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总结:口腔扁平苔藓 vs 外阴硬化性苔藓 vs 慢性单纯性苔藓

2025-04-09 病理小贴士1973 病理小贴士1973 发表于陕西省

本文介绍口腔扁平苔藓、外阴硬化性苔藓、慢性单纯性苔藓三种疾病。包括定义、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症状、治疗、预后)、病理特征(大体、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子改变),并给出记忆方法和对比总结。

1 口腔扁平苔藓(OLP)

01 定义

  • 定义:慢性免疫介导的黏膜炎症性疾病,以T细胞浸润和基底细胞损伤为特征。

02 临床特征

  • 流行病学:中老年女性多见,发病率约1-2%。

  • 症状:疼痛、灼烧感,常见颊黏膜对称性白色网状条纹(Wickham纹),可伴糜烂。

  • 治疗:局部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免疫调节剂(他克莫司);难治性病例可用全身激素。

  • 预后:慢性病程,少数(<1%)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

03 病理特征

(1)大体:黏膜白色条纹或斑块,伴糜烂或溃疡。

(2)组织学

  • 结构: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上皮钉突呈“锯齿状”,颗粒层楔形增生。

  • 细胞:淋巴细胞(CD8+ T细胞)带状浸润,可见Civatte小体(凋亡的角质细胞)。

(3)免疫组化:CD3+、CD8+ T细胞为主,基底膜IgM、纤维蛋白沉积。

(4)分子改变:Th1细胞因子(IFN-γ、IL-2)上调,Fas/FasL介导的凋亡增强。

2 外阴硬化性苔藓(LS)

01 定义

  •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真皮胶原均质化和表皮萎缩为特征。

02 临床特征

  • 流行病学:绝经后女性多见,男女比1:10。

  • 症状:外阴瘙痒、疼痛,皮肤苍白萎缩(“羊皮纸样”),可伴裂隙或瘢痕。

  • 治疗:超强效糖皮质激素(如氯倍他索),必要时手术矫正粘连。

  • 预后:5%进展为外阴鳞癌,需长期随访。

03 病理特征

(1)大体:皮肤变薄、苍白,弹性丧失,晚期呈硬化或瘢痕。

(2)组织学

  • 结构:表皮萎缩,基底细胞空泡变性,真皮浅层均质化(玻璃样变)。

  • 细胞:真皮淋巴细胞浸润,弹性纤维减少。

(3)免疫组化:IV型胶原缺失,CD4+ T细胞浸润,抗细胞外基质抗体(如抗BP180)。

(4)分子改变:自身免疫相关(HLA-DQ7关联),microRNA-155表达上调。

3 慢性单纯性苔藓(LSC)

01 疾病定义

  • 慢性搔抓或摩擦引起的表皮增生性病变,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02 临床特征

  • 流行病学:成年人,无性别差异,常见于颈部、四肢伸侧。

  • 症状:剧烈瘙痒,苔藓样斑块(表皮增厚、皮纹加深)。

  • 治疗:止痒(抗组胺药)、局部激素封包,行为干预(避免搔抓)。

  • 预后:良性,易复发。

03 病理特征

(1)大体:皮肤增厚、粗糙,伴鳞屑或抓痕。

(2)组织学

  • 结构: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表皮突延长(假上皮瘤样增生)。

  • 细胞:真皮慢性炎细胞浸润,纤维化。

(3)免疫组化:无特异性,Ki-67显示基底细胞增殖活跃。

(4)分子改变:TRPV1(瘙痒受体)过表达,神经生长因子(NGF)升高。

4 对比总结

01 记忆方法

1.联想法

  • OLP:想象口腔里“白色渔网”(Wickham纹)被T细胞“带”走(带状浸润)。

  • LS:外阴“玻璃”(真皮均质化)因“自身”(自身免疫)碎裂。

  • LSC:皮肤“增厚”是被“抓”(搔抓)出来的“老茧”。

2.关键词对比

  • OLP:T细胞带、液化变性、网状白斑。

  • LS:均质化、萎缩、苍白。

  • LSC:角化过度、瘙痒、搔抓史。

02 对比总结表

图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818, encodeId=3ff42259818d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118383028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口腔扁平苔藓#</a> <a href='/topic/show?id=45871150822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外阴硬化性苔藓#</a> <a href='/topic/show?id=ef0e109506a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单纯性苔藓#</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8302, encryptionId=71183830280, topicName=口腔扁平苔藓), TopicDto(id=115082, encryptionId=45871150822b, topicName=外阴硬化性苔藓), TopicDto(id=109506, encryptionId=ef0e109506a3, topicName=慢性单纯性苔藓)],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Apr 10 00:40:14 CST 2025, time=2025-04-10,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菌斑控制联合皮内注射曲安奈德可有效治疗侵袭性非牙龈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慢性粘膜炎症性疾病,两种主要临床形式是白色和侵袭性病变。白色病变大多无症状,而侵袭性病变可导致疼痛和强烈的不适感。

Oral Dis:口腔扁平苔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自身免疫性质,有一定恶变的风险。OLP常与其他疾病过程有关,其中包括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Oral Dis:接受光生物调控治疗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血清和唾液细胞因子的水平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据估计在普通人群中的总体发病率为0.89%。OLP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网状、斑块状、丘疹性萎缩性和侵蚀性/溃疡性病变。

Clin Pathol:口腔扁平苔藓病变的光镜检查与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的一致性评价

本文评估光镜和直接免疫荧光(DIF)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组织病理学评估中的一致性。

Dent J:直接免疫荧光在口腔扁平苔藓和相关病变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的研究

本文目的建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的基本信度参数。

Sci Rep:粘蛋白5B或是导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干的原因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OLP患者常抱怨口干。本研究旨在评估伴有口干的OLP患者粘连蛋白5B的水平。研究人员选取了30例OLP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研究。除了患者自述口干外,还通过压舌板和口红测试来评估。使用塑料瓶通过吐痰法收集经刺激和未刺激的唾液。通过ELISA检测粘蛋白5B的水平。OLP患者未刺激唾液流量明显降低(P = 0.0001)。两组间刺激

Cell Death Dis:口腔扁平苔藓的守护因子:MicroRNA-26a/b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为特征的口腔上皮疾病。 目前OLP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研究人员发现与健康对照相比,OLP患者的口腔黏膜活检、血清及唾液中的miR-26a/b表达水平严重下调。此外,研究人员还在miR-26a/b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中发现了维生素D受体(VDR)的结合位点,并证实miR-26a/b的诱导表达是VDR依赖性的。在维生素D缺乏或VDR敲除小鼠的口腔

Oral Dis:光生物调控可有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慢性粘膜炎症性疾病,以女性居多。OLP的病因不明,但有证据表明,这种疾病是一个由CD4+和CD8+T淋巴细胞以及各种炎症细胞因子协调的免疫介导过程,导致上皮细胞的凋亡。

J Transl Med:口腔扁平苔藓患者HCMV编码miRNA表达模式明显不同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口腔扁平苔藓的病因及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多种疾病发展的一个因素,但是HCMV在 OLP的临床相关性上目前还并不了解。研究共纳入了21名OLP患者和18名健康对照者,收集器血浆样本,使用RT-qPCR 检查了23个HCMV编码的microRNA(miRNA)。随后在包括40例OLP患者和33名健康对照者的更大队列中验证了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可更好地管理口腔扁平苔藓

近日,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随机、II期研究评估了0.1 mg/mL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A组)vs. 单用地塞米松0.1 mg/mL(B组)治疗口腔扁平苔癣(OL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已在线发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