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中国超800万家庭数据:父母体重超标,对后代影响多大?

2025-07-11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研究显示父母孕前 BMI 异常(过轻、超重、肥胖)增加后代不良出生结局风险,父亲 BMI 有独立影响,双方健康体重关键。

长期以来,临床普遍更关注孕产妇肥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而孕前父亲肥胖对后代健康的影响仍未得到充分研究。为填补这一空白,中国研究者利用中国国家免费孕前检查项目在2010-2020年期间的海量数据,系统评估了父母孕前体重指数(BMI)对各类不良出生结局的独立及联合影响,为孕前保健提供了全新视角。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论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巍教授和北京协和医学院马旭教授。

图片

截图来源: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以“父母-新生儿”3人为单元,研究共纳入878.7万个“三人组”的数据,父母平均年龄分别为27.83岁和26.18岁。研究评估指标涵盖自然流产、医源性流产、早产、小于/大于胎龄儿(SGA/LGA)、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共7类结局,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评估BMI与出生结局的剂量-反应关系,并采用稳健泊松回归模型量化风险比(RR)。

研究发现,母亲和父亲的BMI与小于胎龄儿(负相关)/大于胎龄儿(正相关)风险均呈稳健的单调相关性,与其他所有不良出生结局风险呈J形关联。

相比父母双方BMI都健康,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孕前BMI异常(体重过轻、超重或肥胖)都与各类不良出生结局的风险较高相关。

例如,当父母双方均肥胖时,新生儿的围产期死亡风险增加17%,大于胎龄儿风险飙升70%,不良结局综合风险上升16%。

当父母双方均体重偏轻时,新生儿的围产期死亡风险仍增加12%,小于胎龄儿风险增加57%,不良结局综合风险上升8%。

研究也支持父亲的BMI对于新生儿健康有独立影响:

  • 即使母亲体重健康,父亲肥胖仍使复合不良结局风险增加4%;

  • 而如父亲体重健康,母亲肥胖,则使复合不良结局风险增加10%。

这些数据表明,父母双方在怀孕前都保持健康体重是改善围产期结局的关键。

图片

截图来源: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同期评论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潘雄飞研究员和天津医科大学房中则教授撰文,文章指出,体重关乎下一代健康,“本研究首次全面评估了孕前父亲超重和肥胖与不良分娩结局的影响,及其与母亲超重和肥胖相互作用的关系。大样本量提供了足够的统计功效。”

参考资料

[1] Buyun Liu, et al., (2025). Parental preconception BMI and risk of adverse birth outcomes in 8 million parent–child triad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China.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DOI: 10.1016/S2213-8587(25)00127-5

[2] Xiong-Fei Pan, Zhong-Ze Fange. (2025). Healthy weigh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s health in China.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DOI: 10.1016/S2213-8587(25)00170-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2942, encodeId=191422e29426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42435598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BMI#</a> <a href='/topic/show?id=08f1204887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不良出生结局#</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559, encryptionId=142435598f, topicName=BMI), TopicDto(id=20488, encryptionId=08f12048875, topicName=不良出生结局)],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l 11 13:22:19 CST 2025, time=2025-07-1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11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Molecular Psychiatry:食欲素基因与人类行为调控表型的遗传关联研究

研究发现了27个食欲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与外部化行为、酒精消费、失眠、每日吸烟量、吸烟起始和BMI显著相关。个体基因分析显示,TNF、BHLHE41和LDB2等基因在行为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千万不要在这个年龄变胖啊!比中年发福更可怕

全球青年肥胖率上升,中国 18 - 39 岁人群 BMI 显著增长。中国研究表明,青年 BMI 每增 5 个单位,心血管疾病风险升 19% - 58%,中年健康生活方式难逆转其影响,强调青年体重管理重

JPRAS Open:VASER吸脂术中BMI、吸脂量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

共振声能量振动放大(VASER)吸脂术是一项创新技术,本研究比较了VASER吸脂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他们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吸脂量的关系。

BMI要淘汰了?柳叶刀子刊发文重新定义“肥胖”!

近期,《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了一份极具影响力的报告,全球超过 75 个专业组织对此予以认可。该报告不仅对肥胖作为慢性疾病的重新定义进行深入探讨,还针对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诊断工具和建议。

研究证实:这个指标到位了,不管你是胖还是瘦,都能更长寿!

文章通过研究表明,单纯依 BMI 评判健康不全面,心肺功能对健康影响更大,良好心肺功能可抵消高 BMI 危害,强调应注重提升心肺功能。

体重“爆表”有多可怕?NEJM Evidence揭示,从高血压到睡眠窒息16种疾病“排队”找上门!

研究分析 27 万余美国成年人数据,依 BMI 分级揭示肥胖与 16 种健康结果关联。肥胖患病率 42.4%,随 BMI 上升,各健康问题患病率、发病率及风险比递增,III 级肥胖关联尤甚。

ESC Heart Fail.:不同性别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与住院死亡率之间的关联存在差异

在HFpEF患者中,NRS-2002评分升高的男性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但该关联在女性患者中未观察到。较高BMI通常与较低死亡风险相关,这种保护效应在整个研究人群中保持稳定。

16 年追踪揭示:高 BMI 人群脑容量缩水速度达常人 2.3 倍,这个阈值是关键

开滦矿区16年医学追踪发现,高BMI对大脑有“慢性侵蚀”。45岁以下人群,累积BMI超26.2kg/m²,大脑衰老加速12年;60岁以上易出现白质病变。可通过控制BMI来保护大脑。

Schizophrenia: 精神病患者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电场强度与BMI的关系研究

精神病患者在tDCS治疗中电场强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主要因BMI升高导致的头皮厚度增加所致。皮质萎缩及脑脊液厚度差异未显著影响电场强度。

JTV:健康成人负重3小时后BMI与界面压力的关系

研究探讨健康成人负重3小时后BMI与界面压力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BMI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