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 Open Rheumatol: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高疾病负担,严重病例常需联合生物制剂或JAK抑制剂治疗

2025-05-25 潘华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RP患者的高疾病负担和广泛器官损伤风险。尽管GCs几乎普遍使用,但多数患者需联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JAK抑制剂更常用于严重病例(如气道狭窄或关节炎),反映临床对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倾向。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RP)是一种罕见的免疫介导性系统性疾病,以软骨结构和多组织炎症为特征,累及耳、鼻、关节、呼吸道等器官,并可导致永久性器官损伤。其临床表现异质性高,诊断依赖临床标准,但现有标准可能漏诊非典型病例。由于缺乏随机临床试验,治疗主要基于病例报告和专家经验,糖皮质激素(GCs)虽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副作用显著,且其他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尚无共识本研究旨在通过多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全面描述RP患者的临床表现、器官损伤及治疗模式,分析不同免疫抑制剂使用与临床特征的关联,为优化治疗策略和未来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就诊的195例经医生确诊的成年RP患者。通过标准化临床评估收集人口学信息、RP相关临床表现、器官损伤及免疫治疗史。治疗分为三组:组1(仅用GCs或未用药)、组2(使用非生物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联用或不联用GCs)、组3(使用JAK抑制剂或生物制剂如TNF抑制剂,联用或不联用其他药物)。器官损伤定义为耳鼻畸形、气管软化等结构性改变。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逻辑回归模型,评估治疗组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

195例患者中,女性占86%(167例),白人占89%(174例),平均年龄49±13岁,中位病程5年。所有患者均累及耳、鼻或气道,中位临床表现数达11项(3-19项)。耳软骨炎相关症状最常见,94%出现耳痛,89%耳部红肿。76%有鼻软骨炎,83%伴关节痛或关节炎,79%存在疲劳等全身症状。61%出现呼吸困难,34%有眼炎,22%伴皮肤病变。41%患者存在器官损伤,包括耳畸形(12%)、鼻塌陷(12%)、气管软化(31%)和声门下狭窄(9%)。治疗方面,95%(186例)患者使用GCs,81%(158例)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组1、组2、组3分别占19%、28%、53%。组3患者器官损伤率(62%)显著高于组2(22%)和组1(15%)(P=0.02),且更常伴关节炎(OR=2.4)和声门下狭窄(OR=6.4)。非生物免疫抑制剂中,甲氨蝶呤使用率最高(65%),生物制剂以TNF抑制剂为主(29%),其中阿达木单抗(18%)和英夫利昔单抗(14%)最常用,IL-6抑制剂(7%)和JAK抑制剂(4%)使用较少。组1患者鼻痛发生率较低(OR=0.36),提示症状较轻者可能未接受强化治疗。

复发性多软骨炎研究队列中使用的不同免疫调节药物

本研究揭示了RP患者的高疾病负担和广泛器官损伤风险。尽管GCs几乎普遍使用,但多数患者需联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JAK抑制剂更常用于严重病例(如气道狭窄或关节炎),反映临床对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倾向。然而,治疗方案缺乏标准化,可能导致早期治疗不足和损伤进展。研究局限性包括缺乏药物剂量和疗程数据,以及转诊中心可能存在的选择偏倚(如女性比例偏高)。未来需建立疾病活动度评估体系,开展临床试验验证不同疗法的疗效与安全性,推动基于循证的治疗指南制定,以改善患者预后并减少GC依赖。

原始出处:

Yang R, Rhee RL, Quinn KA, Amudala NA, McAlear CA, Grayson PC, Merkel PA, Ferrada M, Banerjee S; Vasculitis Clinical Research Consortium.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A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ACR Open Rheumatol. 2025 May;7(5):e70027. doi: 10.1002/acr2.70027. PMID: 40391876; PMCID: PMC1209036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361, encodeId=3f912266361c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74c230013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临床表现#</a> <a href='/topic/show?id=47d542535e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复发性多软骨炎#</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001, encryptionId=974c2300133, topicName=临床表现), TopicDto(id=42535, encryptionId=47d542535e4, topicName=复发性多软骨炎)],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May 23 10:22:36 CST 2025, time=2025-05-2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小便有泡泡不当回事?18岁男生竟查出罕见遗传病,肾坏前早有三大预警!

18 岁小杨因血尿、蛋白尿等症状确诊 Alport 综合征。该病以血尿等肾脏表现为主,可伴听力、眼部异常,有家族遗传特点。目前无根治方法,RAAS 阻断剂是延缓病情的首要药物 。

嘴上一颗“黑痣”,肚里埋着“炸弹”?因为肠内息肉,她差点被拖进手术室!

黑斑息肉综合征(PJS)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和患癌高风险为特征。介绍其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强调早期筛查治疗,还提及药物及中医治疗情况。

一颗痣“黑化”竟成夺命癌!28岁白领忽视脚底黑斑,半年后癌细胞全身流窜!

以莉莉病例引出黑色素瘤,介绍其定义、全球发病增长情况,阐述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不同阶段的治疗手段,还提及新兴疗法及相关参考资料。

4岁男孩全身‘渐冻’,一年内丧失行走、吞咽能力!病因竟是妈妈遗传的一个基因!

四岁男孩患 SMAⅡ 型,SMA 是高致死致残的罕见病。介绍其临床表现、诊断依赖综合评估及基因检测,治疗分 SMN 依赖和非依赖策略,早期筛查干预是关键。

耳朵大不一定是福气!29岁的她耳朵越来越大,以为是要发财,没想到竟差点丢了命

通过 29 岁小林患病案例引出复发性多软骨炎(RP),介绍其为免疫介导炎症病,累及多组织,阐述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强调多学科协作治疗。

18岁的他误以为腿痛是长高的代价,发烧是免疫力差……却没想到骨头内都是癌细胞!

14 岁初中生小浩右大腿疼痛未缓解且出现低烧,跳远时右腿骨折,确诊尤文肉瘤。该肉瘤分远端型和近端型,诊断靠病理检查,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头痛呕吐、视力骤降,32岁程序员确诊“脑瘤之王”,医生:这种病越年轻越凶险!

32 岁程序员患胶质母细胞瘤,其为成人颅内常见恶性肿瘤,病死率高。介绍其临床表现、诊断依赖影像、病理及分子检测,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和 TTF,未来聚焦精准及免疫治疗。

年纪轻轻反复麻木、视力变差,他以为是太累了,结果查出终身疾病!

以 29 岁患者为例引出多发性硬化(MS),介绍其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性脱髓鞘病,阐述临床表现、分型、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强调综合治疗与生活指导对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性。

婴儿反复抽搐、皮肤白斑,6月龄宝宝竟因基因突变引发全身良性肿瘤!

6 个月大的乐乐因惊跳、白斑等确诊结节性硬化症(TSC)。该病多系统受累,依基因或临床诊断。目前无根治法,以控制症状为主,mTOR 抑制剂等有一定疗效,新型抑制剂待临床应用。

年轻女性高热40℃不退、全身酸痛,抗生素治疗无效,以为是普通感冒,没想到竟是这种这种“伪装大师”疾病!

32 岁的林蕾因长期高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经排查确诊为成人斯蒂尔病。AOSD 病因不明,症状复杂,诊断依赖 Yamaguchi 标准,治疗依病情选非甾体抗炎药、激素、DMARDs、生物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