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
2025-03-03 神经科学论坛 神经科学论坛 发表于陕西省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致命神经疾病,尚无根治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延缓病程等方面有优势,西医有靶向药物等进展,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等干预,两者结合未来需深化研究、积累循证证据,以推进精准协同治疗。
论坛导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罕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但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延缓病程、改善生活质量。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致命性神经系统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59/10万人·年,中国标化发病率略高(1.62/10万人·年)。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但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靶向病理机制与整体调节的协同作用,在延缓病程、改善症状及提升生存质量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中西医结合的创新模式及其临床应用潜力。
西医治疗进展
靶向药物治疗
利鲁唑与依达拉奉:作为传统药物,利鲁唑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延缓神经元损伤,依达拉奉则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两者仍是中国ALS治疗的主流药物。
基因靶向疗法:
针对SOD1基因突变的ASO药物Tofersen于2023年获FDA加速批准,其通过鞘内注射降低毒性蛋白水平,显著减少神经元损伤标志物(NfL)。
其他在研基因疗法包括靶向C9orf72、FUS等基因的ASO药物,以及基于AAV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如SNUG01、RJK002),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神经炎症与代谢调控
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如NurOwn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再生,但Ⅲ期临床试验因疗效证据不足未获FDA支持,需进一步优化。
代谢调节剂:如金纳米晶体CNM-Au8通过增强细胞能量代谢促进神经修复,海藻糖(SLS-005)通过促进自噬清除蛋白聚集,均处于Ⅱ/Ⅲ期试验阶段。
康复与技术支持
脑机接口(BCI):基于神经活动的语音接口技术显著提升患者交流速度(达62词/分钟),改善生活质量。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通过调节皮质脊髓兴奋性,改善肌力与神经可塑性,临床试验显示其可降低血清NfL水平并延长生存期。
中医治疗特色与创新
辨证施治与中药制剂
中医以“痿证”论治ALS,强调脾肾亏虚、痰瘀阻络的病机,常用补益脾肾、活血通络类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加减)。
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
机制融合:西医主导的病理干预与中医整体调理结合,例如在急性期使用利鲁唑控制病情,稳定期辅以针灸、推拿改善运动功能。
临床路径优化:通过“中医进病房”“床旁康复”等模式,实现康复早期介入。例如,针灸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吞咽障碍和肢体活动能力。
针刀技术:融合针灸与微创手术优势,针对腰椎疾病和肌张力异常患者,快速缓解疼痛并恢复神经功能。
-
推拿与穴位贴敷:适用于ALS早期患者,通过刺激特定经络延缓肌肉萎缩进程。
中西医结合的未来方向与挑战
精准化与个体化治疗
基因分型指导下的靶向药物(如Tofersen)与中医体质辨识结合,可优化治疗方案。例如,SOD1突变患者接受ASO治疗的同时,辅以健脾益气中药增强机体耐受性。
分期联合策略
急性期以西药(利鲁唑/依达拉奉)控制炎症与氧化应激,稳定期辅以中药调理(如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与针灸,临床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组ALSFRS-R评分下降速率降低30%
临床试验与循证医学支持
当前多数中医疗法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数据,需加强循证研究。长沙市第四医院通过建立中西协同示范科室,推动中医适宜技术的标准化评估。
多学科协作与技术创新
-
整合神经内科、康复科、中医科及生物工程团队,开发“药-针-械”联合疗法。例如,BCI技术结合中医情志调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
针对SOD1、C9orf72等突变开发ASO药物,并同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如湿热质、气虚质),制定“一患一策”方案。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ALS通过优势互补,在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症状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展现出独特潜力,基因靶向药物与中医整体调控的互补性为突破治疗瓶颈提供新思路。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机制研究、优化临床路径,并通过多中心合作积累高质量循证证据,推动ALS诊疗迈入“精准中西医协同”的新阶段。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中西医结合#
3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