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 Pressure:美国成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趋势多样化,彰显社会经济及共病影响

2025-06-14 梅斯小智 梅斯原创 发表于威斯康星

该研究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分析了1999-2020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趋势,发现ACEI、ARB、CCB使用率增长,利尿剂使用率下降,且药物使用存在显著的社会经济、年龄、种族和共病差异。

Highlight

  • 1999年至2020年间,美国高血压成人患者中,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及CCB(钙通道阻滞剂)使用率持续增长,而利尿剂使用率则总体下降。
  • 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在2010年前显著上升,随后保持高位趋于稳定。
  • 降压药物使用存在显著群体差异,社会经济地位、年龄、种族及共病情况均显著影响不同药物的应用趋势。

一、研究概述

近期发表于权威期刊《Blood Pressure》的一项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长达20多年数据(1999-2020)的荟萃性分析,系统揭示了美国成人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趋势。研究聚焦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SES)及伴随疾病对降压药物选择的影响,涵盖ACEI、ARB、β受体阻滞剂(BB)、CCB及利尿剂(DU)五类药物的历史演变和人口学差异。该研究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团队完成,填补了长期动态观察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多维社会经济和共病因素关联的空白,对政策制定与临床用药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研究背景及问题

高血压作为全球范围内负担最重的心血管风险因素,管理依赖于多类别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过去数十年,中国及发达国家在血压控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然而药物选择多受患者性别、年龄、种族、经济水平和共病状态等因素影响,这不仅影响单一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关联整体血压控制率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当前文献较少对上述多维社会经济状态及共病情况下抗高血压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全面、长期的追踪与分析,限制了个体化用药策略的制定与优化。

三、研究方法概述

本研究利用1999年至2020年历时10个NHANES调查周期数据,纳入18221例18岁及以上确诊高血压且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成年人。通过标准问卷调查和药物核实,获取了患者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指标(收入贫困比、教育水平、婚姻状态等)及疾病共病情况(糖尿病冠心病心衰、慢性肾病等)。主要评估了ACEI、ARB、BB、CCB和DU的使用率及其趋势变化,采用加权统计分析及逻辑回归检验线性与二次趋势的显著性。

四、研究结果

基线人口学及共病分布(表1)

变量 总数(N=18,221) 比例(%)
性别 女性 54.88%
年龄分组 ≥65岁 45.14%
年龄分组 18–44岁 11.52%
年龄分组 45–64岁 43.34%
种族 白人 73.20%
种族 黑人 13.17%
种族 墨西哥裔 4.24%
种族 其他 9.39%
婚姻状态 同居/已婚 62.77%
收入贫困比 ≤100% 11.36%
收入贫困比 100%–299% 36.30%
教育水平 大学及以上 52.80%
血压控制率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62.74%
共病 糖尿病 31.66%
共病 冠心病 11.31%
共病 心力衰竭 8.10%
共病 慢性肾病 28.95%
共病 高脂血症 80.02%

 

抗高血压药物使用趋势(图1)

ACEI的使用率从1999年的26.18%上涨至2016年的37.65%,之后略降至2020年的32.76%(二次趋势显著,p=0.024)。ARB使用率稳步上升,由1999年的10.36%增至2020年的26.57%(二次趋势p<0.001)。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自1999年的28.98%增加至2010年的42.50%,随后在2011-2020年间维持约40%水平(二次趋势p<0.001)。钙通道阻滞剂使用率温和上升,由16.70%增至20.46%(线性趋势p<0.001)。利尿剂使用率呈先升后降趋势,从1999年的32.70%升至2004年的36.62%,随后下降至2020年的26.34%(二次趋势p=0.009)。

Fig1 抗高血压药物数量及类型1999-2020年变化趋势

不同人口学特征分层的药物使用趋势

  • ACEI在45-64岁年龄组的使用率在2016年达到顶峰(44.25%),之后下降至2020年的34.74%。白人和墨西哥裔患者ACEI使用率先增后降,但整体保持较高水平。
  • ARB使用率在各年龄组均呈上升态势,低收入组(≤100%贫困比)自1999年的5.3%增至2008年的近20%,之后趋于平稳。不同教育水平和种族中ARB使用持续增长。
  • CCB使用率在女性和低收入患者中持续上升,黑人患者的CCB使用率波动后呈上升趋势(由1999年的29.23%上升至2020年的36.80%)。
  • BB使用在65岁及以上人群快速上升(26.60%升至51.18%),随后小幅下降。低中收入及白人、黑人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 DU使用在女性和45-64岁组内下降明显,男患者先升后降。老年患者DU使用(≥65岁)2016年后显著下降。

共病影响下的药物使用趋势

伴糖尿病者,ACEI使用率先升后降,ARB和CCB使用率持续上升,BB使用率先升后稳定,DU使用率下降明显。冠心病及心衰患者以BB使用高峰为显著特征,且使用率大幅增长,远超其他药物。慢性肾病患者CCB使用率上升显著,而DU使用率有所下降但依然高于其他人群。

五、研究意义与价值

本研究基于全国代表性大样本,系统性揭示了美国成人高血压患者中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多维动态演变。研究突出社会经济地位、年龄、种族及共病对降压药物处方选择的综合作用,这对于优化个体化治疗路径、减少治疗不平等、提升血压控制率具有极大参考价值。

从临床视角看,ACEI、ARB及CCB使用率的稳步提升符合当前多指南的推荐,反映了这些药物在减少心血管事件及器官保护中的优势被逐步认可;利尿剂使用率的逐渐减少,则可能与其潜在代谢副作用和部分人群耐受性相关。同时,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和心衰患者的高使用率强调了其特殊的心脏保护作用,但其在非心脏适应症患者中的稳定高使用率亦提示了临床应用的复杂性。

社会经济因素对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影响,亦提示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及患者教育在提升血压控制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药物选择应结合患者的种族背景、收入水平与共病特征,以达成更精准和周全的管理策略。

六、梅斯编辑点评

梅斯小编点评:本研究以国家级健康调查为依托,时长达20余年,综合分析了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演变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和共病状态的关联,具有极高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指导意义。未来研究可继续深化药物剂量、联合治疗模式以及药物依从性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目标器官损伤指标开展深入的纵向随访,以推进高血压的精准药物治疗。此外,加强对边缘群体和低收入患者用药公平性的研究,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促进健康公平。

七、参考文献

  1. Wang J, Ye Y, Chen X, Hu X, Peng Y. Diverse trends in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usage among U.S.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b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comorbidities, 1999–2020. Blood Pressure. 2025;34(1):2506081. doi:10.1080/08037051.2025.2506081.
  2. Mills KT, Stefanescu A, He J. The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ypertension. Nat Rev Nephrol. 2020;16(4):223–237. doi:10.1038/s41581-019-0244-2.
  3. Williams B, Mancia G, Spiering W, et al. 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 2018;36(10):1953–2041. doi:10.1097/HJH.0000000000001940.
  4. Whelton PK, Carey RM, Aronow WS, et al. 2017 ACC/AHA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Hypertension. 2018;71(6):e13–e115. doi:10.1161/HYP.0000000000000065.

原始出处

Blood Pressure, 2025, VOL. 34, NO. 1, 2506081, DOI: 10.1080/08037051.2025.2506081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 Medicine:未控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与全因痴呆的关联,一项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评估的整群随机试验

该研究是全球首个发现降压显著减少全因痴呆风险的随机对照研究,对高血压防治及减轻全球痴呆疾病负担具有深远意义。

4种热门减重饮食,对血压影响解密!第二种争议最大……

研究表明,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间歇性禁食、生酮等饮食模式可减重降压,需依人群选择,同时控隐形盐。

JCI:动脉血管壁上的“隐形手”——表观遗传调控在高血压及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可塑性调控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Mangum等基于大数据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明确了JMJD3位点DNA变异在高血压中的致病机制,丰富了高血压分子发病学内涵。

JAMA:治疗高血压,一针管半年!长效RNAi降压疗法联合用药,额外降压12 mmHg

KARDIA-2研究结果表明,在未受控制或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zilebesiran与常用口服降压药联用3个月治疗,相比于安慰剂联合用药,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显著多降低4.5~12.1 mmHg

Circulation:华东师范大学李洪林等揭示了高血压治疗新靶点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针对TRPV4-RhoA-RoGDI1轴的RhoA信号抑制的新模式,为未来的抗高血压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提出了针对具有挑战性的Rho GTP酶的创新策略。

【慢病】干货 |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降糖药物选择

我国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者多,心血管风险高,一般降压目标<130/80 mmHg,药物选择有 ACEI、ARB 等,降糖药首选改善心血管结局的新型药。

JAMA:治疗高血压,一针管半年!长效RNAi降压疗法联合用药,额外降压12mmHg

《JAMA》KARDIA-2 研究显示,zilebesiran(RNA 干扰疗法)与常用降压药联用,3 个月时降压效果显著,部分联合用药效果可持续 6 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

研究发现:得了高血压,无需吃药,吃这些东西能自愈!

最近,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的科研团队在《药理学研究——天然产物》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系统综述,评估了多种自然疗法在降压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Microbiome 蔡军/郑乐民团队通过RCT研究验证菌群移植治疗高血压疗效及相关代谢变化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首次在高血压人群中探究了健康个体肠道菌群移植治疗的潜在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