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Cardiol:2001-2020 年西雅图及金县地区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变化与生存率改善趋势分析
5小时前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总体OHCA发生率随时间并未发生改变,但在不同年龄和初始心律的亚组中存在差异,可电击心律和老年人群的发生率下降,而非可电击心律发生率未改变,年轻人群(18-65岁)的发生率上升。
院外心脏骤停(OHCA)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在美国每年会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全球范围内则有数百万人因此丧生。对于OHCA患者而言,初始心律为心室颤动(VF)的患者有特定的早期除颤治疗策略,相较于初始非可电击心律的患者,他们更有可能在存活后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既往研究显示,1980-2000年西雅图急救医疗服务(EMS)治疗的OHCA发病率的时间趋势中,VF OHCA的发病率大幅下降,而非可电击性OHCA的发病率则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在20年时间里,整体和按心律分层的生存率均未改变。
近期,发表在JAMA Cardiology杂志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McBride等人对西雅图及周边金县地区2001年至2020年间OHCA的发病率及临床结局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含25,118名由EMS处理的成年人,探索成人OHCA的发生率和结果是否存在时间变化。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01-2020年间金县18岁及以上的、由EMS治疗的OHCA患者,排除了17岁及以下、由金县外EMS机构主要治疗以及创伤导致的OHCA患者。数据来源于EMS系统维护的OHCA注册表,包括从调度记录、EMS报告、除颤器记录、医院记录和州颁发的死亡证明中收集的信息,并按照Utstein数据定义进行组织。研究的主要暴露因素为OHCA的发生率和临床结果,发生率计算为每年每10万人中的事件数,并按性别、年龄组和初始心律分层,变化以平均年度变化(AAC)百分比估计。通过泊松回归评估发生率和存活出院的时间趋势。
结果显示,在20年研究期间,共发生25118起OHCA事件,总体发生率为每年每10万人81.3例,其中可电击OHCA为20.9例,非可电击OHCA为59.8例。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65岁及以上人群发生率高于18-64岁人群。整体上未发现OHCA发生率的线性时间变化,但不同初始心律和人口统计特征的亚组存在差异。
可电击心律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2001年28.6例,2020年17.9例;AAC为-2.3%),而非可电击心律的发生率变化不明显(2001年59.8例,2020年63.7例;AAC为0.3%)。65岁及以上人群的OHCA发生率下降(2001年382.9例,2020年257.4例;AAC为-2.2%),而18-65岁人群的发生率上升(2001年43.2例,2020年49.4例;AAC为0.9%)。
图:OHCA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分析
OHCA患者存活出院率从2001-2005年的14.7%上升至2016-2020年的18.9%(P<0.001)。可电击OHCA患者的存活率从2001-2005年的35%上升至2016-2020年的47.5%(P<0.001);非可电击OHCA患者的存活率从2001-2005年的6.4%上升至2016-2020年的10.1%(P<0.001)。院前复苏(存活至入院)和院内存活(入院患者中的出院率)均随时间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旁观者心肺复苏(CPR)的比例从2001-2005年的55.5%上升至2016-2020年的73.9%,非EMS人员早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比例从2.2%上升至10.9%(P<0.001),这些变化与结果的改善相对应。
图:西雅图与金县居民长期生存率的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总体OHCA发生率随时间并未发生改变,但在不同年龄和初始心律的亚组中存在差异,可电击心律和老年人群的发生率下降,而非可电击心律发生率未改变,年轻人群(18-65岁)的发生率上升。OHCA的急救结果总体上随时间改善,无论是可电击还是非可电击心律亚组均如此。这种改善与社区响应者、院前和医院医疗服务的有利趋势相对应。本研究强调了OHCA仍然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并表明通过严谨的科学和循证的实施,推进预防和复苏策略的必要性。
原始出处
McBride O, Poel A, Counts CR, et al. Temporal Patterns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cidence and Outcome.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July 16, 2025. doi:10.1001/jamacardio.2025.2247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4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