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 Psychiatry:通过流形学习和网络分析揭示精神分裂症与双相I型障碍的差异性精神病症状
2025-06-10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如意志缺乏)为核心,其症状网络连接较弱;双相I型障碍则分为两个簇群,阳性症状(如偏执妄想)在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且连接更强。意志缺乏与精神分裂症的不良临床结局显著相关。
精神病症状的复杂性一直是精神病学领域的核心挑战之一,尤其是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I型障碍这两种疾病中,症状的重叠使得临床鉴别诊断尤为困难。本研究通过流形学习和网络分析技术,深入探讨了这两种疾病在精神病症状表现上的差异。研究纳入了555名参与者,其中282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273名为双相I型障碍。通过韩国版遗传学研究诊断访谈(DIGS)收集症状数据,并采用均匀流形近似与投影(U-MAP)降维技术和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了症状的分布模式及其相互关系。
在方法上,研究首先对18种精神病和焦虑相关症状进行了二进制编码(存在或不存在),随后利用U-MAP将高维症状数据降至二维空间,以可视化症状的整体分布模式。支持向量机(SVM)被用于基于降维后的坐标预测症状的存在与否,结果显示阴性症状(如意志缺乏、缄默症和快感缺失)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明确的分类边界。网络分析则通过弹性网方法构建症状网络,计算了卡茨中心性、介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强度中心性等指标,以评估症状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此外,研究还通过自助法和网络比较测试(NCT)验证了网络的稳定性和组间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在流形空间中呈现单一簇群,且阴性症状(尤其是意志缺乏)在网络分析中占据核心地位。意志缺乏在卡茨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中得分最高,表明其对其他症状具有广泛影响。临床数据分析进一步表明,伴有意志缺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常使用氯氮平,疾病恶化率更高,缓解率更低,且病情更为严重。相比之下,双相I型障碍患者的症状在流形空间中分为两个簇群,其中一个簇群以精神病性症状的高发为特征。网络分析显示,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网络连接更强,且阳性症状(如偏执妄想和牵连观念)在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然而,阴性症状在双相I型障碍中未与其他症状形成显著关联,这与精神分裂症中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发现不仅证实了阴性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核心地位,还揭示了双相I型障碍中阳性症状的强关联性。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可能需要针对阴性症状(如意志缺乏)设计独立干预策略,而双相I型障碍的治疗则需关注阳性症状的整体调控。此外,研究还提示传统的诊断分类可能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症状模式的连续性和动态变化。尽管研究存在横截面设计、症状二元化等局限性,但其通过多维度分析方法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I型障碍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神病症状的复杂性一直是精神病学领域的核心挑战之一,尤其是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I型障碍这两种疾病中,症状的重叠使得临床鉴别诊断尤为困难
17 举报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网络分析# #双相I型障碍#
26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