动
-
引流管拔除后24小时内佩戴支具下床,逐步进行踝泵运动→助行器行走。
-
康复训练禁忌
-
术后3个月内避免弯腰、提重物及驾车;6个月内禁止对抗性运动(如篮球)。
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1.5g/kg/d)联合肠内营养粉,促进切口愈合。
总结
脊关节异形患者麻醉需以困难气道预案、个体化体位保护、短效麻醉药物及多模式镇痛为核心,术中强化脊髓功能监测,术后重点预防血栓及神经并发症。医护团队需协同制定全程管理方案,保障患者安全。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脊关节异形#
1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