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心脏手术输血研究新发现,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作用有限
2025-06-1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首次通过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设计,验证了急性等容性稀释在心脏手术中减少异体红细胞输注的临床效果。
【研究亮点】
- 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急性等容性稀释(ANH)对心脏手术患者异体红细胞输注需求的影响。
- 结果显示,ANH未显著降低患者接受异体红细胞输注的比例。
- 该技术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或死亡风险。
一、研究概述
本研究由意大利卫生部资助,发表在2025年6月12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是一项涉及32个中心、11个国家的多国、单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旨在评估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在接受心肺机辅助的成人心脏手术患者中,是否能有效降低异体红细胞输注的需求。共纳入2010名患者,随机分为ANH组和常规治疗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受红细胞输注的比例无显著差异。
二、研究背景
心脏手术患者常需接受红细胞输注,但此操作带来高昂的成本和多种潜在风险,包括输血反应、传染疾病风险及血液供应短缺问题。急性等容性稀释(ANH)是一种血液保存技术,通过在心肺机接通前采集患者自体全血并在术后回输,理论上能减少异体输血需求。尽管已有小规模研究及多项荟萃分析表明ANH能降低输血率,但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验证。
三、研究方法
本试验纳入符合条件的成年患者,排除急诊手术、不稳定冠心病或未能合理停用抗血小板/抗凝药者。所有患者接受心肺机辅助的心脏手术。随机分配至ANH组(术前采集≥650毫升自体血,并根据需要以晶体液等液体等容补充)或常规治疗组。主要终点为住院期间至少接受一单位异体红细胞输注。次要终点含30天内或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出血及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等。盲法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分配患者,数据采集者及统计分析者均未知晓分组情况。
四、研究结果
手术后因出血需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分别为3.8%(ANH组)和2.6%(常规组);30天内或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1.4%和1.6%。胸腔引流量及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亚组分析显示,ANH无论在年龄、性别、基础肾功能状况或手术类型的不同分层中均无显著降低输血需求的效果。安全性指标均无不良差异。
五、讨论
本研究首次通过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设计,验证了急性等容性稀释在心脏手术中减少异体红细胞输注的临床效果。试验结果显示,ANH虽安全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但无法有效降低输血率。此前小样本及荟萃分析提示ANH对减少输血有益,可能受限于研究设计和样本量,而本研究的数据更加代表性且结论更具说服力。
研究还揭示,实践中ANH操作的变异性及输血决策的多样性可能影响预期效果。此外,心脏手术患者的复杂性和出血风险多样,单一血液保存策略难以显著降低输血需求。这提示未来需探索更综合的患者血液管理方案,同时结合个体化风险评估和多学科合作。
六、梅斯点评
梅斯张博士点评:本研究有效填补了ANH在心脏手术领域大规模验证的空白,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尽管ANH未能达到预期的降低异体输血目的,但其良好的安全性数据仍支持其可作为一部分综合血液管理策略。此外,未来研究可以聚焦于特定高风险患者群体的精准应用,或结合其他创新血液保存技术,以实现减少输血相关风险的目标。
原始出处:
Monaco F, Lei C, Bonizzoni MA,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in Cardiac Surgery.N Engl J Med.DOI: 10.1056/NEJMoa2504948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心脏手术# #急性等容性稀释#
19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