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0%患者缓解!朱笕青团队带来宫颈癌一线治疗新方案

2025-07-13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2 期试验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低剂量贝伐珠单抗及标准化疗,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客观缓解率达 91.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22.6 个月,安全性可控。

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PRmCC)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为含铂化疗联合PD-1单抗,可联合或不联合贝伐单抗(VEGF抑制剂),但现有方案的耐受性仍需改善。

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免疫球蛋白(Ig)G4单克隆抗体,药物设计有助于消除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近日发表于《柳叶刀》旗下期刊eClinicalMedicine的一项2期试验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低剂量贝伐珠单抗及标准化疗有潜力作为PRmCC的一线治疗。论文通讯作者为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主任朱笕青。

图片

截图来源:eClinicalMedicine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2期试验,在中国8个中心纳入了51例PRmCC患者(中位年龄54岁),入组时54.9%患者已伴有远处转移。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为替雷利珠单抗(200 mg)、贝伐珠单抗(7.5 mg/kg)、紫杉醇(175 mg/m2)和顺铂(50 mg/m2)或卡铂(AUC=5),每3周1次静脉给药。

截至数据截止,中位随访时间为2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2.6个月。12个月PFS率为77.9%。中位总生存时间尚在积累中,2年OS率为75.6%。

论文指出,相比同类方案,这项研究中的中位PFS和12个月PFS率更高,但限于各研究入组患者和用药情况有所不同,需谨慎解释这些结果。

亚组分析显示,相比于PD-L1 vCPS(视觉估计阳性细胞比例分数)<5%的患者,PD-L1 vCPS为5%~20%(HR 0.18)和≥20%(HR 0.22)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低。其他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等亚组患者的PFS无差异。

该方案为患者带来高达91.5%的客观缓解率(ORR),其中14.9%为完全缓解(PR),疾病控制率(DCR)为100%。目前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尚在积累中,18个月时持续缓解率为51.5%。从治疗到缓解(TTR)的中位时间为1.6个月,从治疗到实现最大缓解(TTMR)的中位时间为7个月。

该方案的安全性可控。贫血(21.6%)和血小板计数下降(19.6%)是最常见的≥3级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也是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均为17.6%)。贝伐珠单抗相关的≥3级TRAEs是蛋白尿(3.9%)、瘘管(2.0%)、阴道出血(2.0%),整体低于同类研究,未来需进一步探索贝伐珠单抗剂量减小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论文指出,这些数据支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随机研究,以探索该联合方案作为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资料

[1] Baris Gencer, et al., (2025).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ering LDL cholesterol in older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Lancet, DOI: 10.1016/S0140-6736(20)32332-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170, encodeId=c16122e3170a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46246308d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宫颈癌#</a> <a href='/topic/show?id=e555603625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替雷利珠单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308, encryptionId=146246308d1, topicName=宫颈癌), TopicDto(id=60362, encryptionId=e555603625e, topicName=替雷利珠单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l 13 15:27:07 CST 2025, time=2025-07-1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13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MDT病例分享 | 39岁女子宫颈癌综合治疗6年多,复发后能否重获生机?

39 岁女性罗某,2014 年确诊宫颈中分化鳞癌 IIA2 期,经系列治疗后复发。二次复发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病例讨论聚焦免疫靶向耐药治疗及贝伐珠单抗维持等问题。

大咖谈 | 帕博利珠单抗助力局部晚期宫颈癌管理

2024年NMP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CRT用于FIGO2014 III-IVA期患者,并获NCCN,CSCO等指南推荐(1类证据),标志免疫治疗正式纳入LACC一线方案。

宫颈癌合并中危因素者术后盆腔放疗指征

宫颈癌合并中危因素者术后盆腔放疗指征

“绘”真报告 | 宫颈癌检出PALB2基因胚系突变,遗传和用药有何关键指引?

对一位宫颈癌患者基因检测发现 PALB2 基因胚系突变,研究显示宫颈癌存在遗传因素,PALB2 突变与多种癌种发病风险相关,PARP 抑制剂或可为相关宫颈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免疫重建良好,风险为何不减?新研究揭示HIV女性持续宫颈癌威胁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高效、依从性良好的现代ART治疗背景下,ART治疗时长和CD4+细胞计数是否会影响这种风险。

读书报告 | COMPASSION-16研究:卡度尼利单抗联合铂类为基础方案一线治疗中国持续/复发/转移性宫颈癌

卡度尼利单抗+标准一线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或持续性宫颈癌是临床可考虑的新选择。

【今日分享】《2025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解读

新版指南纳入了SHAPE试验(低风险子宫颈癌保守性手术)等临床研究最新数据,并对原治疗路径进行了重排。

国际HPV知晓日 | 袁光文教授:早知道早行动,别让“红颜杀手”有机可乘!

【医悦汇】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袁光文教授,为我们深入科普宫颈癌的防治知识。

论文解读| Wei Wang教授团队揭示抑制ITGA2可通过靶向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该研究揭示了ITGA2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抑制ITGA2表达,证明了其在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淋巴结转移中的潜力。

STTT: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文欣团队发表局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免疫化疗临床研究成果,pCR率达66.7%!

该研究展示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在IB3/IIA2期宫颈癌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安全可控,这为局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