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3年无事件生存率超82%!膀胱癌有望迎来新标准治疗方案

2025-06-07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该治疗方案有望重新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改变临床实践。

膀胱癌是全球第九大常见癌症,其中约75%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当前,高危NMIBC的标准治疗方案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BCG-I+M),但仍有约40%患者在2年内出现疾病复发或进展,预后不佳。

Sasanlimab是一种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近日,《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CREST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标准治疗,sasanlimab联合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方案可显著延长高危NMIBC患者无事件生存期(EFS),36个月EFS率更高(82.1% vs. 74.8%)。文章表示,该治疗方案有望重新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改变临床实践。

图片

截图来源:Nature Medicine

CREST是一项全球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将1055例初治高危NMIBC患者按1: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sasanlimab+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A组)、sasanlimab+卡介苗诱导治疗(B组)或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C组)。

主要研究终点为经研究者评估的sasanlimab+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A组)和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C组)EFS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C组)的标准治疗,sasanlimab+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A组)EFS事件更少(61件 vs. 89件),sasanlimab+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A组)的EFS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32%(HR=0.68,95%CI:0.49~0.94,P=0.0095)。sasanlimab+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A组)第36个月的EFS率显著更高(82.1% vs. 74.8%)。在预先设定的原位癌、T1期等亚组中,也观察到了sasanlimab+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A组)EFS获益更高。

  • EFS:从随机分组到高级别疾病复发、疾病进展、原位癌持续存在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

     

图 2

▲sasanlimab+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A组,蓝色)与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C组,灰色)EFS情况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关键次要终点为sasanlimab+卡介苗诱导治疗(B组)和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C组)的EFS及总生存期(OS)差异。结果显示,sasanlimab+卡介苗诱导治疗(B组)和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C组)EFS对比无显著差异(P=0.8439);中位随访40.9个月时,两组OS数据均未成熟,对比无显著差异(P=0.6791)。

安全性方面,所有治疗组常见不良反应为排尿困难、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未出现新的风险信号。

文章表示,sasanlimab是作者团队所知的“首个”在卡介苗治疗初治高危NMIBC患者中,通过与卡介苗诱导+维持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相结合,显示出具有EFS延长获益的PD-1抗体。

参考资料

[1]Shore, N.D., Powles, T.B., Bedke, J. et al. Sasanlimab plus BCG in BCG-naive, high-risk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the randomized phase 3 CREST trial.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738-z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409, encodeId=134b22684092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43a85e942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膀胱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794, encryptionId=843a85e9421, topicName=膀胱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08 15:04:25 CST 2025, time=2025-06-0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0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膀胱癌#

    0

相关资讯

Radiology:多参数MRI新辅助化疗VI-RADS评分评估肌肉浸润性膀胱癌对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反应

新辅助化疗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nacVI - RADS)评分在评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反应时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IVD前沿:膀胱癌无创检测的创新突破

研究结果表明,uTERTpm ddPCR的检出率最高。uTERTpm ddPCR在所有BC亚组中产生了最高的灵敏度。

European Radiology:nacVI - RADS对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诊断准确性和阅读者间一致性

实际上,膀胱磁共振成像(MRI)的解读和报告目前基于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 - RADS),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局部分期方面准确性较高。

膀胱癌根治性术后ctDNA监测复发比影像学提前近3个月,持续阴性者可考虑低强度监测方案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tDNA对比影像学检查在检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后疾病复发方面的诊断效能。

BJU Int.:欧洲多中心队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真实世界复发率与进展率

在欧洲六家医疗中心的当代NMIBC患者队列中,HR/VHR组NMIBC患者面临显著更高的高级别复发和进展风险,表明在需要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同时,坚持足疗程膀胱灌注治疗对优化肿瘤学结果至关重要。

Nat Immunol:肖意传/秦骏/刘陈立报告了微生物群状中性粒细胞衰老调节膀胱癌的两性异形

该研究鉴定了RETNLG+ LCN2+衰老样中性粒细胞(RLSNs)亚群,它们优先在男性肿瘤微环境中积聚,并发挥强免疫抑制作用以限制抗肿瘤免疫,导致膀胱癌患者预后不良。

术前血液ctDNA阴性还要做MRD?膀胱癌40%阴性,但部分人MRD监测转阳,依然指导临床决策!

本研究旨在评估ctDNA状态无法检测到的患者的生存预后,并分析RC后从可检测到ctDNA状态转为无法检测到状态的患者与在RC前和MRD窗口均持续无法检测到ctDNA状态的患者是否具有相似的RFS预后。

Nature Medicine:膀胱癌治疗里程碑!Sasanlimab联手BCG,无事件生存期显著延长,告别高复发时代!

III期CREST试验表明,抗PD-1抗体Sasanlimab联合BCG治疗高危NMIBC,较单纯BCG降低32%疾病事件风险,36个月无事件生存率82.1%,安全可控,为膀胱癌治疗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