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Psychiatry:特定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基于两国队列的荟萃分析

2025-05-18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中等剂量阿立哌唑(9至<16.5毫克/天)联合高剂量氯氮平(≥330毫克/天)可显著降低精神病性发作住院风险32%(aHR=0.68,p<0.0001),而高剂量联合治疗增加风险。复合住院风险分析中,

氯氮平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药物,但超过一半的患者对其反应不足,且目前缺乏关于有效联合治疗策略的明确指导。

本研究通过分析芬兰(1995-2017年)和瑞典(2006-2021年)全国性登记数据,纳入22,796例使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旨在评估不同剂量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对精神病性发作住院风险的疗效。研究采用个体内设计,以同一患者作为自身对照,通过分层Cox模型和随机效应荟萃分析,比较联合治疗与同剂量氯氮平单药治疗的差异。主要结局为精神病性发作住院风险,次要结局包括躯体疾病住院及复合住院风险。

图1 氯氮平联合三种剂量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病性发作住院风险的荟萃分析(芬兰和瑞典队列)

研究结果显示,中等剂量阿立哌唑(9至<16.5毫克/天)联合高剂量氯氮平(≥330毫克/天)在两国队列中均显著降低精神病性发作住院风险(校正风险比aHR=0.68,95% CI 0.62-0.75,p<0.0001),且该组合在荟萃分析中表现最佳。对于使用中等剂量氯氮平(180至<330毫克/天)的患者,中等剂量阿立哌唑联合治疗同样优于单药治疗(aHR=0.79,95% CI 0.70-0.91,p=0.0006)。然而,所有高剂量联合治疗(包括阿立哌唑≥16.5毫克/天)均与住院风险增加相关,其中高剂量利培酮(≥5.5毫克/天)联合中等或高剂量氯氮平的住院风险最高(aHR分别为1.95和1.77)。在复合结局分析中,仅阿立哌唑联合治疗与风险降低相关,最佳组合仍为中等剂量阿立哌唑联合高剂量氯氮平(aHR=0.70,95% CI 0.58-0.84,p=0.0001)。此外,氯氮平单药治疗中,中等剂量(180至<330毫克/天)的住院风险低于低剂量(aHR=0.75),而高剂量未显示额外获益。

图2 氯氮平联合三种剂量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病或躯体疾病复合住院风险的荟萃分析(芬兰和瑞典队列)

研究结论指出,中等剂量阿立哌唑联合高剂量氯氮平可显著降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严重复发风险,而高剂量联合治疗可能增加风险。这一发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了剂量选择在联合治疗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局限性包括缺乏氯氮平血药浓度数据及未评估非住院不良反应,未来需进一步探索长效注射剂型阿立哌唑的联合疗效。

原始出处:

Tiihonen, J., Tanskanen, A., Mittendorfer-Rutz, E., Howes, O. D., Correll, C. U., Siskind, D., & Taipale, H. (2025). Effectiveness of clozapine augmentation with specific doses of other antipsychotics in schizophrenia: a meta-analysis from two nationwide cohorts. World Psychiatry, 24(2), 250-259. https://doi.org/10.1002/wps.2131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594, encodeId=fb012265594a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9bfe64947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神分裂症#</a> <a href='/topic/show?id=d2f164102f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氯氮平#</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4102, encryptionId=d2f164102fe, topicName=氯氮平), TopicDto(id=76494, encryptionId=c9bfe649471, topicName=精神分裂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18 14:29:43 CST 2025, time=2025-05-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5-1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从眼动到基因表达:我国学者揭示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和临床高风险个体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FSZ患者表现出广泛的眼动异常和右侧中扣带回、颞极ReHo升高,CHR个体则表现为左侧颞中回和颞上回ReHo升高。机器学习分类准确率高达94%,基因分析揭示突触相关通路异常。

Molecular Psychiatry:精神分裂症新视角:首次在活体患者嗅觉神经元中发现蛋白聚集与认知损伤关联

22%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嗅觉神经元细胞存在蛋白聚集,高聚集组执行功能(p=0.001)和注意力损伤(p=0.004)更严重,且蛋白聚集水平与认知评分显著相关。

Schizophrenia:D-氨基酸氧化酶抑制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D-氨基酸氧化酶抑制剂(DAOI)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苯甲酸钠的效果优于luvadaxistat,且女性患者认知改善更明显。然而,研究样本量小、异质性高,需进一步验证。

单用VS联用:一文汇总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治疗现状

全球超 2400 万人患精神分裂症,约 30% 患者单药治疗不佳。临床抗精神病药联用普遍,虽可提升疗效、降低复发风险,但不良反应风险也增加,使用时需精准评估风险获益比。

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孤独感与社会隔离患病率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孤独感患病率为59.1%,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社会隔离患病率达63.0%。亚洲地区孤独感患病率显著高于北美,且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低下是其重要关联因素。

论著|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性别差异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MECT在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上根据性别个体化选择MECT治疗提供依据。

Psychological Medicine:精神障碍患者的睡眠遗传风险评估,多基因评分揭示失眠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

失眠多基因评分与更差的睡眠质量和主观健康显著相关,而精神分裂症多基因评分则与认知功能下降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评分更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则表现出更显著的长睡眠遗传倾向。

不同剂量精神类药物对精分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显示,控制 ITB 后,高剂量抗精神病药增加死亡率,高剂量抗抑郁药降低死亡率,苯二氮卓类药物增加死亡率,研究强调控制 ITB 的重要性。

常见抗精神病药引起体重增加的风险及治疗对策

中国超 640 万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抗精分药易致体重增加,增加代谢疾病风险且影响治疗依从性。其机制与神经递质受体作用相关,治疗策略包括换药、联用二甲双胍或 GLP-1 激动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