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实体瘤 CAR-T 疗法登顶 Lancet!中国团队证实CLDN18.2 靶向疗法显著延长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2025-06-0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这是全球首个针对实体瘤的CAR T细胞疗法随机对照试验。satri-cel治疗显著延长了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LDN18.2阳性晚期G/GEJ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G/GEJC)位列全球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第五位。这类癌症在晚期时治疗难度大,特别是对二线乃至后续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而言,其生存期往往极为有限。

近日,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教授团队设计主导的全球首个CLDN18.2 CAR-T胃癌随机对照研究的阳性结果正式发布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Lancet。结果显示,以靶向 CLDN18.2 的自体 CAR-T 细胞疗法Satricabtagene autoleucel(Satri-cel;亦称为CT041)显著延长了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LDN18.2阳性晚期G/GEJ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总生存期也有临床意义上的延长。令人激动的是,该研究结果也荣登 Nature 顶刊官网头条。

CAR-T 疗法,自问世以来,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可谓成绩斐然。通过对患者自身 T 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CAR-T 疗法已成功获批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多种血液类恶性肿瘤的治疗。然而,当将这一疗法应用于实体瘤时,却遭遇了重重阻碍。实体瘤复杂的微环境、缺乏特异性且安全有效的靶点等问题,使得 CAR-T 疗法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众多临床试验结果均不尽人意。

Claudin-18 isoform 2(CLDN18.2)的出现,为实体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CLDN18.2是正常组织紧密连接中重要的一种蛋白质,在多种消化道肿瘤中存在高表达,尤其在G/GEJC,约40%的患者呈中度至高度表达。目前,针对CLDN18.2的单克隆抗体佐妥昔单抗在我国获批,联合含氟尿嘧啶类和铂类药物化疗用于CLDN18.2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GEJ)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本研究是一项在中国 24 个研究中心开展的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CT041-ST-01)。患者纳入标准包括:年龄18至75岁、病理确诊的晚期G/GEJC、CLDN18.2阳性(免疫组化表达强度≥2+且阳性肿瘤细胞≥40%)、HER2阴性、至少接受过二线治疗且失败、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等。

共纳入156名患者,并以2:1比例被随机分配至satri-cel组(n=104)或医生选择治疗组(TPC)(n=52)。Satri-cel组患者接受最多三次satri-cel输注,剂量为250×10⁶细胞;TPC组患者接受医生选择的标准治疗药物(包括纳武单抗、紫杉醇、多西他赛、伊立替康或阿帕替尼),若病情进展或药物不耐受可接受后续satri-cel治疗。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22日至2024年7月29日,主要终点是由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显示,在基线特征方面,两组患者基本平衡,中位年龄均为52岁,男性占比约56%,大多数患者为胃腺癌,约70%的患者既往接受过二线治疗,约27%的患者既往接受过三线或更多治疗。

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satri-cel组中位PFS为3.25个月,TPC组为1.77个月,表明satri-cel显著延长了PFS。在总生存期(OS)方面,satri-cel组中位OS为7.92个月,TPC组为5.49个月。相比标准疗法,satri-cel 将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延长了 44%。此外,satri-cel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提高为 22%,TPC组ORR仅为4%。

无进展生存期的比较

总生存期的比较

在安全性方面,satri-cel组所有患者均发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99%的患者发生3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减少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95%的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但大多数为1级或2级;TPC组92%的患者发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63%的患者发生3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这是全球首个针对实体瘤的CAR T细胞疗法随机对照试验。satri-cel治疗显著延长了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LDN18.2阳性晚期G/GEJ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尽管satri-cel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不良事件是可控的,且未观察到长期严重不良事件。这些结果表明satri-cel有望成为这类患者的新三线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
Claudin-18 isoform 2-specific CAR T-cell therapy (satri-cel) versus treatment of physician's choice for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CT041-ST-01):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2 trial.Qi, Changsong et al.The Lancet, Volume 0, Issue 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7931, encodeId=6b61226e93195, content=#胃癌# #胃食管结合部癌# #CLDN18.2 靶向疗法# # CAR-T 疗法#,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n 04 14:58:10 CST 2025, time=2025-06-04,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04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胃癌# #胃食管结合部癌# #CLDN18.2 靶向疗法# # CAR-T 疗法#

    0

相关资讯

Nature:胃上皮突变图谱“四维解码”「eG学术观察」

本研究首次全面描绘了正常人胃上皮在不同年龄和病理状态下的体细胞突变和克隆演化景观,为后续发展分子诊断、无创监测以及理解胃癌前变演化机制提供精准数据与理论支撑。

European Radiology:多方位和俯卧位ZOOMit扩散加权成像实现远端胃癌T期的预测

由于胃的独特结构,使用多平面重建的 CT 扫描仪在评估胃解剖结构方面优于轴向成像。在传统 DWI 中,选择相位编码方向是为了尽量减少伪影和失真,这限制了成像方向的选择范围。

2025 CSCO 指南会 | 新兴药物与精准治疗:彭智教授解读2025 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

在CSCO指南会上,【医悦汇】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做客对话大咖,对本次指南更新进行了深入解读,解读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衡道丨干货】2025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 ——胃癌

本文介绍胃癌病理概念、标本处理、大体及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及分子病理检测等。分子检测含诊断、靶向治疗等标志物,NGS 可指导治疗,仍在探索中。

大咖谈 | 晚期胃癌的慢病化管理

mGPS评分系统有助于筛选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优势人群。

European Radiology:序贯双能CT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免疫化疗病理反应的纵向评价

基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仍是治疗周期内进行无创体内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Adv Sci:徐州医科大学裴冬生研究发现HIC1通过促进GSDMD诱导的胃癌细胞焦亡来抑制肿瘤进展并增强CD8+T细胞浸润

该研究揭示了胃癌中 HIC1 的显著下调,与预后不佳相关。HIC1 的过表达促进了细胞焦亡的发生。

38%胃癌患者肿瘤近乎完全消失,缓解率翻2.6倍!北肿沈琳&彭智团队:有这三种特征的人更能获益

中国早期胃癌占比低,胃食管结合部癌治疗存挑战。研究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方案较传统方案显著提高可手术局部晚期 HER2 阳性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安全性良好。

Cancer Res:中山大学蔡世荣等研究揭示了具核梭杆菌影响胃癌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疗效的机制

该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恶性进展过程中瘤内微生物群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主编推荐 ‖ 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本研究旨在分析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量化可靠的早期防治评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