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太少或太多,糖尿病患者肥胖风险竟翻倍!超 6 万人研究揭睡眠「致命区间」

2025-05-28 梅斯内分泌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全国性研究显示,T2D 患者中短睡眠(<7h)、长睡眠(>8h)及长午睡(>1.5h)均增肥胖风险,中高遗传风险组更显著,代谢因素部分介导该关联,提示需个体化睡眠管理。

你是否想过,每天的睡眠时长竟与腰围、体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T2D)患者而言,睡太少或太多,可能都是负担——一项覆盖近6万中国T2D患者的全国性研究发现,短睡眠(<7小时)、长睡眠(>8小时)和长午睡(>1.5小时),正在悄悄推高肥胖风险,而这一切还与基因密切相关。

图片

一、全球「甜蜜危机」:肥胖与糖尿病的双重困境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宛如一声警钟:全球19亿人超重,6.5亿人深陷肥胖泥潭,与此同时,4亿糖尿病患者的数字仍在攀升。更棘手的是,2型糖尿病与肥胖如同「孪生兄弟」——胰岛素抵抗让脂肪代谢紊乱,腹部与全身脂肪堆积成为常态。当生活方式成为关键变量,睡眠这个「被忽视的健康密码」走到了聚光灯下:中国人均睡眠时长较10年前减少1.5小时,3亿人受睡眠障碍困扰,而T2D患者的睡眠质量更是雪上加霜。

二、研究谜题:睡眠、基因与肥胖的三角关系

在这场为期6年的前瞻性研究中,研究者从全国200家代谢管理中心(MMCs)锁定了72,652名T2D患者,最终58,890人进入核心分析。他们带着三大疑问展开探索:

  • 夜间睡眠时长(短/中/长)和午睡习惯(无/短/中/长)如何影响总体肥胖(BMI≥28)与腹部肥胖(内脏脂肪面积≥119.5cm²)?

  • 肥胖的多基因风险评分(BMI-PRS)是否会放大或减弱睡眠的影响?

  • 血压、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代谢指标,是否在睡眠与肥胖间扮演「中间人」?

三、关键发现:睡眠时长的「双刃剑」与基因的「推波助澜」

1. 睡眠时长的「黄金区间」与「危险边缘」

短睡眠的代价:每晚<7小时者,总体肥胖风险飙升42%(HR=1.42,95% CI 1.17-1.71),腹部肥胖风险增加33%(HR=1.33,1.08-1.65),体重增加风险上升21%(BMI≥5%增幅)。

长睡眠的隐忧:>8 小时睡眠虽与腹部肥胖无显著关联,却会使总体肥胖风险增加35%(HR=1.35, 1.19-1.54),体重增加风险更高达36%。

午睡的「临界点」:超过1.5小时的长午睡,让总体肥胖风险攀升39%(HR=1.39, 1.08-1.79),但对腹部脂肪堆积无显著影响。

2. 基因风险的「放大效应」

在低遗传风险组(BMI-PRS最低25%),睡眠时长与午睡习惯对肥胖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中高遗传风险组(BMI-PRS 中 26%-100%),风险画风突变:短睡眠者总体肥胖风险最高达2.96倍(高遗传风险组HR=2.96, 2.11-4.14),长午睡者风险则增加87%(中遗传风险组HR=1.87, 1.27-2.74)。这意味着,基因易感性越高,睡眠异常对肥胖的「催化」越显著。

3. 代谢因素的「中介角色」

收缩压、UACR、HbA1c 为睡眠与肥胖的关联提供了部分「科学解释」:夜间睡眠每偏离「7-8小时」1小时,上述指标分别介导 7.9%、1.8%、8.8% 的总体肥胖风险;HbA1c更独自解释了15.5%的腹部肥胖风险关联。

图片

2 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睡眠表型与体重增加的关联

图片

夜间睡眠时长(A)、午睡时长(B)与 BMI 遗传风险(通过 BMI 多基因风险评分(BMI‐PRS)从低到高排序)对全身性肥胖的联合影响。

四、临床启示:精准干预从「睡眠处方」开始

这项研究为T2D患者的体重管理打开了新思路:

睡眠时长「校准」:对中高遗传风险人群,优先将夜间睡眠控制在7-8小时,避免<6小时或>9小时极端状态,同时将午睡限制在1小时内。

代谢指标「监测」:关注血压、血糖控制及蛋白尿情况,这些指标不仅是代谢健康的「晴雨表」,更是睡眠影响肥胖的「中间枢纽」。

个体化「基因视角」:未来或可通过基因检测识别肥胖遗传风险,为患者定制「睡眠-运动-饮食」联动方案,实现精准预防。

五、未解之谜与未来方向

尽管研究揭示了睡眠、基因与肥胖的复杂关联,但仍有迷雾待解:究竟是睡眠异常导致肥胖,还是肥胖本身影响睡眠?非东亚人群与非糖尿病群体是否适用相同结论?这些都需要更多研究揭晓答案。但此刻,我们至少获得了一个明确信号——对于T2D患者,管理睡眠就是管理体重,尤其是那些携带肥胖遗传「易感性密码」的人。或许,今晚的第一份健康处方,就是关上手机,让睡眠回归「黄金7小时」。

参考文献: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209237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7004, encodeId=d8f0226e004a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20f1090c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2型糖尿病#</a> <a href='/topic/show?id=c10f1195557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睡眠表型#</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90, encryptionId=d20f1090c2, topicName=2型糖尿病), TopicDto(id=119555, encryptionId=c10f11955573, topicName=睡眠表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y 28 10:40:45 CST 2025, time=2025-05-2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5-2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一文解锁GLP-1药物治疗的全景蓝图

GLP-1是肠道L细胞释放的激素,基于GLP-1的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本文介绍已批准的GLP-1疗法、新型小分子激动剂、多重激动剂,以及新适应症,展望其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前景。

BMC Med.:中国学者证实具有减肥作用的降糖药联合高蛋白饮食和适度运动可有效缓解糖尿病

本研究表明,具有减肥作用的降糖药加上高蛋白饮食和适度运动可使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达到糖尿病缓解。

研究发现,这项血糖指标在6.7~8.6 mmol/L,罹患糖尿病前期风险或超50%!

近日,发表于Diabetes Care的一项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1小时血糖值(1-h PG)在6.7~8.6 mmol/L,则未来罹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CGP论著 | 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调查与未来趋势预测

本研究基于GBD 2021数据库对1990—2021年全球和中国老年T2DM发病和死亡负担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全球和中国老年T2DM的医疗资源分配、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胰腺癌死亡风险直降57%!阿司匹林为糖尿病群体带来防癌曙光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2 型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风险高,传统筛查手段受限。香港大学研究发现新诊断 T2DM 患者长期服阿司匹林可降胰腺癌发病、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揭示其机制并提应用建议。

【协和医学杂志】运动处方对东亚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影响的Meta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运动方式对东亚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影响,并依据现有运动处方的4大要素和人群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以期为临床制定适合东亚人群的运动处方提供更多证据和参考。

2型糖尿病+心衰,死亡风险增加超20%!| 最新研究

该研究强调了优化2型糖尿病和心衰患者的预防和管理策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