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新兴领域与未来方向

2025-07-18 田医生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此次研究全面覆盖了从基础科学研究到临床治疗策略的多个方面,为未来SMA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进行性的肌肉无力和萎缩。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肌肉功能,还涉及到广泛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包括RNA代谢、染色质重塑以及microRNA调控等。此次研究总结了SMA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此次研究探讨了SMA中RNA代谢的功能障碍问题。Tapia等人(2017)指出,在SMA的小鼠模型中,Cajal体和核仁在维持运动神经元正常RNA代谢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此外,Welby等人(2022)通过分析患者样本中的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和microRNA介导的疾病机制,进一步揭示了SMA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营养状态对SMA患者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SMA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包括代谢和营养问题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疾病的进程。例如,Zhou等人(2022)对中国人群中的II型和III型SMA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强调了个性化营养干预的重要性。

表观遗传学方面,Lunke和El-Osta(2009)讨论了表观遗传修饰和染色质重塑在SMA中的作用,指出这些过程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Singh等人(2020)则深入探讨了针对SMA中RNA的治疗方法,并提出SMN-AS1反义转录本作为潜在的新疗法靶标。同时,Chen等人(2024)提到circulating microRNAs作为SMA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目标的可能性,这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一些研究集中于开发小分子化合物来调节染色质结构,以期改善SMA的症状。Calder等人(2016)介绍了几种正在开发中的小分子药物,旨在促进SMN蛋白的表达。Jung等人(2024)综述了microRNA介导的肌肉萎缩调控机制及其治疗潜力,表明通过调节特定microRNAs水平可以改善SMA症状。

随着单细胞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能够更精确地解析SMA相关的分子网络。例如,Andersen等人(2023)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绘制了人类脊髓发育的景观图,这对于理解SMA中神经元特异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样,Zhang等人(2024)也展示了单细胞RNA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此次研究全面覆盖了从基础科学研究到临床治疗策略的多个方面,为未来SMA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通过对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深入理解,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改善SMA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Li, H., Yu, B., yuan, Y. et al. Epigenetic regulation in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emerging area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rphanet J Rare Dis 20, 353 (202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840, encodeId=61fe22e38401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0a184608a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脊髓性肌萎缩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4608, encryptionId=60a184608ae, topicName=脊髓性肌萎缩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l 18 09:50:37 CST 2025, time=2025-07-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1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I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及疾病修正治疗的儿童全国性研究

本研究表明,DMTs显著提高了SMA I型婴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脊髓性肌萎缩症2型和3型中的感觉功能障碍研究

SMA 2型和3型患者的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幅度增高和感觉阈值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适应机制,也可能是SMN蛋白缺乏导致的伴随损伤。

4岁男孩全身‘渐冻’,一年内丧失行走、吞咽能力!病因竟是妈妈遗传的一个基因!

四岁男孩患 SMAⅡ 型,SMA 是高致死致残的罕见病。介绍其临床表现、诊断依赖综合评估及基因检测,治疗分 SMN 依赖和非依赖策略,早期筛查干预是关键。

中国家庭中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遗传奥秘

这项研究为中国人群中的SMA遗传特征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促进了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靶向治疗的发展,同时也为全球范围内理解和应对这一复杂的遗传疾病提供了参考。

脊髓性肌萎缩症婴儿及幼儿的最大开口度: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

该研究为理解SMA儿童的球部功能障碍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未来的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越来越软”“越来越没劲”,不是缺钙!不是发育慢!1岁宝宝的倒退式发育,竟是致命罕见病!

1 岁幼儿彤彤出现发育倒退等症状,被疑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该病为遗传性神经肌肉罕见病,分 5 型,目前有 3 款药物获批,部分经医保降价。

BMC Pediatr:未接受治疗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骨密度低下及其影响因素单中心横断面研究

未接受疾病修饰治疗的SMA儿童患者中低BMD较为普遍。定期监测BMD对于所有类型的SMA儿童都是必要的,尤其是年龄≥6.3岁的儿童,以便早期诊断和适当干预,预防与低BMD相关的并发症。

血清肌酐作为脊髓性肌萎缩症生物标志物的横断面与纵向评估

血清Crn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在SMA疾病管理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新英格兰杂志》:Risdiplam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产前治疗

本案例中出现了一些先天性异常,但这些异常被认为是发生在暴露于Risdiplam之前的早期胎儿发育阶段,且未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类似变化。

《Brain》:脊髓性肌萎缩症轻重不同形式背后的多种因素

不同严重程度和背景的SMA小鼠模型中受影响的因素和途径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