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夏季养生:三伏吃姜 全年健康
2017-06-03 中医思维+编辑整理 搜狐健康
三伏吃姜全年健康三伏给了我们祛除病邪的最好时机,正是夏天的炎热可以发散体内的寒、风、湿、暑、燥、火,这些邪气,他们才是致病的罪魁祸首,如果这时在加上姜的助力,那治病祛病更加容易了。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发现,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抗炎镇痛、同时兴奋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还能调节男性前列腺的机能,治疗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
三伏吃姜全年健康
三伏给了我们祛除病邪的最好时机,正是夏天的炎热可以发散体内的寒、风、湿、暑、燥、火,这些邪气,他们才是致病的罪魁祸首,如果这时在加上姜的助力,那治病祛病更加容易了。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发现,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抗炎镇痛、同时兴奋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还能调节男性前列腺的机能,治疗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碍,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
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鲜姜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古药书云
“生姜辛温,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治伤寒头痛、伤风鼻塞、胸壅痰隔、寒痛湿泻,清水气、行血痹。”、“炮姜辛苦大热,除胃寒而守中,温经止血,定呕消痰,去脏腑沉寒痼冷……”
中医常用姜作佐药使药。产后女子坐月子餐餐以姜醋佐膳,省内各地皆然,生姜或佐以猪脚鸡蛋猪肠加乌醋盐糖煲,或切成姜茸佐鸡蛋糖醋蒸,皆取其药效,适宜于产妇体质复原,也有利于喂养婴孩者。
姜治百病
姜之家族
生姜
多加工成丝、片、末、汁来入菜,是炒、煮、炖、蒸、拌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生姜的运用范围是最广泛,我们常说的老姜,泛指生姜。
子姜
生姜的嫩芽,为时令鲜蔬,季节性强,可作辅料、腌渍成泡姜或切丝生食,如子姜肉丝、子姜爆鸭、泡子姜就是用子姜或泡姜作的。
干姜
是姜的干燥根茎,主温中,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脾胃虚寒、吐泻、亡阳、寒喘咳等症状。干姜在川菜中常用来煮汤食用。
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经验:每天三片醋泡姜。
醋泡姜做法:
1、生姜切片
2、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
3、醋倒满,没过生姜。
4、取一小块保鲜膜,折迭成一小块。
5、把迭好的保鲜膜包裹在罐子口上。
6、盖上盖子,密封结实。放到冰箱里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吃了。
食用方法:
每天2-4片,早晨吃最好,长期食用效果最好。
关于姜,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
1、早吃姜,胜参汤
讲到药食同源,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姜。姜真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宝贝。中国的老百姓谁家的厨房少得了姜呢?而中医的药方中以姜为君臣佐使之药的也比比皆是。
孔子说“不撤姜食”,至理名言。居家过日子,是不可一日无姜的。
家里不论老小,谁要是着凉受风,马上一碗姜汤伺候。出点汗散掉表寒就没事了。
胃寒,胃口不开,喝两天生姜红枣茶,暖暖胃就好了。
如果是日常保健吃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所谓“早吃姜,胜参汤”是也。
早上吃姜,保健养生的效果最好。原因是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而且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功效。
怎么吃法呢?
最好是早饭的时候准备一碟子泡姜,就着米粥,泡过的子姜口感脆嫩,入口有一丝丝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调和在一起,简单,清爽,细细地品来,却是世间至味。这是最养人的饮食,功效远远胜过参汤。
2、午吃姜,痨病戕
很多人都知道晚上不宜吃姜。其实,不仅是晚上,中午以后就应该不吃姜了。过午不食姜,否则容易伤肺。
中国人养生,特别讲究顺应天时。大自然的阳气在中午到达顶峰。盛极必衰,午后阴气开始升起,阳气开始收敛。生姜是生发阳气的,午后自然不宜再吃了。
正午时分,心经的气血最盛。此时吃姜,对于本身心火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心火会烧得更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咱们的肺就是这个池鱼。心火过旺,肺就会遭殃了,会引起咳喘痰热各种症状。
午吃姜,痨病戕。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切记。
3、晚吃姜,见阎王
为什么晚上不能吃姜?姜是宣发阳气的,夜晚人体应该养阴,收敛阳气,吃姜是适得其反,违背天时。此时吃姜,有几大害:
第一、使人兴奋,无法安睡。
第二、刺激神经,影响心脏功能。
第三、郁积内火,耗肺阴,伤肾水。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说明晚吃姜的危害堪比砒霜之毒。最关键的原因是:人们一般都在晚上喝酒,这时如果以姜菜下酒,大害!
姜酒同食,百日烂心。姜酒都是大热之物,姜借酒力入经络,酒借姜性入脏腑。晚上用姜菜下酒,等于吃慢性毒药。民间流传的公案中,就有用姜酒百日烂肺来谋害人命的故事。其实,姜酒同食何止伤肺。日积月累,五脏六腑都会受伤。说到底,还是酒害人。与其闻姜生畏,不如戒酒养生。
4、去皮乎?看情况
现在的食谱中,凡是用到姜的,打头必然是千篇一律的三个字“姜去皮”。从什么时候开始,姜皮如此不招人待见,必欲剥之而后快?
其实,姜皮绝非可有可无之物。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去皮吃还是带皮吃,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的。
怎么定呢?非常简单。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对阴阳。姜肉性热,所以姜皮性凉。姜肉发汗,所以姜皮止汗受了风寒,喝姜汤发汗,自然是去皮为好。平时喝生姜红枣茶驱寒则不去皮。一般做菜用姜,那肯定是带皮吃了,以免偏性。
吃大闸蟹用的姜汁除外,可以去皮,平衡蟹的寒性。饭后再喝上一碗热热的姜糖水,暖暖胃,那就更妙了。
5、夏吃姜,寒气殇
夏天正是吃姜最好的季节呢。一年四季中,其他三季你不吃姜都没关系。但是到夏天最好要吃一点。夏天天热,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池,夏天就是城门洞开不设防的时间各种外邪都会乘机侵入。有的可能当时发病,有的则潜伏下来,到秋冬再发作。这时候吃点姜,可以保护你安然度夏,还不给秋冬留下病根。
夏天天热,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很容易病从口入。姜是天然的抗菌剂。吃了不洁食物拉肚子、呕吐,嚼块生姜就管用。拌凉菜的时候,多放点姜末,消毒杀菌,又开胃,最好。
姜还是解暑的良药。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想想夏天吃麻辣火锅的感觉就明白了。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辣辣的吃下去,热得满头汗,还连呼痛快。为什么呀?因为一出汗,把暑热都给消掉了。古代治疗中暑晕倒的人,就有一个方法是给他灌点姜汁。
夏天吃姜防寒
对现代人来说,夏天不仅是防暑的问题,更要防寒。因此夏天吃姜就更加重要了。
这个寒,从两个方面来。
一是风寒
夜里开空调睡觉,寒气侵入毛孔了。早晨要赶快喝点姜茶补救一下。
二是内伤寒
现在有冰箱,夏天好多人大量喝冰冻饮料。可是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表面,内里是一座空城。冰冻的东西吃下去五脏六腑都会受害。常吃点姜,暖暖胃,不让寒气积累起来害人,是非常必要的。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夏天妙用姜,的确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呢。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处方
为什么说,上床之前,要吃萝卜,而下床以后,要吃姜呢?到底有什么科学道理吗?人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不能有思想负担中医认为,思伤脾,而脾主运化。所以上床前吃点清凉顺气的东西像心里美萝卜、绿萝卜、白萝卜,就可以养人的脾胃。让身体保持清爽,让晚餐吃的东西,尽快下顺,这样有利于睡眠。
晚上8、9点时吃萝卜,一宿都睡的非常的安稳,第二天,大便还成形,确实是好东西。
起床时之所以吃姜,是利用姜的生发之机,起床就是要生发起来,用姜可再助一把力。
但凡事都不能过。比如,有些人不分季节,不分时辰吃姜,那就会有不好的后果。比如,有的人在夜里吃姜,这样好不好呢?当然不好。古代有句话,“夜不食姜,秋不食姜”,夜里和秋天不吃姜。
因为夜是主合的,要关闭,天地之气都关闭了,人也要休息了要关闭了,要排毒养血了,而姜是主散的。如果夜里吃姜,那就是天地之气都关闭时,还在拼命地去发散,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同样,秋天是主收敛的,跟夜一样,也是主收的、主合的。这时候吃姜也是不符合养生规律的。
什么是中医,不只是中国的医学,而是中和的医学,是阴阳平衡的医学!从老百姓的口头禅里,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点。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学开药方!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平台无关,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中医是很好的经验总结
111 举报
学习谢谢分享
115 举报
学习了新知识
105 举报
学习了分享了
98 举报
中医中的伤害论,是如此重要
98 举报
理论根据呢?神乎其神一派胡言
75 举报
不错的,学习了!谢谢分享!
61 举报
学习了很有用
97 举报
学习了
94 举报
学习了谢谢了。
61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