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舒单抗比唑来膦酸更好吗?
2025-06-25 梅斯肿瘤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均为骨质疏松抗骨吸收一线用药,前者不依赖肾脏代谢、给药便捷,后者为年制剂且停药后作用持久,临床需依患者肾功能、依从性等个体化选择。
在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中,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犹如两位“重量级选手”,常被推至治疗方案的擂台中央。前者作为靶向RANKL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后者则是经典的第三代含氮双膦酸盐,二者均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抗骨吸收治疗的一线选择。然而,面对具体患者时,医生常需在两者间权衡利弊。本文将从药效机制、临床获益、安全性及适用人群等维度展开剖析,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1 药效比拼一张表总结
02 疗效与风险的“天平”如何平衡?
肾脏安全性:地舒单抗的“隐形优势”
唑来膦酸需经肾脏排泄,约20%患者用药后出现一过性肌酐升高,严重肾功能不全(eGFR<35ml/min)为绝对禁忌。而地舒单抗不依赖肾脏代谢,成为慢性肾病患者(包括透析人群)的优选方案。
下颌骨坏死(ONJ)风险:双膦酸盐的“阿喀琉斯之踵”
两项药物均可能引发ONJ,但唑来膦酸的发生率略高(0.1%-0.2% vs 0.04%-0.07%)。风险因素包括:长期用药(>3年)、牙科手术史、糖尿病及糖皮质激素使用。
急性期反应:唑来膦酸的“双刃剑”
约30%患者首次输注唑来膦酸后出现发热、肌痛等流感样症状,通常持续1-3天。地舒单抗的急性期反应发生率不足5%,患者耐受性更佳。
低钙血症:需警惕的“隐形杀手”
两者均可能引发低钙血症,但地舒单抗的作用峰值在用药后10天,而唑来膦酸在用药后3天达到高峰,需加强用药后1周内的血钙监测。
03 如何为患者“量身定制”方案?
优先选择地舒单抗的场景:
-
肾功能不全或高龄患者(避免肾毒性风险);
-
用药依从性差者(每6个月1次皮下注射更便捷);
-
需快速提升骨密度者(如近期发生过脆性骨折);
-
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地舒单抗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疗效更优)。
优先选择唑来膦酸的场景:
-
需长期骨折预防且无法定期随访者(年制剂依从性更高);
-
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地舒单抗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谨慎);
-
预期寿命有限者(唑来膦酸停药后作用持久性更优);
-
对皮下注射存在抵触心理者。
需谨慎评估的特殊情况:
-
计划进行牙科手术者:建议术前停药3-6个月,术后骨愈合后再启动治疗;
-
免疫功能低下者:地舒单抗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权衡利弊;
-
妊娠期女性:两者均为禁忌,需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04 没有“最优解”,只有“最适解”
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犹如骨质疏松治疗领域的“双子星”,各有千秋。临床决策需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转而聚焦患者个体化特征:肾功能状态、用药依从性、合并症情况、经济承受能力等。对于大多数患者,唑来膦酸以其确证的长期疗效和成本效益仍是基石选择;而对特殊人群或追求快速获益者,地舒单抗提供了更灵活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地舒单抗中国说明书(2023版)
[2] 唑来膦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
[3] Pang KL, Low NY, Chin KY. A Review on the Role of Denosumab in Fracture Prevention. Drug Des Devel Ther. 2020;14:4029-4051. Published 2020 Oct 1. doi:10.2147/DDDT.S270829
[4]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2;15(6):573-60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治疗肿瘤骨转移效果哪个更好
11 举报
#唑来膦酸# #地舒单抗#
2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