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床睡or一起睡?Nature子刊:夫妻同睡比独自睡睡得更香更久;未婚者抑郁风险高80%,且男性、高学历者抑郁风险更高

2025-01-20 木白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单身汪汪们,怎么看?

“夫妻分床睡”这个现象,仿佛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现代婚姻的一部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被对方的翻身吵醒,像是被迫进入了一场无声的摔跤比赛;或者忍受那震天的鼾声,把耳塞都逼成了床上的必备良品;更有甚者,身旁“磨牙达人”的嗑牙声,让你一度怀疑是不是生活在鬼片里。甚至有些人干脆选择“分床而眠”,默默告别曾经的甜蜜夜晚,追求自己的“宁静夜”。

然而,这些看似是解决睡眠问题的办法,却可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夫妻同床共眠,可能不仅仅是亲密关系的体现,它还可能悄悄影响着我们睡眠的质量和深度

图片

UK Biobank:夫妻睡眠的神奇“同步”

图片

这表明,不管是通过自我报告还是通过加速度计评估,夫妻的睡眠时长并没有显著差异。

图片

换句话说,夫妻在这段时间的“安静模式”几乎是同步的。他们的睡眠节奏相似,似乎在同一时刻进入了最放松、最安静的状态。

图片

这一差异表明,配偶之间可能由于日常生活作息的相似性,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生物钟节奏,从而减少了晚睡偏好的出现,表现出更多的同步性。

图片

这种差异表明,夫妻之间可能由于作息时间的相似性,早晨起床时的适应性更强,从而减轻了早晨醒来的困倦感。

图片

随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UK Biobank数据集中夫妻们自报和通过加速度计收集的睡眠数据,发现夫妻间的睡眠模式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

具体而言,夫妻之间的睡眠时长表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无论是自报的睡眠时长,还是通过加速度计测量的结果,都显示夫妻在这一点上有不少的“默契”。

图片

在23andMe数据集中,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了夫妻之间睡眠特征的相关性,发现:虽然夫妻间的睡眠特征也在整体上呈现一定的同步性

图片

如果你以为夫妻间的睡眠仅仅是彼此“相似”,那就太小看这个问题了!研究结果还显示,夫妻间的睡眠不仅有相关性,还可能存在某些“因果关系”。而这一切,背后是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的功劳。

图片

这表明,失眠的人可能会因为睡眠质量差,对周围的噪音(比如打鼾)更加敏感。然而,研究同时也表明,这种影响是单向的:打鼾并不会反过来导致配偶失眠。换言之,鼾声并不会直接引发另一方的失眠,只是让已经失眠的人感受到更多的困扰。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夫妻间睡眠特征的因果关系,即夫妻之间在睡眠特征上相互影响,一方的睡眠行为可能会对另一方的睡眠产生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不过仍需指出的是,本研究无法确定观察到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是直接归因于同床共眠而非仅仅同居。而且UK Biobank和23andMe的夫妻样本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普通人群,因为这些样本在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等方面可能更为优越,且参与者的平均年龄较大,可能不适用于年轻夫妇

 

婚姻是治愈还是致郁?

 

尽管“夫妻同眠”能够带来更好的睡眠质量和更长的持续睡眠时间,但前提是得有个对象——这可不是开玩笑。在今天这个越来越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的时代,不少人选择坚持“不婚主义”,认为单身生活才是自由自在的象征。

话说回来,结婚真的就被这么扣上了“爱情坟墓”的帽子吗?

图片

婚姻看似与心理健康无关,但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结婚或许能“对抗”一些抑郁症状,至少在某些文化背景下是这样。

图片

但是,抑郁症状的风险真的仅仅与婚姻状况有关吗?研究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他们接着对一系列变量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揭开婚姻状况与抑郁之间关系的背后原因。最终,他们发现,国家性别教育程度这三个因素,似乎在婚姻状况与抑郁症状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图片

这或许是因为单身男性可能更容易感受到孤独和社会压力。对于很多男性来说,婚姻和家庭被视为社会稳定和成功的象征,未婚可能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和焦虑。相反,单身女性似乎在这种社会压力下表现得更加从容,也许她们更多的是将“单身”视作个人选择和自由,心理负担相对较小。

图片

看来,离婚或丧偶带来的情感伤害和孤独感,似乎是男女共同面临的挑战,而不是某一性别的专属困扰。

图片

这或许与社会对高学历个体的期待有关——他们可能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压力、生活节奏更快,情感支持也可能相对较少,从而更容易受到婚姻状况变化的影响。


然而,对于单身个体,教育程度似乎并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换句话说,无论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的单身人士,抑郁症状的风险差距并不明显。

图片

这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单身的人可能在没有婚姻和家庭的支持下,更多地依赖酒精来“排解”压力,结果却不知不觉增加了未来抑郁的风险。另外,饮酒并不是唯一的“幕后推手”,吸烟也是一个潜在的“致郁”因素

总的来说,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单身并不等于心理健康的“免疫墙”。相反,未婚者的抑郁症状风险显著高于已婚者,并且这种关联受到国家、性别和教育程度的显著影响。缺乏婚姻和家庭的情感支持,可能让一些人采取不健康的方式来缓解情绪——例如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行为最终反而可能加重抑郁的风险。在这场关于单身与婚姻的微妙博弈中,我们似乎总在寻找那个能让我们心灵得到安宁的黄金分割点。单身,常被描绘为自由的化身,但正如研究带给我们启示:单身的自由之舟在抑郁症状的暗流中也可能遭遇风浪。而婚姻,那个曾被无数单身主义者心目中的枷锁,却悄悄展现出了它的温柔乡。它并非只是爱情故事的终章,更是夫妻之间无数个宁静好眠夜晚的“默契共享”。不过小编认为,选择迈入婚姻,须得从“心”出发,它并非是人生的必选项,无论进入与否都各自精彩。


参考资料:[1] Richmond RC, Howe LJ, Heilbron K, Jones S, Liu J; 23andMe Research Team; Wang X, Weedon MN, Rutter MK, Lawlor DA, Davey Smith G, Vetter C. Correlations in sleeping patterns and circadian preference between spouses. Commun Biol. 2023 Nov 13;6(1):1156. doi: 10.1038/s42003-023-05521-7. PMID: 37957254; PMCID: PMC10643442.

[2] Zhai, X., Tong, H.H.Y., Lam, C.K. et al. Association and causal mediation between marital status and depression in seven countries. Nat Hum Behav 8, 2392–2405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4-02033-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8852, encodeId=47f922488520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9c3e2969b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睡眠#</a> <a href='/topic/show?id=0a0b549630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a> <a href='/topic/show?id=083f450329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婚姻#</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5032, encryptionId=083f450329e, topicName=婚姻), TopicDto(id=54963, encryptionId=0a0b5496306, topicName=抑郁), TopicDto(id=72969, encryptionId=49c3e2969ba, topicName=睡眠)],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an 20 11:09:38 CST 2025, time=2025-01-2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1-20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一文梳理抗抑郁药物对睡眠的影响

抗抑郁药物对睡眠的影响复杂,涉及对 REM 睡眠、睡眠启动和维持等方面,且受药物类型、剂量、服药时间等因素影响,医生应考虑患者睡眠问题选择药物以优化治疗和减少不良反应。

JAMA Netw Open.:从怀孕到产后 2 至 7 年的持续性睡眠时间与代谢健康的关系

在这项研究中,从孕期持续到分娩后2至7年的短睡眠时间与不良心血管代谢结局的较高风险相关。

Nature:心肌梗死后睡眠增加对心脏愈合的影响

心肌梗死后睡眠增加有助于限制心脏炎症和损伤,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CGP论著 | 午睡30~75min,夜间睡眠6~9h可能降低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风险

建议老年人每天午睡30~75 min,适度的午睡时长有效降低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同时夜间睡眠6~9 h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早期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Nature:大脑如何在睡眠中避免新旧记忆的“冲突”?

研究发现,非快速眼动睡眠并非一种单一的静态状态,而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不同亚状态组成,这些亚状态在瞳孔大小的变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