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医学院肖鹏/曹倩/温珍珍J Exp Clin Cancer Res:HDACi重塑巨噬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新机制

2025-03-07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揭示了HDACi重塑巨噬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新机制。

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肖鹏、曹倩、温珍珍合作在中科院一区杂志J Exp Clin Cancer Res上发表论文,揭示了HDACi重塑巨噬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新机制徐旭涛为本文的第一作者,王茜茜、郭科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肖鹏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曹倩、温珍珍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图片

图1. 文章封面。

【文章背景】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有效地改善了一部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它们在许多患者的治疗中仍面临耐药性和低应答率的问题。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可通过提高染色质特定区域组蛋白乙酰化,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成为一类已在临床上应用的靶向药物。然而,HDACi对实体瘤的低敏感性,且因机制不明,尚无合理的用药策略,极大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成为领域内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文章内容】

在本研究中,作者首先发现巨噬细胞的浸润抑制了HDACi的疗效,而清除巨噬细胞后HDACi的抗肿瘤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图1)。

图片

图1.

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发现,HDACi干预导致肿瘤细胞CD47表达上升,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结合后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性清除,因此限制了HDACi的疗效。而将CD47单抗与HDACi联用则能够逆转HDACi在肿瘤微环境中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打破HDACi耐药。另一方面,HDACi引起的肿瘤细胞CD47上调能够向巨噬细胞传递反向信号,从而增强其M2极化,抑制抗肿瘤免疫。将CD47单抗与HDACi联用则能够抑制M2极化(图2)。

图片

图2.

在分子机制层面,HDACi通过抑制CD47启动子区HDAC1-Sp1复合体的形成,增强这一区域H3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和染色质开放程度,从而上调CD47表达(图3)。

图片

图3.

原文链接:

https://jecc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6-025-03335-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5014, encodeId=5d4722550148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26382811f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免疫微环境#</a> <a href='/topic/show?id=37b4e7743b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7743, encryptionId=37b4e7743b1, topicName=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TopicDto(id=82811, encryptionId=026382811f6, topicName=肿瘤免疫微环境)],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Mar 07 11:08:54 CST 2025, time=2025-03-0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前沿诊断技术 | 肿瘤免疫微环境有效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

该项研究意味着肿瘤免疫微环境检测未来将成为晚期NSCLC患者开展有效免疫治疗的评估利器。

施剑林院士团队最新JACS展望: 纳米药物重塑肿瘤微环境用于实体瘤免疫治疗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院士和同济大学医学院胡萍研究员等人首先简要介绍了实体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然后通过全面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总结了基于纳米药物的实体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Adv Sci:复旦大学董玲/沈锡中/薛如意/张思合作研究揭示肝细胞中PRP19的增加阻碍了B细胞功能促进肝癌发生

该研究发现前mRNA加工因子19(PRP19)表达在B细胞低浸润组织中增加,并与B细胞标志物CD20呈负相关。抑制PRP19表达可促进B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并阻碍HCC的生长。

论文解读|Bo Li / Hushan Zhang教授团队揭示KRAS突变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微环境特征及其预测价值

本研究分析携带 KRAS 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遗传和免疫特征及肿瘤免疫微环境意义,发现 KRAS 突变患者 NK 细胞特征及基质中 CD8+T 细胞可预测辅助化疗效果。

Mol Cancer:温州医科大学纪建松/涂建飞发现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与免疫治疗中的铜死亡、铁死亡和泛凋亡的综述

该文章就铜死亡、铁死亡和泛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对肿瘤细胞和TME的复杂影响作出了综述。

【综述】|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免疫微环境的研究现状与治疗方向

CRPC的TIME非常复杂,免疫治疗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和研究的进步,一些新的免疫治疗方案正在研究中,相信未来肿瘤免疫治疗会给CRPC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

Cell子刊:靶向p53突变新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魏海明团队揭示了p53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潜在机制!

该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34介导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重编程是p53失活驱动的肿瘤免疫逃逸所必需的。

大咖谈 | RAS/RAF/MEK通路突变及干预策略

基于RAS/MAPK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讲者提出探索RAS/MAPK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新的联合策略将有可能为RAS/MAPK通路突变的肿瘤患者带来持久生存获益。

读书报告 | ATR抑制剂Ceralasertib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逆转免疫耐药

为了维持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应答状态,推荐采用间歇性给药策略。

【论肿道麻】癌症类器官 2.0:模拟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

这篇综述探讨了当前可用的和快速发展的三维肿瘤类器官模型,并重点阐述了基于类器官的肿瘤免疫研究、药物开发以及精准医疗领域的多种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