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中山大学黄斌/陈凌武/毛晓鹏/陈俊星研究发现靶向MTHFD2有望成为克服舒尼替尼耐药性的有效策略

2025-04-03 iNature iNature

该研究确定了甲烯四氢叶酸脱氢酶2(MTHFD2)这一参与一碳代谢的线粒体酶,是RCC中舒尼替尼耐药性的关键介质。

舒尼替尼是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但耐药性成为治疗晚期和转移性RCC的重大障碍。代谢重编程是RCC的一个特征,代谢过程的变化可能促成对舒尼替尼的耐药性。

2025年3月14日,中山大学黄斌,陈凌武,毛晓鹏和陈俊星共同通讯在Cancer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MTHFD2 Enhances cMYC O-GlcNAcylation to Promote Sunitinib Resistance in Renal Cel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定了甲烯四氢叶酸脱氢酶2(MTHFD2)这一参与一碳代谢的线粒体酶,是RCC中舒尼替尼耐药性的关键介质。在舒尼替尼耐药的RCC细胞中,MTHFD2表达升高,而MTHDF2缺失则恢复了对舒尼替尼的敏感性。临床样本分析显示,RCC中高表达MTHFD2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机制上,MTHFD2通过驱动叶酸循环刺激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UDP-GlcNAc)的生物合成,并促进cMYC的O-GlcNAcylation修饰。O-GlcNAcylation修饰增强了cMYC的稳定性,并促进了MTHFD2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转录。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靶向MTHFD2或细胞周期蛋白D1使肿瘤细胞对舒尼替尼敏感。此外,作者开发了一种能够高效降解MTHFD2的多肽药物,成功逆转了RCC对舒尼替尼的耐药性。这些发现揭示了MTHFD2在细胞信号传导和治疗反应中的非经典代谢功能,并阐明了单碳代谢与RCC中舒尼替尼耐药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靶向MTHFD2有望成为克服舒尼替尼耐药性的有效策略。

图片

肾细胞癌(RCC)是十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过去二十年中有所增加。尽管手术治疗是早期RCC患者的最佳选择,但约有30%的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已出现转移性疾病。不幸的是,RCC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因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不可切除RCC的可选策略。舒尼替尼仍是复发和不可切除RCC患者的一线靶向药物。然而,约10–20%的晚期RCC患者对舒尼替尼产生原发性耐药,而大多数其余患者则会在治疗6–15个月后出现获得性耐药,导致肿瘤进展。尽管先前的研究已发现许多与舒尼替尼治疗反应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但RCC中舒尼替尼耐药的生物学特征和机制仍不明确。

肿瘤代谢重编程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来促进其增殖和生长,这与肿瘤药物耐药密切相关。癌细胞赋予代谢酶非经典或非代谢性的月光功能,以调节重要的细胞活动。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RCC的特征是糖酵解和谷氨酰胺代谢增加。然而,舒尼替尼耐药RCC的代谢特征仍知之甚少。

图片

模式机理图(图片源自Cancer Research )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THFD2)是叶酸循环中的一种代谢酶,在胚胎和某些恶性肿瘤中上调,以提供支持细胞增殖所需的核苷酸。MTHFD2已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药物耐药相关,但其与肾癌中舒尼替尼耐药的关系仍不明确。

O-GlcNAcylation是由O-连接N-乙酰葡糖胺(GlcNAc)转移酶(OGT)在Ser/Thr残基上催化的翻译后修饰,参与多种癌症的发展。然而,关于O-GlcNAcylation对肾癌的调控和影响,尤其是与舒尼替尼耐药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在本研究中,作者揭示了肾癌中一碳代谢在舒尼替尼耐药中的主导作用,并证实MTHFD2可在体内外促进肾癌中舒尼替尼耐药的进展。从机制上讲,MTHFD2通过叶酸循环确保低水平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从而维持细胞内UDP-N-乙酰葡糖胺(UDP GlcNAc)和cMYC O-GlcNAcylation的水平,进而增强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和MTHFD2的转录。基于这些发现,作者开发了一种新型肽类药物,该药物利用溶酶体隔离在肾癌对舒尼替尼耐药中的生物学特征。这种肽类药物有效降低MTHFD2表达并逆转肾癌对舒尼替尼的耐药,为抗击肾癌中舒尼替尼耐药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58/0008-5472.CAN-24-005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8921, encodeId=3cc722589214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cc8865826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舒尼替尼#</a> <a href='/topic/show?id=a03d125e014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甲烯四氢叶酸脱氢酶2#</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701, encryptionId=a03d125e0142, topicName=甲烯四氢叶酸脱氢酶2), TopicDto(id=86582, encryptionId=3cc88658264, topicName=舒尼替尼)],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Apr 03 11:52:03 CST 2025, time=2025-04-0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Metabolites:代谢组学分析揭示肾细胞癌中舒尼替尼耐药的机制

代谢组学分析可能通过测量伴随癌症进展的代谢物变化来确定治疗耐药的新治疗靶点。研究人员之前对肾细胞癌(RCC)进行了整体代谢组学(G-Met)研究,发现了可能参与RCC中舒尼替尼耐药的代谢物。

Clin Cancer Res:nivolumab + ipilimumab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aRCC)患者后的无治疗生存时间(TFS)对比:来自Check- Mate 214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无论aRCC患者风险如何,与舒尼替尼组相比,采用nivolumab + ipilimumab治疗的无毒性患者的无治疗生存时间(TFS)更长。

JCO:舒尼替尼治疗携带罕见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旨在评估舒尼替尼治疗携带携带罕见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舒尼替尼表现出高反应率和持久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可接受的毒性。

ASCO GU 2024:纳武利尤单抗/卡博替尼治疗晚期肾癌优于舒尼替尼 (CheckMate-9ER 研究)

该研究结果继续支持纳武利尤单抗+卡博替尼作为既往未治疗的晚期RCC人群和关键临床亚组的标准治疗方案。

NEJM :乐伐替尼-派姆单抗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效果优于舒尼替尼

对于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乐伐替尼-派姆单抗治疗较舒尼替尼相比,在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Lancet:舒尼替尼与三种MET激酶抑制剂用于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疗效对比

MET(也称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信号是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关键驱动因子。

Lancet Oncol:纳武单抗联合卡博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长期预后

纳武单抗联合卡博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效果明显优于舒尼替尼!

Nat Med:胃肠道间质瘤二线治疗选瑞派替尼or舒尼替尼?血液ctDNA揭晓答案

在这项预先设定的探索性分析中,研究者展示了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时的KIT突变情况,并根据ctDNA分析确定的基线KIT突变状态,评估了瑞派替尼和舒尼替尼在晚期GIST患者中的疗效。

Ann. Oncol | 基于 JAVELIN Renal 101 III 期试验最终分析:阿维鲁单抗+阿昔替尼与舒尼替尼作为晚期肾细胞癌一线治疗的比较

该研究旨在比较阿维鲁单抗+阿昔替尼与舒尼替尼作为aRCC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证实了阿维鲁单抗+阿昔替尼在aRCC患者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该方案可以作为aRC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ESMO Open:晚期肉瘤样肾细胞癌采用avelumab联合阿西替尼 vs 舒尼替尼治疗的疗效

采用avelumab联合阿西替尼治疗的sRCC患者的疗效预后较采用avelumab联合舒尼替尼治疗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