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降压药、五朵金花...一文总结心血管常用药物最佳服药时间!

昨天 心血管时间 心血管时间 发表于上海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也特别强调了药物规范化应用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了合理的给药时间安排。

人体的生理节律、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疾病的发病规律,共同决定了药物的最佳给药时机。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也特别强调了药物规范化应用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了合理的给药时间安排。(文章后面有表格)

抗血小板药物怎么服用

阿司匹林:主要看剂型

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药物,其服药时间的选择往往被忽视。普通阿司匹林口服后10-20分钟即可达血药浓度峰值,但其对胃黏膜的刺激性较强,饭后服用能有效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这种剂型设计巧妙地避过了胃内的酸性环境,只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中溶解。临床实践中我发现,空腹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不仅能保证药物完整性,还能避免食物影响其在胃内的滞留时间。

图片

阿司匹林对单个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会持续到该血小板生命周期结束(约7-10天)。然而,由于人体每天会更新约10%-15%的血小板,为了维持持续的抗血小板效果,需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因此,无论早晚服用,只要坚持每日服药,其长期抗栓效果是相同的。

💡 笔者提示

临床中经常遇到患者混淆两种剂型的服用方法。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看包装上是否标注"肠溶"二字。肠溶片空腹服,普通片饭后服。更重要的是,患者必须明白阿司匹林需要每天坚持服用,不能因为"作用持续7-10天"就隔几天服用一次。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新旧P2Y12抑制剂

氯吡格雷作为前体药物,需要经过肝脏CYP2C19酶代谢激活才能发挥作用。由于其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是不可逆的,固定时间服用比严格的时间点更重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中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会显著影响氯吡格雷的疗效。

替格瑞洛则代表了P2Y12抑制剂的新发展方向。作为直接作用的可逆性抑制剂,其起效时间仅需0.5-4小时,半衰期约7.2小时。基于这一药代动力学特点,每日早晚两次给药能维持稳定的抗血小板效果。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的给药时间选择体现了时间治疗学的经典应用。人体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在夜间活性最强,这一生理特点为他汀类药物的时间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传统的短半衰期他汀如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建议睡前服用,以充分发挥对夜间胆固醇合成的抑制作用。而新一代的长半衰期他汀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由于其半衰期长达14-19小时,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固定时间服用。

JUPITER研究证实了瑞舒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价值,而该研究中的给药时间安排为每日固定时间,这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证据支持。

图片

💡 笔者提示

对于记忆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将他汀与其他需要睡前服用的药物(如某些降压药)一起服用,有助于提高依从性。记住,规律服药比严格按照理论时间更重要。

降压药物:跟着血压变化来

人体血压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血压的生物钟效应。大部分健康人群表现为"杓型血压"模式,即夜间血压较白天下降10%-20%以上。而"非杓型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较小,甚至出现夜间血压高于白天的"反杓型"模式。

图片杓型血压患者的用药策略

对于杓型血压患者,血压高峰通常出现在上午9-11点和下午16-18点。考虑到大多数降压药物在服用后2-3小时达到作用高峰,建议早上7:00左右和下午16:00-18:00分次给药,使药物作用峰值能更好地覆盖上午和下午/傍晚的血压高峰。

现代控释剂型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控释和缓释剂型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能够提供24小时稳定的降压效果。这类药物建议晨起服用,既能控制清晨血压高峰,又能维持全天血压稳定。

HOPE研究显示,雷米普利在睡前服用能更好地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这可能与其对夜间血压的控制有关。而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由于可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通常安排在睡前服用以避免白天的体位性症状。

💡 笔者提示

很多患者对"控释片"和"缓释片"的概念模糊。简单来说,这类药物就像一个"智能胶囊",能够缓慢释放药物成分。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片绝对不能掰开或咬碎服用,否则会导致药物大量释放,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压。

心衰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建议晨起给药

地高辛作为传统的正性肌力药物,在2024年心衰指南中仍占有一席之地,特别适用于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心衰患者。有趣的是,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都存在明显的昼夜差异。

研究表明,上午给药时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峰值较低,但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最大。相反,下午14:00-16:00给药虽然血药浓度峰值高,但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洋地黄药物敏感性在夜间达到高峰,夜间给药容易出现中毒反应。

因此,建议早晨服用地高辛,既能提高疗效,又能降低毒性风险。2024年心衰指南建议地高辛血药浓度维持在0.5-0.9 μg/L,不应高于1.2 μg/L。

利尿剂:看病人情况

利尿剂是心衰治疗的基础药物。对于有液体潴留证据的心衰患者,2024年指南强调应根据患者的淤血症状和体征调整利尿剂剂量。从时间角度考虑,早晨给药既能避免夜间频繁起夜影响睡眠,又能在白天活动期间发挥最佳的利尿效果。

托伐普坦作为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在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中显示出良好效果。该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口渴,上午给药有助于患者在白天补充水分,减少夜间不适。

抗心绞痛药物

心绞痛的发作存在明显的时间规律性,晨起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心绞痛发作率达到全天最高峰。这一现象被称为心血管事件的"晨峰现象",也是抗心绞痛药物时间选择的重要依据。

图片

 

β受体阻滞剂的双重考量

β受体阻滞剂既是抗心绞痛药物,也是心衰治疗的核心药物。2024年心衰指南推荐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作为HFrEF患者的标准治疗。

对于单纯冠心病患者,上午给药能有效对抗晨峰期间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而对于心衰患者,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来安排给药时间。

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等短效钙通道阻滞剂由于起效迅速,适合上午给药以应对晨峰。而氨氯地平由于其独特的超长半衰期(35-50小时)和平稳的药效学特性,每日一次固定时间服用(通常建议早晨)即可提供24小时以上的血压控制和心血管保护,其作用足以覆盖清晨的心绞痛发作风险。

CAMELOT研究证实了氨氯地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该研究中采用的是每日一次给药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特殊人群的考量

老年患者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2024年心衰指南特别强调了老年患者的治疗特殊性,包括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调整等问题。

在时间安排上,老年患者的生物钟可能发生改变,同时记忆力下降也会影响服药依从性。简化给药方案,尽可能将需要同一时间服用的药物归类管理,是提高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策略。

心衰患者

根据2024年心衰指南,HFrEF患者的核心治疗包括ARNI/ACEI/ARB、β受体阻滞剂、MRA和SGLT2i的四联疗法。这些药物的给药时间需要综合考虑:

  • ARNI/ACEI/ARB:由于可能引起低血压,建议餐后服用

  • β受体阻滞剂:通常耐受性良好,若患者有胃肠道不适,可考虑餐后服用以提高耐受性

  • MRA餐后服用,减少胃肠道刺激

  • SGLT2i(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建议早晨服用,这有助于主要降糖/利尿排钠作用发生在白天活动期,理论上可能减少夜间排尿和潜在的夜间低血糖风险

💡 笔者提示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注意其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和延缓血糖恢复的风险,应加强血糖监测和教育,但这与服药时间无直接关联。而SGLT2i的泌尿生殖道感染风险,关键措施是多饮水、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而非依赖服药时间。

心血管药物最佳服药时间总结表

药物类型

药物名称

最佳服用时间

核心依据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普通片)

饭后服用

减少胃黏膜刺激,降低胃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肠溶片)

空腹服用

避免食物影响肠溶衣完整性,确保在肠道溶解

 

氯吡格雷

固定时间(不限早晚)

不可逆结合血小板受体,不受饮食影响

 

替格瑞洛

早晚各一次

半衰期7.2小时,需要每日两次维持疗效

降脂药物

辛伐他汀、氟伐他汀

睡前服用

半衰期短,夜间胆固醇合成酶活性最强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任何固定时间

半衰期长(14-19小时),可全天维持疗效

 

贝特类药物

随餐服用

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胃肠道刺激

降压药物

控释/缓释剂型

晨起服用

24小时稳定降压,控制清晨血压高峰

 

短效降压药

早7:00和下午16:00-18:00

对抗血压昼夜节律的双峰模式

 

特拉唑嗪(α受体阻滞剂)

睡前服用

避免白天直立性低血压

洋地黄类

地高辛

早晨服用

上午生物利用度高,夜间药物敏感性强易中毒

抗心绞痛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上午服用

对抗晨峰期交感神经过度激活

 

短效钙拮抗剂

上午服用

心绞痛晨起发作率最高

 

氨氯地平

早晨(固定时间)

超长半衰期可全天覆盖,避免夜间低血压风险

心衰治疗药物

ARNI/ACEI/ARB

餐后服用

减少低血压风险,提高耐受性

 

MRA(螺内酯等)

餐后服用

减少胃肠道刺激

 

SGLT2i(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早晨服用

白天活动期发挥作用,减少夜间排尿

 

利尿剂

早晨服用

避免夜间频繁起夜,白天利尿效果最佳

 

托伐普坦

上午服用

主要不良反应为口渴,便于白天补水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143, encodeId=044222e41435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1639e734c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阿司匹林#</a> <a href='/topic/show?id=3231981537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降压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7734, encryptionId=51639e734cb, topicName=阿司匹林), TopicDto(id=98153, encryptionId=3231981537e, topicName=降压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l 20 20:05:04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185, encodeId=907022e4185eb, content=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注意其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和延缓血糖恢复的风险,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b026286625, createdName=135672_1610, createdTime=Mon Jul 21 05:47:01 CST 2025, time=17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山东省)]
    昨天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143, encodeId=044222e41435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1639e734c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阿司匹林#</a> <a href='/topic/show?id=3231981537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降压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7734, encryptionId=51639e734cb, topicName=阿司匹林), TopicDto(id=98153, encryptionId=3231981537e, topicName=降压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l 20 20:05:04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185, encodeId=907022e4185eb, content=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注意其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和延缓血糖恢复的风险,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b026286625, createdName=135672_1610, createdTime=Mon Jul 21 05:47:01 CST 2025, time=17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山东省)]
    17小时前 135672_1610 来自山东省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注意其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和延缓血糖恢复的风险

    0

相关资讯

GUT:香港大学张嘉盛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与糖尿病患者胰腺癌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低风险相关!

该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与糖尿病患者胰腺癌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低风险相关。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是降低T2DM患者PC风险的一种预防策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研究结果。

Clin Cancer Res | 辅助阿司匹林治疗在PIK3CA突变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SAKK 41/13试验

该研究旨在评估辅助阿司匹林在携带PIK3CA突变的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尽管由于试验提前终止,结果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阿司匹林在DFS和TTR方面的临床改善具有显著意义。

阿司匹林防癌神话破灭?国际3期临床研究揭示:结直肠癌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竟无助于改善生存!

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和辅助治疗后服用阿司匹林,竟然未能显著改善无病生存率!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兼通讯,最新Nature,阿司匹林,通过增强T细胞免疫来防止癌细胞转移!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血小板TXA2通过激活依赖于鸟嘌呤交换因子ARHGEF1的T细胞内在免疫抑制途径来抑制对癌症转移的免疫。

Nature:百年老药阿司匹林解锁免疫军团封印

《Nature》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释放的 TXA2,解除其对 T 细胞免疫的抑制,减少小鼠癌症转移。研究揭示相关机制,并探讨了其临床应用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

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降低42%,死亡风险降低57%!低剂量阿司匹林或为预防新策略

近期,发表于消化领域权威期刊GUT的研究表明,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与胰腺癌风险降低42%、胰腺癌相关死亡风险降低57%、以及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2%相关。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中国学者揭示阿司匹林预防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研究了预防性阿司匹林与常规治疗在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The Lancet Neurology:阿哌沙班与阿司匹林对隐匿性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作用比较

对于隐匿性房颤患者,尤其是具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人群,阿哌沙班显著降低了卒中或全身性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但同时伴随较高的出血风险。在3.5年随访中,这些患者的卒中风险绝对降低了7%。

胰腺癌死亡风险直降57%!阿司匹林为糖尿病群体带来防癌曙光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2 型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风险高,传统筛查手段受限。香港大学研究发现新诊断 T2DM 患者长期服阿司匹林可降胰腺癌发病、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揭示其机制并提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