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追踪数据:长期血脂高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2025-07-09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新近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研究,量化了青年期血脂累积暴露与中年后ASCVD的关联。结果显示,青年时期血脂异常对心血管的伤害会“秋后算账”。

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会增加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的风险。但这种伤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新近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研究,量化了青年期血脂累积暴露与中年后ASCVD的关联。结果显示,青年时期血脂异常对心血管的伤害会“秋后算账”。18-40岁期间3种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累积暴露量,每增加1个标准差,可使中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约30%。

图片

截图来源:The Lancet

这项研究团队基于CARDIA(青年冠状动脉风险发展)队列,收集了其中4366名参与者(加入研究时均为18~30岁)在18~40岁期间长达22年的随访数据,40岁前就发生ASCVD或血脂等数据不充足的人群被排除。研究关注3个指标:载脂蛋白B (apoB)、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和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颗粒(TRL-P),并将累积暴露量除以22年,计算出相当于每年持续暴露的水平。  

在平均追踪19.3年后,共有241例在40岁后发生的ASCVD的病例。统计显示,apoB、LDL-P和TRL-P累积暴露每增加1个标准差,ASCVD风险分别增加53%、54%和48%。校正其他潜在影响因素后,各指标累积暴露每增加1个标准差,ASCVD风险仍分别显著增加30%、28%和28%。进一步排除40岁前接受降脂疗法的人群的数据,结果仍然是相似的。

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水平与40岁后ASCVD风险之间的关联通常呈线性。不过,当青年期每年平均apoB暴露量超过75 mg/dL时,风险曲线出现明显的拐点,换言之,心血管风险明显上升。ASCVD风险大幅增加的对应的LDL-P暴露量拐点值为1000 nmol/L/年,TRL-P暴露量拐点值为135 nmol/L/年,不过这两个指标的“拐点”相对不那么明显。

这项研究再次提醒,心血管预防的战线需要大幅前移。中年才开始关注血脂可能为时已晚,青年期暴露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伤害,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累积。研究者特别强调,将apoB控制在75 mg/dL以下,可能是青年人群维持低心血管风险的重要阈值。

参考资料

[1] Alexander R Zheutlin, et al., (2025). Cumulative exposure to atherogenic lipoprotein particles in young adults and subsequent incident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 10.1093/eurheartj/ehaf47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2672, encodeId=fa2c22e26727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877332935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动脉粥样硬化#</a> <a href='/topic/show?id=5a3b844143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脂蛋白#</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3293, encryptionId=98773329350, topicName=动脉粥样硬化), TopicDto(id=84414, encryptionId=5a3b8441438, topicName=脂蛋白)],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l 09 11:50:16 CST 2025, time=2025-07-0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09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孙艺红教授: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治疗,性价比高吗?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孙艺红教授在第十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以“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治疗,性价比高吗?”为题进行了报告。

J Clin Invest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澄/张猛教授团队发现E3泛素连接酶Listerin调控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新机制

该研究首次阐明,E3泛素连接酶Listerin通过介导胆固醇外流关键转运蛋白ABCA1的泛素化修饰及稳定,正向调控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能力,进而抑制泡沫细胞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Adv Mater:中国药科大学姜雷等团队研究发现巨噬细胞靶向纳米粒调节胆固醇稳态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多价纳米平台(siTTENPs))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J Clin Invest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叶克强团队揭示天冬酰胺内肽酶剪切载脂蛋白A1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阐明了激活的AEP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为该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治疗靶点。 

Arthritis Rheumatol: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快,持续控制心血管风险和病情缓解可显著减缓斑块发展

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度显著快于健康人群,但CVRF持续控制与DORIS缓解可有效减缓斑块进展。

Materials Today Bio 深圳市人民医院徐金锋、刘莹莹团队开发双靶向微泡精准抑制巨噬细胞端粒酶活性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双靶向微泡药物递送系统,该系统有效识别并靶向AS斑块区域的M1巨噬细胞,进行特异性药物递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