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Pediatrics:青少年剧烈运动与肌少症风险呈现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2025-07-0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系统揭示青少年中剧烈体力活动与肌少症风险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明确了600分钟/周的强VPA阈值作为预防肌少症的关键指标,提示“适度即是最佳”。

肌少症传统上多见于老年群体,定义为骨骼肌量及功能的进行性减少。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关注肌少症在青少年中的潜在发病特点。青少年作为人体肌肉发育关键时期,肌肉质量的累积状况直接影响成年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前缺乏统一的青少年肌少症诊断标准,多以低肌肉质量相对于同龄同性别分布下界(≤1标准差)为依据,联合脂肪与肌肉比例(MFR)综合判定风险状态。

身体活动(PA)是肌肉健康的关键调节因素,然而针对不同强度(中等体力活动MPA与剧烈体力活动VPA)与青少年肌少症风险量化的研究尚不足。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5至17岁青少年每周至少达到420分钟中等至剧烈体力活动,目的在于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当前研究未明确运动强度和时长对肌少症风险是否存在线性或非线性效应,亦缺乏分段阈值指导具体运动处方。

发表在BMC Pediatrics杂志的一项研究,旨在通过2011年至2018年的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系统性分析不同强度体力活动对青少年肌少症风险的影响。通过对6415名12至19岁青少年身体成分和运动习惯数据的分析,采用加权逻辑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构建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识别中等及剧烈体力活动的临界阈值,进一步以运动模式对肌少症风险进行分组分析。

本研究纳入NHANES 2011—2018期间,年龄12—19岁的青少年共6415人,数据经过加权处理以确保结果具有代表性。运动强度数据基于问卷,采用MET(代谢当量任务单位)评估,定义MPA对应4 MET,VPA对应8 MET,统计分析运动每周总时长(分钟)。肌肉质量通过DXA(低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主要指标为瘦体重指数(LBMI)及肌肉脂肪比(LFR),低于年龄及性别相关标准1 SD以下视为肌少症风险。

研究采用分层加权逻辑回归、多变量调整(性别、年龄、种族、腹围、BMI、总能量摄入、久坐时间、步行及骑车习惯),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运动时长与肌少症风险的非线性关系,阈值效应通过两段线性回归及似然比检验验证。基于阈值将运动时长分为无、低、高三档,结合MPA与VPA共划分9种运动模式,比较其对肌少症风险的影响。

研究结果

肌少症风险组男性比例更高,体育活动时长及MET分数均显著低于非风险组。肌少症风险组脂肪体积较大、肌肉与脂肪比例明显偏低,表现出较差的代谢指标。

参与剧烈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较不参与者肌少症风险降低56%,参与中等活动风险降低24%。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揭示,MPA与VPA时长与肌少症风险均呈“U型”关系,即运动不足或超量均不利于降低风险。阈值分析确定:

  • MPA临界点为40分钟/周
  • VPA临界点为600分钟/周

两者在阈值前呈现风险递减趋势,阈值后风险略有回升。

此外,将MPA和VPA三档分类结合,构建九种运动模式并分析其对肌少症风险的影响,发现单独高强度VPA(模式G)或搭配低至中等MPA均极大降低风险。过度组合(模式I)失去统计学显著。

讨论价值及意义

本研究系统揭示青少年中剧烈体力活动与肌少症风险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明确了600分钟/周的强VPA阈值作为预防肌少症的关键指标,提示“适度即是最佳”。结果与现行WHO运动指南存在一定差异,强调针对不同成长阶段应制定针对性体力活动建议。青少年的肌肉发育正处于快速期,适度剧烈运动促进成肌细胞活跃及肌肉再生信号通路(如PIEZO1、TMEM16A通道、TGF-β1-SMAD4等)激活,有效增强骨骼肌量,减少脂肪沉积,改善代谢功能。

此外,研究还指出,过量运动可能引发身体压力反应,增加炎症,削弱运动带来的正面效应,体现了运动剂量的“U型”风险关系。此发现对儿童青少年运动干预项目设计具有重要启示,尤其是预防常见的肥胖伴肌少症等代谢病症。

尽管研究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采用DXA精准测量肌肉量,并严格调整了混杂因子,但使用问卷进行运动强度记录可能带来一定信息偏倚,因果关系尚需通过前瞻性研究确认。因此,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利用客观加速度计数据探讨不同运动模式对青少年肌肉健康的长期影响,以及多中心纵向队列验证本研究发现。

梅斯编辑点评

本研究以数据驱动方式科学地划定了青少年体育锻炼“剂量-反应”阈值,突破了传统均衡推荐,突出强调了足够强度和时长对抗青少年肌少症的决定性作用,内容专业且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研究将运动模式细化为九种类型,细致剖析其对肌肉健康的具体影响,颇具临床和公共卫生推广意义。未来可结合肌功能评估和分子标志物,精细化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延缓肌肉退行性改变,降低代谢疾病负担。此外,推广智能设备监测运动,提升数据准确性,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原始出处

Li M, Liu L, Qin Y, Xiao 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risk of sarcopenia in adolescents: NHANES 2011–2018. BMC Pediatrics. 2025;25:474. https://doi.org/10.1186/s12887-025-05779-2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s12887-025-05779-2.pdf)] GetArticleByIdResponse(id=a3f28850448a, projectId=1, sourceId=null, title=BMC Pediatrics:青少年剧烈运动与肌少症风险呈现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articleFrom=MedSci原创, journalId=9948, copyright=原创, creationTypeList=[1], summary=本研究系统揭示青少年中剧烈体力活动与肌少症风险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明确了600分钟/周的强VPA阈值作为预防肌少症的关键指标,提示“适度即是最佳”。, cover=https://img.medsci.cn/20240913/1726193606512_5651580.jpg, authorId=0, author=,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p style="color: #333333;">肌少症传统上多见于老年群体,定义为骨骼肌量及功能的进行性减少。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关注肌少症在青少年中的潜在发病特点。青少年作为人体肌肉发育关键时期,肌肉质量的累积状况直接影响成年后的健康和<a href="https://m.medsci.cn/scale/show.do?id=4c862426ef">生活质量</a>。当前缺乏统一的青少年肌少症<a href="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list.do?q=%E8%AF%8A%E6%96%AD">诊断</a>标准,多以低肌肉质量相对于同龄同性别分布下界(&le;1标准差)为依据,联合脂肪与肌肉比例(MFR)综合判定风险状态。</p> <p style="color: #333333;">身体活动(PA)是肌肉健康的关键调节因素,然而针对不同强度(中等体力活动MPA与剧烈体力活动VPA)与青少年肌少症风险量化的研究尚不足。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5至17岁青少年每周至少达到420分钟中等至剧烈体力活动,目的在于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当前研究未明确运动强度和时长对肌少症风险是否存在线性或非线性效应,亦缺乏分段阈值指导具体运动处方。</p> <p style="color: #333333;">发表在BMC Pediatrics杂志的一项研究,旨在通过2011年至2018年的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系统性分析不同强度体力活动对青少年肌少症风险的影响。通过对6415名12至19岁青少年身体成分和运动习惯数据的分析,采用加权逻辑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构建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识别中等及剧烈体力活动的临界阈值,进一步以运动模式对肌少症风险进行分组分析。</p> <p style="color: #333333;"><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702/1751434669200_92910.png" /></p> <p style="color: #333333;">本研究纳入NHANES 2011&mdash;2018期间,年龄12&mdash;19岁的青少年共6415人,数据经过加权处理以确保结果具有代表性。运动强度数据基于问卷,采用MET(代谢当量任务单位)评估,定义MPA对应4 MET,VPA对应8 MET,<a href="https://www.medsci.cn/search?q=%E7%BB%9F%E8%AE%A1">统计</a>分析运动每周总时长(分钟)。肌肉质量通过DXA(低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主要指标为瘦体重指数(LBMI)及肌肉脂肪比(LFR),低于年龄及性别相关标准1 SD以下视为肌少症风险。</p> <p style="color: #333333;">研究采用分层加权逻辑回归、多变量调整(性别、年龄、种族、腹围、BMI、总能量摄入、久坐时间、步行及骑车习惯),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运动时长与肌少症风险的非线性关系,阈值效应通过两段线性回归及似然比检验验证。基于阈值将运动时长分为无、低、高三档,结合MPA与VPA共划分9种运动模式,比较其对肌少症风险的影响。</p> <p style="color: #333333;"><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702/1751435051199_92910.png" /></p> <p style="color: #333333;"><strong>研究结果</strong></p> <p style="color: #333333;">肌少症风险组男性比例更高,体育活动时长及MET分数均显著低于非风险组。肌少症风险组脂肪体积较大、肌肉与脂肪比例明显偏低,表现出较差的代谢指标。</p> <p><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702/1751435051212_92910.png" /></p> <p style="color: #333333;">参与剧烈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较不参与者肌少症风险降低56%,参与中等活动风险降低24%。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揭示,MPA与VPA时长与肌少症风险均呈&ldquo;U型&rdquo;关系,即运动不足或超量均不利于降低风险。阈值分析确定:</p> <ul style="color: #333333;"> <li>MPA临界点为40分钟/周</li> <li>VPA临界点为600分钟/周</li> </ul> <p style="color: #333333;">两者在阈值前呈现风险递减趋势,阈值后风险略有回升。</p> <p style="color: #333333;"><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702/1751435051222_92910.png" /></p> <p>此外,将MPA和VPA三档分类结合,构建九种运动模式并分析其对肌少症风险的影响,发现单独高强度VPA(模式G)或搭配低至中等MPA均极大降低风险。过度组合(模式I)失去统计学显著。</p> <p><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702/1751435051228_92910.png" /></p> <p style="color: #333333;"><strong>讨论价值及意义</strong></p> <p style="color: #333333;">本研究系统揭示青少年中剧烈体力活动与肌少症风险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明确了600分钟/周的强VPA阈值作为预防肌少症的关键指标,提示&ldquo;适度即是最佳&rdquo;。结果与现行WHO运动<a href="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search">指南</a>存在一定差异,强调针对不同成长阶段应制定针对性体力活动建议。青少年的肌肉发育正处于快速期,适度剧烈运动促进成肌细胞活跃及肌肉再生信号通路(如PIEZO1、TMEM16A通道、TGF-&beta;1-SMAD4等)激活,有效增强骨骼肌量,减少脂肪沉积,改善代谢功能。</p> <p style="color: #333333;">此外,研究还指出,过量运动可能引发身体压力反应,增加炎症,削弱运动带来的正面效应,体现了运动剂量的&ldquo;U型&rdquo;风险关系。此发现对儿童青少年运动干预项目设计具有重要启示,尤其是预防常见的肥胖伴肌少症等代谢病症。</p> <p style="color: #333333;">尽管研究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采用DXA<a href="https://www.medsci.cn/search?q=%E7%B2%BE%E5%87%86">精准</a>测量肌肉量,并严格调整了混杂因子,但使用问卷进行运动强度记录可能带来一定信息偏倚,因果关系尚需通过前瞻性研究确认。因此,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利用客观加速度计数据探讨不同运动模式对青少年肌肉健康的长期影响,以及多中心纵向队列验证本研究发现。</p> <p style="color: #333333;"><strong>梅斯编辑点评</strong></p> <p style="color: #333333;">本研究以数据驱动方式科学地划定了青少年体育锻炼&ldquo;剂量-反应&rdquo;阈值,突破了传统均衡推荐,突出强调了足够强度和时长对抗青少年肌少症的决定性作用,内容专业且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研究将运动模式细化为九种类型,细致剖析其对肌肉健康的具体影响,颇具临床和公共卫生推广意义。未来可结合肌功能评估和分子标志物,精细化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延缓肌肉退行性改变,降低代谢疾病负担。此外,推广智能设备监测运动,提升数据准确性,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p> <p style="color: #333333;"><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原始出处</span></p> <p style="color: #333333;"><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Li M, Liu L, Qin Y, Xiao 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risk of sarcopenia in adolescents: NHANES 2011&ndash;2018. BMC Pediatrics. 2025;25:474.&nbsp;<a class="cursor-pointer underline !decoration-primary-700 decoration-dashed" style="color: #808080;" href="https://doi.org/10.1186/s12887-025-05779-2"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ttps://doi.org/10.1186/s12887-025-05779-2</a></span></p>, belongTo=, tagList=[TagDto(tagId=50593, tagName=剧烈运动), TagDto(tagId=81802, tagName=肌少症)],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18, categoryName=儿科,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84, categoryName=研究进展,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0656, categoryName=梅斯医学,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0, articleKeyword=, articleKeywordNum=6, guiderKeywordId=0, guiderKeyword=, guiderKeywordNum=6, opened=1, paymentType=1, paymentAmount=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612, appHits=3, showAppHits=0, pcHits=50, showPcHits=609, likes=0, shares=0, comments=0,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Wed Jul 02 13:45:00 CST 2025, publishedTimeString=2025-07-02,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6556123, editor=儿科新前沿, waterMark=0, formatted=0, deleted=0, version=3, createdBy=98af8624274, createdName=清泉心田, createdTime=Tue Jul 01 22:27:23 CST 2025, updatedBy=92910, updatedName=rayms, updatedTime=Wed Jul 02 13:47:10 CST 2025, ipAttribution=上海,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s12887-025-05779-2.pdf)], guideDownload=1, surveyId=null, surveyIdStr=null, surveyName=null, pushMsXiaoZhi=true, qaList=[{id=800922, encryptionId=7b5e8009220f, articleId=a3f28850448a, userName=administrator, question=当前WHO的运动指南与本研究发现的运动阈值存在哪些差异?这对临床实践有何启示?, answer=WHO推荐每周420分钟中等至剧烈活动,而本研究指出VPA需达到600分钟/周才有最佳效果。提示需针对肌肉健康制定更精准的运动处方。, clickNum=0, type=article, createdAt=1751435255966, updatedAt=1751435255966}, {id=800927, encryptionId=039880092ecc, articleId=a3f28850448a, userName=administrator, question=为什么智能设备监测可能解决当前运动研究中的信息偏倚问题?, answer=当前依赖问卷记录运动强度可能存在误差,未来采用加速度计等客观监测可更准确量化不同强度运动时长与肌肉健康的关联。, clickNum=0, type=article, createdAt=1751435255966, updatedAt=1751435255966}])
s12887-025-05779-2.pdf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1735, encodeId=9c0422e1735f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83d32e46f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剧烈运动#</a> <a href='/topic/show?id=7f36809129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肌少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2746, encryptionId=e83d32e46fe, topicName=剧烈运动), TopicDto(id=80912, encryptionId=7f368091298, topicName=肌少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l 02 13:47:10 CST 2025, time=2025-07-0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02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仅需运动2分钟,续命又少病!超7万人最新研究:这种运动方式能使死亡率降低55%以上

每周累计15-20min的剧烈运动,即每天只要达到2min,与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降低16-40%有关!随着每周剧烈运动的时间持续增加(直至50-57min/周),健康的益处也会随之上升。

Circulation:剧烈运动对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在表型或基因型诊断为LQTS的个体中,在经验丰富的中心进行风险评估和治疗,剧烈运动和不剧烈运动的LQTS相关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且相似。

中国人群10年随访研究:运动1年,10年有效?!运动使肥胖成人的糖尿病风险减半!

当你想开始一项锻炼计划时,确定一项你喜欢的活动,并找到适合你现有生活和时间表的活动。

经期前后剧烈运动后死亡 黄体破裂正悄悄危害女性生命和健康

最近,杭州姑娘在上海迪士尼疯玩一天,暴雨中狂走3万多步,第二天黄体破裂大出血,紧急送医后死亡。长沙23岁李女士突然觉得右下腹有较为剧烈的疼痛,由于刚好在月经期间,她以为这也只是普通的痛经,一天之后腹痛加剧...就医后发现,原来是痛经致黄体破裂,如不及时手术可能因为失血过多而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剧烈运动后尿液变成“浓茶色”,这是咋回事

近日,平时不爱运动的小王,狂踩两小时动感单车减肥,当天回家就感觉浑身酸痛、恶心,结果,他连续5天小便呈“浓茶色”,来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这是由于突然运动过猛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诱发急性肾损伤。剧烈运动为何会导致急性肾损伤?还有哪些人群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顾向晨医生提醒读者,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综合征,而且具有较大的危害,如果

JAMA Oncol:剧烈运动减少癌症幸存者的死亡风险

一项新研究表示,强调剧烈锻炼计划可以显着减少儿童癌症幸存者成人后的全因和特定死亡率。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与普通人群中的大量数据一致,表明定期锻炼与全因和特定死亡率的显着降低相关。

中度脂肪肝患者剧烈运动后多项血生化指标异常,原因为何?

单位体检前三天,健身房无氧(撸铁)锻炼,强度很大,每次三小时,肌肉酸痛行走不便,隔天体检转氨酶、尿酸等几个指标飙升。B超显示有中度脂肪肝,但以往均肝功能、尿酸指标正常。无乙肝、丙肝病史

Nature Medicine:每天3分钟剧烈运动,就能显著延长寿命,降低死亡风险

在日常工作中,只需进行三四次每次1分钟的剧烈运动,就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

挥汗如雨练到崩溃,体重却涨了 2 斤?研究发现:剧烈运动可能激活身体「增重开关」!

研究发现剧烈运动后,小鼠非运动性体力活动显著下降 40%-60%,核心体温降低 0.5℃,体重增加,且 NEPA 与体温同步性紊乱,可能与皮质酮节律紊乱有关。中等强度运动无此效应,提示运动强度需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