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 Cancer J Clin:外阴癌与阴道癌诊疗新进展,从 HPV 致癌路径到多学科精准治疗策略
2025-07-19 吾乃喵大人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文系统解析了两癌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点、最新分期标准、诊断流程及综合治疗策略。
研究亮点
- 明确外阴癌发病机制的异质性,强调HPV相关与非相关两条致癌路径及其临床意义。
- 全面详述外阴及阴道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和分期,强调分子检测和影像学的价值。
- 回顾并更新外阴、阴道癌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及新兴细胞治疗手段,展望未来精准治疗方向。
外阴癌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2.7例,虽多见于60岁以上女性,但年轻患者发病率也在上升。两条主致癌路径分别为HPV相关型(多发于年轻患者)与非HPV相关型(常伴慢性皮肤病如苔藓样硬化症)。HPV型预后相对较好。阴道癌更罕见,仅占女性癌症的1%以下,但同样多与HPV感染有关。两种癌症的诊治长久以来因病例稀少,数据依赖回顾性研究或与宫颈癌治疗经验类比,急需系统性、规范化管理方案。此外,手术相关并发症(如淋巴水肿、伤口愈合不良)和治疗对患者身体形象及性功能的影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尽管HPV疫苗有望长期降低发病率,短期内仍需优化治疗方案,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
本文基于发表在权威肿瘤学期刊的综述文章,系统解析了两癌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点、最新分期标准、诊断流程及综合治疗策略。研究指出,外阴癌约90%为鳞状细胞癌,且多与HPV感染密切相关,阴道癌亦呈现类似HPV驱动趋势。尽管手术为一线治疗,但当肿瘤局部晚期或无法手术时,放化疗成为重要手段。当前晚期或复发患者系统治疗选择有限,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前景广阔。围绕临床路径,文章提出了详细诊治算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诊断与病理学进展
外阴癌主要起源于多个部位,包括大小阴唇、阴蒂、前庭和尿道口。WHO2020版病理分类强调,鳞状细胞癌根据HPV相关性分为两大类:HPV相关型和非相关型,其中后者预后较差。p16免疫组化为HPV感染可靠替代指标。其他少见病理型包括外乳腺样腺癌、基底细胞癌、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和肉瘤。
阴道癌组织学与宫颈类似,鳞状细胞癌居多,其中75%–85%为HPV感染引起。少数为腺癌,包括宫内二乙基stil bestrol暴露相关的清晰细胞类型。由于两癌病理亚型差异涉及预后及治疗,均建议分子检测和详细报告。
分期及影像评估
202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更新了外阴癌和阴道癌分期,与AJCC第八版TNM系统协调。外阴癌主要局限生长,先累及腹股沟淋巴结,后至盆腔淋巴结。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需高分辨率MRI及超声辅助诊断,PET-CT或增强CT用于淋巴结及远处器官筛查。
阴道癌淋巴引流复杂,上段累及盆腔结节,下段多累及腹股沟结节,肿瘤位置决定淋巴转移路径。MRI为首选影像,局部及邻近器官侵犯鉴别尤具优势,PET-CT辅助评估淋巴及远处转移。
外阴癌早期治疗
手术为主,针对肿瘤切除与腹股沟淋巴结分期。IA期(单瘤,≤2cm,浸润深度<1mm)可免除淋巴结手术。肿瘤>2cm需行淋巴结清扫。当前推荐切口分离技术替代传统联合切除,降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宽边切除建议1–2cm,但考虑邻近敏感结构,3mm可接受。腹股沟淋巴结阳性患者,尤其多人转移,强调补充放疗(总剂量45–66Gy,适时加量利于局部控制)。腹股沟淋巴结阴性者可选择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精确分期减少过度治疗。
外阴癌晚期治疗
针对局部晚期或不可切除肿瘤,建议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及化疗方案由患者耐受度决定,多中心研究显示此法有效避免根治性摘除术,降低手术创伤。
阴道癌治疗
一期上段肿瘤,广泛局部切除或阴道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为佳。放疗(外照+近距离放疗)常用于不能手术者或辅助治疗。多期局部晚期及中低段肿瘤优先放化疗治疗,复发者考虑盆腔摘除术。化疗以铂类联合紫杉醇为主,且建议联合免疫治疗。
复发与转移患者系统治疗
当前仅基于少量II期临床试验及回顾数据用于指导。铂类联合紫杉醇仍是标准方案,免疫疗法(pembrolizumab, nivolumab)在PD-L1阳性者显示获益,尤其借鉴宫颈癌最新进展。靶向药物(EGFR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等)潜力待临床试验验证。TCR基因工程与HPV靶向疫苗代表未来新方向。
黑色素瘤与肉瘤的管控
阴道、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继发预后差,手术以局部切除为主,考虑淋巴分期活检;免疫治疗已成为辅助及晚期治疗的重要手段。肉瘤类罕见类型需综合影像组化及基因分析,手术为基础,结合新辅助放化疗及个性化靶向治疗。
总之,该综述首次系统融合外阴阴道癌多学科治疗理念,强调基于分子病理的精准诊疗策略,揭示并详解前沿临床试验动态及管理新进展。尤其强调HPV感染的双重致癌途径对临床分型及治疗决策的影响,为临床路径提供循证依据。伴随免疫治疗、靶向药物与细胞治疗的兴起,提升晚期患者预后成为可能。文章对未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提供了明确方向,呼吁加强HPV疫苗覆盖以实现预防效果,解决罕见癌种诊治难题。
原文出处
Nogueira‐Rodrigues AN, Oonk MHM, Lorusso D, Slomovitz B, Leitão MM Jr, Baiocchi 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vulvovaginal cancers. CA Cancer J Clin. 2025;1-26. doi:10.3322/caac.7001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阴道癌#
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