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丨前降支CTO同侧逆向开通时侧支血管破裂,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封堵
2025-01-25 DrKing道金医学 DrKing道金医学 发表于陕西省
75 岁男性因心血管疾病入院,此前冠脉介入治疗后仍胸痛。此次介入治疗先正向转逆向开通前降支,术后出现腹膜后血肿、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经多次处理后好转,1 年后复查良好。
并发症专场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5岁,因阵发性胸闷、胸痛半年入院。
半年前外院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与三支病变、前降支闭塞,行前降支介入治疗失败,于左主干植入支架1枚,右冠脉中段及后降支中段各植入支架1枚。术后常规双联抗血小板、降脂、降压、扩冠等药物治疗,但仍间断发作胸痛不适,性质较前减轻。
有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7年。
辅助检查
入院查体:血压115/70mmHg,心率89次/分,律齐。
心电图显示V₁~V₃病理性Q波。
胸片及心脏超声无异常发现。
诊断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Ⅰ级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高血压2级(极高危)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择期冠脉造影
右冠脉支架通畅无狭窄,右冠脉给前降支远端提供逆向侧支循环。
EBU指引导管左冠脉造影显示粗大前降支中段闭塞,闭塞段近端有对角支发出,前降支同侧逆向显影,闭塞段不长。
介入策略
首先尝试正向,及时转换逆向,必要时IVUS辅助。
第一次上台
股动脉入路7F EBU 3.75指引导管到位,桡动脉入路JR 4.0造影导管到位,Corsair 135微导管辅助,XT-R导丝没有成功,升级到Gaia 3、CP导丝均无法突破闭塞段远端纤维帽。
换用双腔微导管,尝试平行导丝技术,导丝仍无法到达前降支远端真腔。
闭塞近端出现夹层血肿,OM-LAD侧支显影良好,决定转换为逆向开通。
右桡动脉入路6F EBU 3.75指引导管到位,Corsair 150微导管辅助,Sion导丝尝试通过侧支。
Corsair微导管跟进困难,换Finecross 150微导管,通过侧支到达前降支闭塞远端血管真腔。
逆向Sion、M6导丝无法到达前降支近端真腔。
启动Reverse CART,正向2.0×15mm球囊扩张后逆向导丝尝试进入前降支近端真腔。
正向Guidezilla迎合,逆向导丝、微导管进入子导管,正向导丝通过逆向微导管后2.0×15mm球囊扩张闭塞段。
前降支串联植入2.5×30mm、3.0×30mm支架,对角支导丝保护。
撤回逆向导丝及微导管造影,钝缘支远端侧支造影剂渗漏,局部造影剂滞留范围不断扩大。
前降支末梢经微导管释放3.0×2.5mm弹簧圈封堵破口。
钝缘支经微导管释放5.0×5.5mm弹簧圈封堵破口。
双向弹簧圈封堵后观察30分钟,病情稳定,渗漏似乎减少,返回病房。
右股动脉封堵器封堵。
病情变化
术后1小时患者诉右侧腰部疼痛、恶心、呕吐。
心率76~130次/分,血压(77~140)/(64~70)mmHg。
查体:腹部肌紧张,右侧穿刺点处有压痛。怀疑发生腹膜后血肿。
心脏超声提示少量心包积液,右下腹局限性液性区,包裹性积血不除外。
第二次上台
左股入路JR 4.0指引导管翻山造影,右侧股动脉穿刺点局部造影剂外漏。
翻山5.0×8mm球囊局部封堵破口处加术者用手局部压迫。
球囊封堵30分钟后造影,破口局部无渗漏,下台观察。
术后患者血压仍偏低,(80~90)/(50~60)mmHg。透视下心包积液似乎有所增多。
急诊彩超见心包大量积液,积液量较前明显增多。
再次上台造影,钝缘支分支远端弹簧圈封堵处仍然有造影剂外漏。
心包穿刺引流。
2根导丝进入到钝缘支分支远端,1根导丝送入微导管,另外1根导丝送入2.5×15mm球囊,2.5×15mm球囊远端Marker与微导管齐口(自制OTW球囊),经微导管缓慢推注明胶海绵糊。
钝缘支分支远端破口完全闭塞。
封堵后观察半小时,患者血压逐步回升,维持在(100~110)/(50~60)mmHg,心率下降至90次/分。
出院随访
出院后1年复查造影,前降支支架通畅,血流3级。患者无明显胸闷、胸痛、喘憋等症状,日常活动不受限制。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心包积液# #腹膜后血肿#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