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

2025-03-03 神经科学论坛 神经科学论坛 发表于陕西省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致命神经疾病,尚无根治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延缓病程等方面有优势,西医有靶向药物等进展,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等干预,两者结合未来需深化研究、积累循证证据,以推进精准协同治疗。

论坛导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罕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但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延缓病程、改善生活质量。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致命性神经系统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59/10万人·年,中国标化发病率略高(1.62/10万人·年)。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但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靶向病理机制与整体调节的协同作用,在延缓病程、改善症状及提升生存质量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中西医结合的创新模式及其临床应用潜力。

西医治疗进展

靶向药物治疗

利鲁唑与依达拉奉:作为传统药物,利鲁唑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延缓神经元损伤,依达拉奉则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两者仍是中国ALS治疗的主流药物。

基因靶向疗法:

针对SOD1基因突变的ASO药物Tofersen于2023年获FDA加速批准,其通过鞘内注射降低毒性蛋白水平,显著减少神经元损伤标志物(NfL)。

其他在研基因疗法包括靶向C9orf72、FUS等基因的ASO药物,以及基于AAV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如SNUG01、RJK002),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神经炎症与代谢调控

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如NurOwn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再生,但Ⅲ期临床试验因疗效证据不足未获FDA支持,需进一步优化。

代谢调节剂:如金纳米晶体CNM-Au8通过增强细胞能量代谢促进神经修复,海藻糖(SLS-005)通过促进自噬清除蛋白聚集,均处于Ⅱ/Ⅲ期试验阶段。

康复与技术支持

脑机接口(BCI):基于神经活动的语音接口技术显著提升患者交流速度(达62词/分钟),改善生活质量。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通过调节皮质脊髓兴奋性,改善肌力与神经可塑性,临床试验显示其可降低血清NfL水平并延长生存期。

中医治疗特色与创新

辨证施治与中药制剂

中医以“痿证”论治ALS,强调脾肾亏虚、痰瘀阻络的病机,常用补益脾肾、活血通络类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加减)。

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

机制融合:西医主导的病理干预与中医整体调理结合,例如在急性期使用利鲁唑控制病情,稳定期辅以针灸、推拿改善运动功能。

临床路径优化:通过“中医进病房”“床旁康复”等模式,实现康复早期介入。例如,针灸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吞咽障碍和肢体活动能力。

针刀技术:融合针灸与微创手术优势,针对腰椎疾病和肌张力异常患者,快速缓解疼痛并恢复神经功能。

  • 推拿与穴位贴敷:适用于ALS早期患者,通过刺激特定经络延缓肌肉萎缩进程。

图片

中西医结合的未来方向与挑战

精准化与个体化治疗

基因分型指导下的靶向药物(如Tofersen)与中医体质辨识结合,可优化治疗方案。例如,SOD1突变患者接受ASO治疗的同时,辅以健脾益气中药增强机体耐受性。

分期联合策略

急性期以西药(利鲁唑/依达拉奉)控制炎症与氧化应激,稳定期辅以中药调理(如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与针灸,临床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组ALSFRS-R评分下降速率降低30%

临床试验与循证医学支持

当前多数中医疗法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数据,需加强循证研究。长沙市第四医院通过建立中西协同示范科室,推动中医适宜技术的标准化评估。

多学科协作与技术创新

  • 整合神经内科、康复科、中医科及生物工程团队,开发“药-针-械”联合疗法。例如,BCI技术结合中医情志调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 针对SOD1、C9orf72等突变开发ASO药物,并同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如湿热质、气虚质),制定“一患一策”方案。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ALS通过优势互补,在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症状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展现出独特潜力,基因靶向药物与中医整体调控的互补性为突破治疗瓶颈提供新思路。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机制研究、优化临床路径,并通过多中心合作积累高质量循证证据,推动ALS诊疗迈入“精准中西医协同”的新阶段。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4391, encodeId=29302254391f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b41810601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 <a href='/topic/show?id=3720225482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中西医结合#</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2548, encryptionId=37202254826, topicName=中西医结合), TopicDto(id=81060, encryptionId=eb418106018, topicName=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r 03 15:59:39 CST 2025, time=2025-03-03,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2023AANEM:依达拉奉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程的影响

在接受依达拉奉和利鲁唑治疗的患者中,ALSFRS-R评分和FVC的下降幅度较低,但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Nature Medicine:血浆外泌体:揭示额颞叶痴呆(FTD)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分子诊断新标志物

该研究表明,血浆EV中的TDP-43和3R/4R Tau比例可以作为FTD、FTD谱系疾病和ALS的分子诊断标志物,为监测疾病进展和临床试验中的目标实现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EBioMedicine:表观遗传年龄加速与职业暴露、性别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存活率相关

此次研究揭示了EAA在ALS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ALS的发病机制和进展。

《柳叶刀·神经病学》:法舒地尔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研究

此次研究的结果为法舒地尔在ALS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证据。虽然目前的数据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但MUNIX评估结果提示法舒地尔可能具有延缓ALS病情进展的潜力。

NEUROPATHOLOGY AND APPLIED NEUROBIOLOGY: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外周血的RNA测序揭示了不同的分子亚型

本文发现表明,外周血RNA-seq可以识别诊断生物标志物并区分ALS患者的分子亚型,然而,其预后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The Lancet Neurology》:法舒地尔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研究

ROCK-ALS研究为法舒地尔作为一种潜在治疗ALS的新药提供了初步证据。研究不仅证明了法舒地尔在ALS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还提示该药物可能具有延缓疾病进程的效果。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脑脊液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该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干细胞治疗ALS的潜在机制,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ALS治疗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

举杯无力、脚步蹒跚,这种罕见病竟偷走了他的美好人生

38 岁的王先生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介绍了 ALS 相关知识,包括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等,强调虽无法治愈,但可通过综合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BMC Neurology: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干燥综合征1例

目前ALS的治疗选择仍然有限,积极处理并发的可治疗条件对优化患者的症状表现和提高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检测准确率高达 97%!Nature介绍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miRNA血液生物标志物

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组包含八个微小RNA的生物标志物,能够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识别ALS患者,为ALS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