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经颅直流电刺激在10岁以下儿童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2025-01-15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减少行为问题、改善社交能力和增强功能连接方面。尽管疗效显著,长期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方法,可通过调节脑部兴奋性来治疗多种疾病。尽管在成人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中的疗效已被广泛研究,但tDCS在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中的研究有限,且缺乏对其安全性、疗效和作用机制的全面了解。本研究通过系统回顾现有文献,旨在探讨tDCS对10岁以下儿童精神或发育障碍的疗效和机制,重点关注其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的应用。
本研究通过对Web of Knowledge、Scopus、PubMed等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8项符合条件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的纳入标准包括:(1)实验设计,非综述或个案研究;(2)发表在国际同行评议期刊;(3)研究对象为10岁以下儿童,患有精神或发育障碍。最终选出的研究总计涵盖了234名2至8岁的ASD儿童,共进行了超过1080次tDCS治疗。
图1:PRISMA流程图
研究结果表明,这8项研究均集中于ASD儿童的治疗,所有研究均采用阳极tDCS,主要靶向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ASD的主要表现包括沟通和社交能力的缺陷,以及重复行为或兴趣。tDCS的干预显著改善了这些核心症状。具体而言,多项研究通过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ATEC(孤独症治疗评估检查表)和CGAS(儿童全球评估量表)等工具评估疗效,显示症状减轻和功能改善。在安全性方面,tDCS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少量儿童在接受tDCS后经历了轻微的皮肤刺激、暂时性红疹或短期行为改变,但这些副作用均为轻微且短暂的。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tDCS对ASD的作用可能与调节大脑功能连接和改善兴奋性-抑制性平衡有关。例如,有研究发现,tDCS可增加左侧dlPFC区域的α波频率,反映了突触连接性的增强,并与症状改善相关。此外,一些研究通过脑电图(EEG)检测到tDCS在调节脑网络复杂性和改善皮质兴奋性方面的效果。然而,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仅包含10至20名儿童。此外,不同研究在干预时间和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影响结果的可比性。尤其是长期疗效仅在少数研究中有所考察,仍需进一步验证。
图2:数据库中关于“tDCS”和“tDCS与儿童”研究数量的搜索结果
尽管如此,tDCS作为一种低风险、可耐受的治疗方法,在改善ASD儿童症状方面显示出潜力。本研究提出,在10岁以下儿童中应用tDCS需特别关注个体化刺激参数的设计,尤其是大脑仍处于发育关键期,神经可塑性较强的阶段。未来研究应在更大样本量中验证这些发现,并进一步探索tDCS对其他儿童精神和发育障碍(如多动症、阅读障碍)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脑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精神疾病#
34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