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伞状荟萃分析:HBV或HCV病毒感染显著增加肝癌风险,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风险

2025-02-21 雨露肝霖 雨露肝霖 发表于陕西省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的王海彪主任团队发表了全面分析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的伞状荟萃研究表明,HBV或HCV感染显著增加肝细胞癌风险,抗病毒治疗则可有效降低风险。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约占全球肝癌病例的90%。肝癌全球年新发病例约87万例,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六位;死亡病例达76万例,位列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第三位。在我国,肝癌的疾病负担尤为沉重,年新发病例约37万例,占全球近半数,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四位;年死亡病例数32万例,位居我国癌症死亡率第二位。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肝癌,了解其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近期,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的王海彪主任团队在Annals of Medicine发表了全面分析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的伞状荟萃研究表明,HBV或HCV感染显著增加肝细胞癌风险,抗病毒治疗则可有效降低风险。

图片

研究方法

检索包括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数据库从建库到2024年12月的随机对照试验或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或荟萃分析,以系统评估与肝细胞癌发病率相关的非遗传危险因素。研究团队采用AMSTAR工具对纳入的荟萃分析进行了方法学质量评估。根据证据类别标准,将证据强度分为五个等级:I类(令人信服的证据)、II类(高度提示性证据)、III类(提示性证据)、IV类(弱证据)和V类(非显著性发现)。

研究结果

最终纳入175项荟萃分析(6项RCT荟萃分析),确定了101个肝细胞癌发病率的危险因素。其中73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48个与肝细胞癌风险增加有关,25个与肝细胞癌风险降低有关。31个风险因素(占总数的30.7%)被归类为I类、II类或III类证据。其中,8个与HBV或HCV有关,强调了病毒病因在肝细胞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01 HBV或HCV感染显著增加肝癌风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癌症风险

汇总多个荟萃分析结果显示,HBV感染人群的肝细胞癌风险增加12.5倍(II类证据),获得HBsAg清除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降低70%II类证据)。较高的HBsAg水平、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或HCV共感染与肝细胞癌风险增加相关(II类证据)。

HCV感染人群的肝细胞癌风险增加11.2倍(II类证据),抗病毒治疗可将肝细胞癌风险降低60.8%II类证据),持续病毒学应答使肝细胞癌风险降低79.7%I类证据)。

图片

图1:病毒相关危险因素

02 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糖尿病等疾病显著增加肝细胞癌风险

汇总多个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增加90%II类证据),减重手术可将肥胖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降低37%(II类证据)。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增加88%II类证据),其中肝酶升高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增加192%(II类证据)。糖尿病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增加131%II类证据),使用二甲双胍可将肝细胞癌风险降低41%(II类证据)。

03 吸烟、男性及高龄者肝细胞癌风险增加

汇总多个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吸烟者的肝细胞癌相关风险增加55%(I类证据),男性发生肝细胞癌风险比女性高145%(II类证据),高龄者肝细胞癌相关风险增加81%(II类证据),O型血的肝细胞癌相关风险降低24%(III类证据)。饮用咖啡者的肝细胞癌相关风险降低47%(II类证据),健康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II类证据)、膳食途径阻止高血压饮食(III类证据)]也可降低肝细胞癌相关风险。

肝霖君有话说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肝癌负担依然严重。这项伞状综述首次全面而系统的汇总了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及其证据强度。研究表明HBV和HCV感染是肝细胞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癌防控尤为重要。其中获得HBsAg清除的慢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显著降低,与既往研究一致相关链接一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的治疗方案是当前实现HBsAg清除的最佳选择。慢乙肝患者应积极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追求HBsAg清除,最低化肝癌发生风险,改善远期结局。除了病毒感染,生活方式同样对肝癌的发生有着深远影响。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类疾病也会显著增加肝癌风险,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适当的药物干预,可有效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参考文献: 

Wang J, Qiu K, Zhou S, et al. Risk factor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 umbrella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 Med. 2025 Dec;57(1):245553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2975, encodeId=a48422529e50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5a81364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774e856e2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HCV#</a> <a href='/topic/show?id=f9d08524b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HBV#</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24, encryptionId=f9d08524be, topicName=HBV), TopicDto(id=8567, encryptionId=774e856e22, topicName=HCV), TopicDto(id=81364, encryptionId=735a81364b7, topicName=肝细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Feb 21 15:21:54 CST 2025, time=2025-02-21,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2-21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Cell Discov:复旦大学樊嘉等团合作发现基质结构和成纤维细胞亚群对肝细胞癌结局产生相反的影响

该研究通过将病理图像分析与空间蛋白质组学相结合,研究揭示了肝细胞癌(HCC)中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两种基质原型。

2025ASCO GI丨艾托组合抗体+贝伐一线治疗uHCC

2025 年 ASCO GI 会聚焦胃肠肿瘤,华西毕锋团队 “艾托组合一线治不可切肝癌” 成果入选。研究表明该组合毒性可耐受、疗效有潜力,7.5mg/kg QL1706 联合更优。

杨永平教授:肝细胞癌门脉高压症临床救治新认知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杨永平教授分享了《肝细胞癌门脉高压症临床救治新认知》精彩报告。肝癌在线/肝胆相照平台特将精华部分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肝细胞癌的治疗突破,刊登在《柳叶刀》的研究证实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PD-1的强势疗效!

本文是一项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的研究,对于不可切除的非转移性肝细胞癌,将派姆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和TACE组合,以探索是否能最大化治疗的效果。

电子科技大学张坤教授团队Biomaterials:纳米医学解锁射频动力学疗法用于肝细胞癌不完全射频消融后重塑免疫抑制微环境

肝细胞癌射频消融存在不完全消融致肿瘤复发转移问题,电子科技大学与复旦大学团队合成 P@Fe SAZ,解锁射频动力疗法,经多手段验证其能产 ROS、杀伤癌细胞、重塑免疫环境及抗转移。

J Hepatol:复旦大学研究团队表明SGK1的缺失通过促进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的抵抗支持肝细胞癌中的转移定植

该研究表明SGK1的缺失通过促进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的抵抗支持肝细胞癌中的转移定植。

特别关注|肝细胞癌仑伐替尼耐药的分子机制

本文旨在总结和阐明仑伐替尼耐药相关基因和通路,深化临床工作者对其耐药机制的理解,为改善仑伐替尼耐药性提供潜在靶点。

Radiology:基于CT和MRI的与早期肝细胞癌快速生长相关的影像学因素评估

由于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 - RADS)分类可为肝细胞癌(HCC)提供预后信息,肝细胞癌(HCC)的生长速率在不同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 - RADS)分类中可能存在差异。

European Radiology :早期反应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选择性内放疗生存率中的预后价值

传统的基于肿瘤大小的评估标准,如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并不理想,因为在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后肿瘤大小变化存在延迟,往往早期坏死效应先出现,而可测量的肿瘤大小缩小随后才发生。

肿瘤缓解患者比例翻4倍,还延长生存期!《柳叶刀》子刊:新药联合标准治疗,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中,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增加tiragolumab或更具有临床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