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病理基础——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2025-02-18 衡道病理 衡道病理 发表于陕西省
本文详述 G - NENs 病理分类分级,包括 NETs 与 NEC,胃 NET 分 G1 - G3 级,介绍核分裂象计数、Ki - 67 计算,阐述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预后治疗相关要点。
病理分类与分级
G-NENs 按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的生长缓慢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和分化差恶性度高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
按是否有相应的激素功能综合征,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的肿瘤。
NENs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各异,临床容易误诊,导致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延误病人治疗。规范的临床诊断不仅需要准确的病理诊断,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生化诊断综合判断。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及分级:
即神经内分泌瘤分为三级,G1、G2和G3级,均为高分化,G1-G3分别对应低级别、中级别和高级别。
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还需要结合核分裂象和Ki-67的增殖指数综合判定。
那核分裂象如何计数呢?
我们首先计数2mm²核分裂活跃区的核分裂数,一共计数5组,即总面积为10mm²,然后除以5,取平均值。
2mm²等于多少个40倍物镜的高倍视野,需要根据显微镜的视场数和实际视野直径来换算。
实际视野直径=视场数÷物镜倍率
对着这个图片我们来换算一下,我们这边显微镜的目镜视场数是22,40倍物镜下(40X)的实际视野直径为(22/40=0.55mm),对应面积为(πr²≈0.24mm²)
那2mm²/0.24mm²≈8.3个高倍视野。
即,需要看8个高倍视野寻找核分裂活跃区的核分裂数,找五组,然后取平均值。
若是目镜视场数为20,则更加方便,找10个高倍视野就好,这个就标在目镜上,仔细找一找便能看到哦。
接下来是Ki-67增殖指数值计算,计数热点区域至少500个细胞。当核分裂象计数分级结果与Ki-67分级结果不一致时,分级原则应按级别最高者分级。
由于胃NETs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和发病机制,我们在诊断胃NETs时,不仅要依据Ki-67指数和核分裂象给出明确的病理分级(NET G1/G2/G3),同时还要描述肿瘤周围背景是什么样子:胃黏膜是否正常、是否有萎缩性胃炎或壁细胞增生,以及是否有神经内分泌细胞系列增生等改变,来辅助分型。
神经内分泌癌NEC无须分级,属低分化,高级别,分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
好,了解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及分级,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神经内分泌瘤G1.
NET G1:
肿瘤细胞形态较为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规则,核分裂象罕见(通常每 10 个高倍视野小于 2 个),Ki-67 增殖指数较低(一般小于 3%),多呈局限性生长,较少发生转移,整体预后相对较好。
例如在一些早期病例中,肿瘤仅局限于胃黏膜层,通过内镜下切除即可达到根治效果。
这是一例通过内镜下ESD切除的标本:
A和B是正常的扁平的胃黏膜,而C就可以看到明显隆起的深染的团块
还带个小尾巴,镜下证实这便是神经内分泌瘤G1,通过内镜进行切除,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和痛苦。
NET G2:
细胞形态与 G1 相似,但核分裂象稍增多(每 10 个高倍视野 2 - 20 个),Ki-67 增殖指数在 3% - 20%之间,具有一定的侵袭性。
可侵犯胃壁肌层甚至浆膜层,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也有所增加,但远处转移相对少见,预后介于 G1 和 G3 之间。
NEC G3:
细胞形态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活跃(每 10 个高倍视野大于 20 个),Ki-67 增殖指数大于 20%,常伴有大片坏死。
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如肝、肺等器官转移,预后较差,往往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但总体生存率仍较低。
病理形态学特征
(一)大体形态
肿瘤大小不一,小者可为数毫米的黏膜下小结节,大者可累及整个胃壁甚至形成巨大肿块。肿瘤表面黏膜可光滑,也可出现溃疡、糜烂等改变。
在一些 NET G1 病例中,肿瘤常表现为黏膜下的黄色或灰白色小结节,质地较硬。
而神经内分泌癌多为浸润性生长的肿块,边界不清,质地较脆,切面常可见出血、坏死灶。
(二)镜下特征
NET 中,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梁状、腺泡状或菊形团样结构,细胞间有丰富的血窦样血管网。
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
胞质丰富,呈嗜酸性或嗜双色性,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这些颗粒在特殊染色(如嗜银染色、亲银染色)下可呈现阳性反应,有助于病理诊断。
好,下面我们先看看切片:
这是该病例中A和B的图片,有些被灼烧的感觉,但是总体来说是正常的胃黏膜,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这是C的镜下图片
目标肿瘤出现,看到这一大团,深紫染的大细胞团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肿瘤。
低倍镜下肿瘤呈巢片状分布,有粉染的条带状的平滑肌相互分割。
下面我们放大看看胃小凹处有没有肿瘤:
再放大:
此时表面的胃小凹的腺体已经很少很少了,间质里面有大量呈结节状、条索状增生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继续放大看看这神经内分泌细胞:
细胞胞质非常丰富,呈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小小一只,核染色很均匀,几乎看不到核仁。
肿瘤细胞喜欢扎堆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结构,团块状、条索样、小梁样等等。
接着再往下面的切片看,可以发现肿瘤细胞还有一种形态:
能看到黑线左右的肿瘤细胞在颜色上有些不一样,右边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那种嗜酸性细胞,而左边颜色则要浅淡一些
放大看看:
黑色箭头对应嗜酸性肿瘤细胞,红色箭头对应偏浅淡的肿瘤细胞,两者相互混杂排列在一起。而且这种细胞细胞核有些苍白,部分可见核仁,但是总体来说细胞核大小较一致,无明显细胞异型性,无大细胞核,每10个高倍视野下核分裂象小于2个
所以该例肿瘤为神经内分泌瘤G1型。
接下来再看看浸润深度:
这一张切片中可以看到肿瘤紧邻着底切缘,另外未见神经和脉管侵犯。
我们的报告为:
(胃底):神经内分泌肿瘤(NET,G1),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层,未见神经、脉管侵犯,余黏膜为萎缩性炎改变。
肿瘤紧邻底切缘,侧切缘(-)
免疫组化结果:AE1/3(+)、CD56(+)、CgA(+)、Syn(+)、Desmin(黏膜肌+)、D2-40(未见瘤栓)、CD31(未见瘤栓)、SSTR2(弥漫+)、INSM1(+)、Ki-67(2%+)
而神经内分泌癌,其细胞形态多样,细胞核大且不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细胞排列紊乱,失去 NET 中的典型结构,坏死明显,常呈大片状分布,肿瘤间质较少,血管侵犯常见,这些特征反映了其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化标记物
免疫组化在 G-NENs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常用的标记物包括:
1.CgA(嗜铬粒蛋白 A):
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在大多数 G-NENs 中呈阳性表达,其阳性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神经内分泌颗粒含量有关,是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标记物,但在一些低分化 NEC 中可能出现表达减弱或缺失。
2.Syn(突触素):
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突触前囊泡中,在 G-NENs 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尤其在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呈现弥漫性或颗粒状阳性,对于判断肿瘤的神经内分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且在低分化肿瘤中相对 CgA 更稳定表达,常与 CgA 联合用于诊断。
3.Ki-67:
作为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对于 G-NENs 的分级至关重要,通过计数 Ki-67 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可准确区分 NET G1、G2 和 NEC G3,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
预后评估
G-NENs 的预后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治疗方式等密切相关。总体而言,NET G1 预后较好,5 年生存率可达 80% - 100%;NET G2 次之,5 年生存率约 50% - 80%;而 NEC G3 预后较差,5 年生存率通常低于 30%。除了病理因素外,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也会影响预后。
治疗
手术目前是治疗NENs最有效的方法,但只有少数患者的肿瘤可以被根治性切除。可供临床选择的治疗手段还包括介入、消融、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等,需要对患者的情况量身定制,采用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G-NENs#
22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