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经颅直流电刺激在10岁以下儿童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2025-01-15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减少行为问题、改善社交能力和增强功能连接方面。尽管疗效显著,长期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方法,可通过调节脑部兴奋性来治疗多种疾病。尽管在成人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中的疗效已被广泛研究,但tDCS在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中的研究有限,且缺乏对其安全性、疗效和作用机制的全面了解。本研究通过系统回顾现有文献,旨在探讨tDCS对10岁以下儿童精神或发育障碍的疗效和机制,重点关注其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的应用。

本研究通过对Web of Knowledge、Scopus、PubMed等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8项符合条件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的纳入标准包括:(1)实验设计,非综述或个案研究;(2)发表在国际同行评议期刊;(3)研究对象为10岁以下儿童,患有精神或发育障碍。最终选出的研究总计涵盖了234名2至8岁的ASD儿童,共进行了超过1080次tDCS治疗。

图1:PRISMA流程图

研究结果表明,这8项研究均集中于ASD儿童的治疗,所有研究均采用阳极tDCS,主要靶向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ASD的主要表现包括沟通和社交能力的缺陷,以及重复行为或兴趣。tDCS的干预显著改善了这些核心症状。具体而言,多项研究通过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ATEC(孤独症治疗评估检查表)和CGAS(儿童全球评估量表)等工具评估疗效,显示症状减轻和功能改善。在安全性方面,tDCS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少量儿童在接受tDCS后经历了轻微的皮肤刺激、暂时性红疹或短期行为改变,但这些副作用均为轻微且短暂的。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tDCS对ASD的作用可能与调节大脑功能连接和改善兴奋性-抑制性平衡有关。例如,有研究发现,tDCS可增加左侧dlPFC区域的α波频率,反映了突触连接性的增强,并与症状改善相关。此外,一些研究通过脑电图(EEG)检测到tDCS在调节脑网络复杂性和改善皮质兴奋性方面的效果。然而,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仅包含10至20名儿童。此外,不同研究在干预时间和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影响结果的可比性。尤其是长期疗效仅在少数研究中有所考察,仍需进一步验证。

图2:数据库中关于“tDCS”和“tDCS与儿童”研究数量的搜索结果

尽管如此,tDCS作为一种低风险、可耐受的治疗方法,在改善ASD儿童症状方面显示出潜力。本研究提出,在10岁以下儿童中应用tDCS需特别关注个体化刺激参数的设计,尤其是大脑仍处于发育关键期,神经可塑性较强的阶段。未来研究应在更大样本量中验证这些发现,并进一步探索tDCS对其他儿童精神和发育障碍(如多动症、阅读障碍)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原始出处:

Brehme, H., Utke, J., Berger, C., Kölch, M., & Buchmann, J. (2025).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early childhood (aged under 10 years): a systematic review.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https://doi.org/10.1007/s00787-024-02635-z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8130, encodeId=7f4e2248130f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9f684e27d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脑刺激#</a> <a href='/topic/show?id=9a29e8497a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经颅直流电刺激#</a> <a href='/topic/show?id=474f45446b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孤独症谱系障碍#</a> <a href='/topic/show?id=60a92838eb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儿童精神疾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8387, encryptionId=60a92838eb9, topicName=儿童精神疾病), TopicDto(id=45446, encryptionId=474f45446bc, topicName=孤独症谱系障碍), TopicDto(id=78497, encryptionId=9a29e8497ac, topicName=经颅直流电刺激), TopicDto(id=84727, encryptionId=f9f684e27d6, topicName=脑刺激)],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an 15 10:53:04 CST 2025, time=2025-01-15,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BMJ:非手术脑刺激治疗重度抑郁症发作

非手术脑刺激技术是有效的成人重度抑郁症发作治疗手段

NEJM:下丘脑刺激有助于改善早期帕金森症状

  法国和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的一项随机试验显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下丘脑刺激,不仅可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轻度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并发症,还可以减少后续的运动残疾。   主要作者W.M.M. Schüpbach博士和EARLYSTIM(对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深部脑刺激的对照试验)研究组的同事指出,已知这种联合治疗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有益,而这一新发现提示“神经刺激可能作为较当前

Nat Med:脑刺激成功治愈小鼠抑郁,抑郁症或将不需药物治疗

费城儿童医院的科学家发现,与记忆有关的大脑通路也与情绪有关,通过刺激这条通路内的蛋白,可以触发小鼠“抗抑郁行为”,这意味着,抑郁症也许将不再需要药物治疗。

Lancet Neurology:用多个独立恒流控制装置刺激丘脑底核深部脑组织治疗帕金森病(INTREPID): 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其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Nature Medicine:脑刺激成功治愈小鼠抑郁,为人类疾病无药治疗铺平道路

费城儿童医院的科学家发现,与记忆有关的大脑通路也与情绪有关,通过刺激这条通路内的蛋白,可以触发小鼠“抗抑郁行为”,这意味着,抑郁症也许将不再需要药物治疗。 数以千万人沉迷于高成瘾性和昂贵的药物以缓解焦虑和抑郁,如果离开这些药物就会引发虚弱和戒断症状。

J Neurosci:深部脑刺激引发幻觉

闭上眼睛,然后想象自己的家。那些微小的细节,譬如门把手的形状、窗户的高度或者油漆的颜色,这些富有真实感的影像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似乎触手可及。通过诱导让一位癫痫患者出现幻觉,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这种精神映射在大脑中存在的位置。 一位 22 岁的男性正在接受深度脑刺激,目的是分离出让他每天都经受癫痫发作的部位。他在 10 岁时感染了西尼罗河病毒,而癫痫也在那时开始发作,之后他的大脑还出现了炎症。他在癫

PNAS:有了“它”,大家一起说实话

【非侵入性脑刺激仪可以让人更加诚实】苏黎世大学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简单的,非侵入性脑刺激设备可以使人们变得更加诚实。此次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研究显通过促使大脑右侧的侧前额皮质更加活跃,就可以有效测试抑制人的说谎行为。人们会更加仔细的权衡诚实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并且选择前者。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145名参与者完成掷骰子试验,参与者可以通过谎报结果来作弊,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研

Ann Neurol:靶向深部脑刺激用于中风疼痛综合征的缓解

研究认为采用靶向腹侧纹状体内囊前/后肢深部脑刺激控制疼痛的方法代表慢性疼痛治疗模式的转变,虽然研究结果并令人满意,但该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并存在多个疼痛指标改善,靶向神经调节疼痛治疗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