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VB 北京安贞医院张晓丽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贾红梅教授团队报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Sigma-2受体/TMEM97
2025-07-16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报道了Sigma-2受体/TMEM97 (σ2R/TMEM97)可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P)诊断和评估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张晓丽教授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贾红梅教授团队在心血管领域知名期刊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发表题为“Discovery of σ2R/TMEM97 as a Novel Biomarker for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 PET Imaging and Validation Study”的原创性研究。该研究报道了Sigma-2受体/TMEM97 (σ2R/TMEM97)可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P)诊断和评估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AP的形成与发展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在斑块早期,主要表现为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形成。随着斑块进展,巨噬细胞不断增殖,分泌细胞因子、蛋白酶等炎症介质释放其他炎性碎片,进而形成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的坏死核心。存在富含脂质且呈坏死状态的核心,是高危AP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使得脂质代谢成为AP诊疗的重要靶点。σ2R/TMEM97被认为在脂质代谢和低密度脂蛋白内吞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在AP中的表达却鲜有报道。
该研究使用高脂喂养20周的ApoE-/-小鼠的主动脉样本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冠状动脉剥脱样本,行HE染色、σ2R/TMEM97免疫组化染色等分析,发现无论在斑块早期形成阶段,还是动脉粥样硬化阶段,样本中斑块所在部位的σ2R/TMEM97表达均上调。此外,将巨噬细胞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48 h后,σ2R/TMEM97表达上调。
随后,该研究使用贾红梅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与σ2R/TMEM97具有高亲和性和特异性的新型分子探针[18F]SYB-NF,对高脂喂养20周的ApoE-/-小鼠和C57BL/6小鼠行在体显像,并在显像后取出主动脉,行离体自显影、油红O染色、σ2R/TMEM97免疫组化染色等分析。结果表明,该探针能实现小鼠主动脉弓斑块的在体可视化。探针在主动脉弓的浓聚与油红O染色的阳性部位高度一致,且探针浓聚部位σ2R/TMEM97表达上调。
综上,该研究提供实验证据表明σ2R/TMEM97在AP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表达上调。基于此,σ2R/TMEM97有望成为AP诊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更重要的是,该研究利用[18F]SYB-NF进行PET/CT显像,展示了靶向σ2R/TMEM97的分子探针在体评价AP的潜力。σ2R/TMEM97 PET/CT显像或可用于AP的无创检测、疾病进展评估和疗效评价,助力AP的早期诊断、斑块进展的动态监测, 为评估新兴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策略的效果提供可视化手段。
北京安贞医院张晓丽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贾红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安贞医院助理研究员牟甜甜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王靖琦为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ATVBAHA.125.32272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Sigma-2受体#
4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