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四川大学陈崇等人研究揭示EZH2-TFAP2C轴调控胃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

2025-07-13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研究对20个GSCC样本进行了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表观遗传调控基因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包括zeste同源物2(EZH2)的增强子。

胃鳞状细胞癌(GSCC)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的胃癌亚型,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其病因尚不清楚。

2025年7月1日,四川大学陈崇、刘玉、郭林杰、纳飞飞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EZH2 loss promotes gastr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研究对20个GSCC样本进行了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表观遗传调控基因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包括zeste同源物2(EZH2)的增强子。

Ezh2缺失在体外和体内小鼠模型中诱导胃类器官的鳞状特征。Ezh2缺陷,以及Trp53和Pten丢失,两者都在GSCC中也经常发生突变,导致小鼠全面GSCC。机制上,研究发现Ezh2可以通过H3K27甲基化抑制转录因子AP-2γ(Tfap2c)的表达,Tfap2c是一种能够启动表皮鳞状分化的转录因子。Tfap2c的破坏降低了Ezh2损失驱动的GSCC的鳞状特征,并逆转了其对化疗的耐药性。研究结果阐明了GSCC发病机制的关键分子机制,并确定了这种侵袭性恶性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图片

胃癌(GC)是一种主要的恶性肿瘤,每年造成约100万人死亡。GC以其异质性而闻名,包括组织病理学、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EBV)的感染以及基因改变,这使得其诊断和治疗复杂化。大多数GC是腺癌,可分为四种分子亚型:EBV感染(EBV)、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基因组稳定(GS)和染色体不稳定性(CIN)。这些亚型中的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并且可能对当前治疗的反应不同。除了胃腺癌(GAC),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胃癌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学。

胃鳞状细胞癌(GSCC)纯粹由鳞状肿瘤细胞组成,是一种非常罕见的GC类型。有人提出它起源于胃粘膜,但其分子发病机制仍然知之甚少。虽然GSCC仅占总GC的0.04-0.4%,但到目前为止,仅报告了大约100例,胃腺鳞癌(GASC)是腺癌和鳞状肿瘤细胞的混合物,相对常见。大多数GSCC和GASC都是在晚期诊断的,通常比GAC预后差,并且似乎对当前的标准处理负责较少。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更好地了解GSCC肿瘤发生过程的分子机制。

图片

 EZH2缺陷与GSCC相关(摘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由于其稀有性而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生物样本,目前对GSCC遗传畸变的理解仍然有限。在这项工作中,研究者收集了2017年至2024年期间2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GSCC患者的福尔玛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样本,用于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靶向亚硫酸氢盐测序(TBS)分析。GSCC中常见的基因改变主要包括TP53突变、PTEN/PI3K通路的异常和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的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了在GSCC患者中EZH2缺失的高频率。因此,研究建立了一个原代和原位的GSCC小鼠模型,并发现EZH2缺失可能通过调节TFAP2C的表达来促进GSCC,TFAP2C是鳞状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

参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1024-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168, encodeId=c1d622e3168f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fefe188e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Ezh2#</a> <a href='/topic/show?id=32171285245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胃鳞状细胞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188, encryptionId=5fefe188e3, topicName=Ezh2), TopicDto(id=128524, encryptionId=321712852454, topicName=胃鳞状细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l 13 14:58:21 CST 2025, time=2025-07-1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13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JMC:EZH2共价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在卵巢癌中的应用

癌症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卵巢癌是最恶性的女性癌症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筛查策略,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在晚期被诊断发现。

Virology:牙周炎可激活休眠HIV!

短链脂肪酸可通过激活P-TEFb和修饰多种组蛋白唤醒T细胞中的休眠HIV-1摘要:尽管接受了有效的治疗,伴有重度牙周炎的HIV患者其唾液和血浆中的残余病毒的水平仍然较高(HAART)。牙周致病因子中的多个短链脂肪酸(SCFAs)激活Jurkat细胞和休眠的原代T细胞。SCFAs不仅能激活正转录延伸因子b(Tat必不可少的细胞辅助因子),而且还能通过诱导修饰组蛋白来反向染色体。SCFAs能同时通过抑

CLIN CANCER RES:TOP2A和EZH2早期诊断侵袭性前列腺癌

目前的临床参数不能区分出侵袭性前列腺癌。侵袭性前列腺癌是从局部肿瘤进展为远处转移的一种前列腺癌,与大部分前列腺癌相关死亡有关。最近的基因表达研究可以成功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结局。但是目前尚需能够阻止患者进展为转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疗方法。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侵袭性前列腺癌的分子标志。

Cancer Res :研究显示TET通过miR-26介导EZH2表达参与胃癌发生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目前已知胃癌的发病常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

前景光明:BET和EZH2抑制剂治疗淋巴瘤

近日,在巴黎召开的2018年TAT(靶向抗癌治疗)国际大会上,研究人员公布了新的表观遗传化合物,它们已在淋巴瘤的早期活动中显示出了抗肿瘤效果。

Blood:MELK-EZH2泛素化或可成为NKTL的治疗新靶点

癌原性EZH2在包括结外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NKTL)在内的各种癌症中过表达,广泛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但是,EZH2表达上调的机制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Boheng Li等研究人员检测了NKTL中EZH2蛋白的转化率,发现MELK激酶是EZH2泛素化和转化率的调节因子。采用质谱定量分析(MS),研究人员观察到MELK介导的EZH2 S220磷酸化增加,同时伴有EZH2 K222泛素化缺失,

NAT MED:弥漫性内皮神经胶质瘤全新治疗靶点

我们发现在DIPG小鼠模型中和在表达H3K27M的人原代DIPGH3K27me3基因之间的高度同源。最后,这些结果显示残留的PRC2活性是表达H3K27M的DIPG的增殖所需要的,并且EZH2是用于治疗这些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J Exp Med:肖意传/秦骏合作组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机制

表观遗传调控是控制基因转录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并在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诸多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中,组蛋白H3在其K27位的甲基化修饰介导了基因表达的沉默,而Ezh2是诱导H3K27发生甲基化修饰的关键酶分子。以往针对Ezh2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中,基于其在肿瘤调节中的作用,Ezh2已经作为特异性的药物靶标被应用来肿瘤的治疗性研究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zh2也

Blood:失活胚胎肝脏内皮细胞的Ezh2,可影响细胞外造血

中心点:Ezh2对于胚胎造血干细胞可有可无。失活胎儿肝脏内皮细胞的Ezh2可导致细胞外介导性贫血。摘要:尽管表观遗传因子在正常和恶性造血过程中的细胞内在作用已获得很好的研究,但在很大程度上,其在细胞外的作用尚未被探索。近日Blood上发表一篇文献,探究失活胎儿肝脏内皮细胞的Ezh2对细胞外造血的影响。Ezh2,polycomb抑制复合物2(PRC2),在胎儿肝脏(FL)血管壁龛中表达。造血特异性(

Nat Commun:厦门大学刘欢/刘志强研究表明EZH2是骨髓瘤诱导的溶骨性骨破坏的可行治疗靶点

该研究展示了zeste同源物2(EZH2)增强子在骨髓瘤细胞诱导的骨病变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