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质量指标(第三版)

2025-06-09 消化界 消化界 发表于上海

本次更新整合了现有质量指标的新证据,并根据该领域进展适时新增指标。本文重点阐述EGD特有的质量指标,现就其推荐意见部分翻译。

上消化道内镜(EGD)是一种微创、安全性高且耐受性良好的检查手段,用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件是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与美国胃肠病学院(ACG)联合制定的第三版上消化道内窥镜(EGD)质量指标指南。首版由两学会下属内镜质量工作组于2006年发布,并于2015年完成首次修订。本次更新整合了现有质量指标的新证据,并根据该领域进展适时新增指标。本文重点阐述EGD特有的质量指标,现就其推荐意见部分翻译如下:

术前质量指标

术前期从患者与内镜检查团队成员首次接触时开始,到注射镇静剂时结束(或在未镇静的手术中插入内镜)。所有内镜手术共有的术前质量指标在单独的文章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一般的适应证、知情同意、术前病史和体格检查、镇静计划、预防性抗生素和抗血栓治疗的管理以及团队暂停。

1.内镜检查的适应证符合已发布的标准适用指征列表且相关指征被完整记录的检查频率。

2.因上消化道出血(UGIB)入院或住院观察的患者在24小时内行EGD的频率。

术中质量指标

术中期从镇静或插入内镜开始,延长镇静直到取出内镜。这一时期包括内镜的所有技术方面和成功安全完成手术所需的认知决策。与所有内镜手术相关的术中质量指标详见另一篇文章,主要涉及镇静和麻醉期间的患者监测以及标本验证。EGD中的术中质量指标包括吞咽困难食管活检取样的照片记录和特定指标、糜烂性食管炎洛杉矶(LA)分类的记录、巴雷特食管(BE)的筛查和监测、消化性溃疡和UGIB的评估和管理、胃癌前情况的监测、胃息肉的评估和处理以及乳糜泻的评估。

3.食管、胃食管交界处(GEJ)、贲门/胃底、胃体、胃角切、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第二部分以及接受EGD患者检测到的病变的照片记录频率(优先级指标)。

4.在缺乏内镜下可见的导致吞咽困难的病因时,对主诉吞咽困难的患者行食管活检(近端/中段和远端至少2个层面)且获取活检样本总数达6块(或更多)的频率。

5.当怀疑或确诊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时,内镜参考评分的记录频率。

6.存在糜烂性食管炎时LA分类记录的频率(优先指标)。

7.对于内镜下疑似食管管状段柱状上皮化生的患者,记录鳞柱交界部(SCJ)、胃食管交界部(GEJ)及膈肌裂孔(若存在食管裂孔疝时)位置的频率。

8.在获取活检样本以评估 Barrett 食管 (BE) 时,记录内镜下可见至少 1 cm 柱状黏膜的频率(优先指标)。

9.疑似或确诊的Barrett食管(BE)病例中,使用布拉格(Prague)标准记录病变范围的频率(优先指标)。

10.高清白光内镜(HDWLE;结合染料染色或虚拟色素内镜)在巴雷特食管(BE)患者监测性内镜检查中的使用频率。

11.对于已知患有巴雷特食管(BE)且正在进行监测内镜检查的患者,在整个内镜下受累节段范围内,每间隔2cm进行系统性四象限活检取样的频率。

12.在已知患有巴雷特食管(BE)的患者中,若监测内镜检查发现可见病变,则从可见病变处获取活检样本或进行内镜下切除,并与系统性活检取样分开处理的频率。

13.在胃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时,至少观察到以下一种征象的频率:活动性出血、可见血管裸露(色素性隆起)、附着血凝块、黑色基底或清洁基底(优先指标)。

14. 针对具有活动性喷射状出血、渗血或可见裸露血管的溃疡所实施的内镜治疗频率(优先指标)。

15. 当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活动性出血或可见裸露血管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时,第二种治疗方式(如电凝、止血夹、氩离子凝固术)的使用频率 。

16. 在尝试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病变进行止血时,记录首次止血成功率的频率(优先指标)。

17.针对胃溃疡患者为排除恶性肿瘤而进行的胃活检取样或计划随访内镜检查的频率。

18.对已知存在胃癌前病变(GPMCs)、胃癌高风险患者或内镜下表现提示GPMCs的患者进行胃体、胃窦及胃角切迹系统性活检取样的频率(优先指标)。

19.在已知患有胃近端黏膜癌(GPMC)、胃癌高风险人群或内镜下表现疑似GPMC的患者中,HDWLE(高清白光内镜)和虚拟染色内镜的使用频率 。

20.>10mm的胃息肉(无典型胃底腺息肉特征)的活检取样或切除频率。

21.疑似乳糜泻患者中获取4份十二指肠活检样本(含1份球部样本)的频率。

术后质量指标

术后阶段从内镜拔出持续至后续随访结束。所有内镜检查共通的术后工作包括:1. 记录操作过程  2. 术后监护  3. 向患者提供注意事项指导  4. 不良事件的识别、记录与抢救  5. 病理结果追踪  6. 与转诊医生沟通  7. 患者满意度评估。

22.LA C级或D级糜烂性食管炎患者接受抑酸疗程治疗后,重复内镜检查建议的频率。

23. 对于接受过扩张治疗且无药物过敏或其他禁忌症的消化性食管狭窄患者,推荐抑酸治疗的频率。

24. 建议的随访监测内镜检查频率:对于已知患有无异型增生的巴雷特食管(BE)且无既往异型增生病史的患者,若已进行系统性监测活检取样,则复查间隔不应短于3年。

25. 接受内镜根除治疗的 Barrett 食管伴异型增生或黏膜内癌患者,在初始内镜治疗后18个月内实现完全根除黏膜内癌的发生率。

26. 对于无药物过敏或禁忌症的患者,在成功实施内镜下止血治疗后,高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方案(持续或间歇性给药3天)的使用频率(优先指标)。

27. 针对患有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PMCs)、消化性溃疡疾病及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病症的患者,其幽门螺杆菌检测计划的记录频率。

28.内镜下诊断为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患者中,治疗及根除评估方案记录频率。

29. 已知胃腺癌前病变(GPMC)患者中,胃腺癌前病变监测方案记录频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650, encodeId=620e22686506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f8a12e671d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上消化道内镜#</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7671, encryptionId=df8a12e671d2, topicName=上消化道内镜)],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un 09 23:08:27 CST 2025, time=2025-06-0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09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