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追踪数据:长期血脂高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2025-07-09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新近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研究,量化了青年期血脂累积暴露与中年后ASCVD的关联。结果显示,青年时期血脂异常对心血管的伤害会“秋后算账”。
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会增加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的风险。但这种伤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新近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研究,量化了青年期血脂累积暴露与中年后ASCVD的关联。结果显示,青年时期血脂异常对心血管的伤害会“秋后算账”。18-40岁期间3种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累积暴露量,每增加1个标准差,可使中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约30%。

截图来源:The Lancet
在平均追踪19.3年后,共有241例在40岁后发生的ASCVD的病例。统计显示,apoB、LDL-P和TRL-P累积暴露每增加1个标准差,ASCVD风险分别增加53%、54%和48%。校正其他潜在影响因素后,各指标累积暴露每增加1个标准差,ASCVD风险仍分别显著增加30%、28%和28%。进一步排除40岁前接受降脂疗法的人群的数据,结果仍然是相似的。
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水平与40岁后ASCVD风险之间的关联通常呈线性。不过,当青年期每年平均apoB暴露量超过75 mg/dL时,风险曲线出现明显的拐点,换言之,心血管风险明显上升。ASCVD风险大幅增加的对应的LDL-P暴露量拐点值为1000 nmol/L/年,TRL-P暴露量拐点值为135 nmol/L/年,不过这两个指标的“拐点”相对不那么明显。
这项研究再次提醒,心血管预防的战线需要大幅前移。中年才开始关注血脂可能为时已晚,青年期暴露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伤害,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累积。研究者特别强调,将apoB控制在75 mg/dL以下,可能是青年人群维持低心血管风险的重要阈值。
参考资料
[1] Alexander R Zheutlin, et al., (2025). Cumulative exposure to atherogenic lipoprotein particles in young adults and subsequent incident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 10.1093/eurheartj/ehaf472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
1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