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最新Science大子刊,肝癌免疫治疗新靶点!

2025-07-02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发现,HCC中Riplet基因因启动子超甲基化沉默,致脂肪酸合成增强,棕榈酸积累激活STAT3,促进CD8T细胞耗竭,引发免疫治疗抵抗,而FASN抑制剂与抗PD-1联合治疗可克服。

HCC免疫治疗现状:HCC对免疫治疗的总体反应率较低,仅15%至35%的晚期HCC患者对免疫治疗有反应,且免疫治疗抵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Riplet基因沉默:Riplet基因在HCC中普遍因启动子超甲基化而沉默,这种沉默与HCC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

脂肪代谢重编程:脂肪代谢重编程与肿瘤免疫逃逸有关,尤其是在TME中,脂肪酸积累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

华中科技大学张必翔、丁则阳、张万广、黄昭等人研究Riplet(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作用,特别是其如何通过影响脂肪代谢和CD8 T细胞耗竭来促进HCC的发展以及对免疫治疗的抵抗。研究揭示了Riplet在HCC中的沉默机制、其对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联合治疗克服Riplet缺失HCC的免疫治疗抵抗。相关内容以“Riplet promotes lipid metabolism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D8 T cell exhaustion and anti–PD-1 resist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为题发表在《Science Immunology》上。

图片

【关键结论】

Riplet缺失与HCC进展:Riplet在HCC中因启动子超甲基化而沉默,这种沉默与H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Riplet缺失的小鼠表现出更多的肿瘤数量和更大的肿瘤直径,生存期缩短。

Riplet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Riplet缺失导致CD8 T细胞在肿瘤中的比例下降,同时这些T细胞表现出更高的耗竭标志物表达,如PD-1、TIM-3和CD39。

脂肪代谢与CD8 T细胞耗竭:Riplet缺失的HCC细胞表现出增强的脂肪酸合成,特别是棕榈酸(PA/C16:0)的积累,这些脂肪酸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促进CD8 T细胞的终末耗竭。

联合治疗策略:通过使用FASN抑制剂C75,可以逆转Riplet缺失HCC中的CD8 T细胞耗竭状态,并与抗PD-1免疫治疗产生协同抗肿瘤效果。

【主要内容】

图片

图1Riplet表达下调与HCC预后不良相关

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和多个HCC患者队列,发现Riplet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导致其在HCC中表达下调,且与不良预后相关。Riplet低表达的HCC患者生存率较低,提示Riplet可能在HCC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图片

图2Riplet缺失促进HCC进展且依赖免疫微环境

Riplet基因敲除(RipletΔhep)小鼠在DEN/HFD或DEN/CCl4诱导的HCC模型中表现出更多的肿瘤数量和更大的肿瘤直径,且生存期缩短。单细胞RNA测序显示,Riplet缺失导致肿瘤中CD8 T细胞比例下降,功能受损,而对其他免疫细胞影响较小,表明Riplet缺失通过影响免疫微环境促进HCC进展。

图片

图3Riplet缺失通过CD8 T细胞依赖性机制促进HCC进展

通过CD8和CD4 T细胞的耗竭实验,发现Riplet缺失对HCC进展的影响主要依赖于CD8 T细胞。Riplet缺失的HCC中,CD8 T细胞表现出更高的耗竭标志物表达,如PD-1、TIM-3和CD39,同时效应细胞因子(如IFN-γ和TNFα)的产生减少,表明Riplet缺失通过促进CD8 T细胞耗竭来促进HCC进展。

图片

图4Riplet缺失通过增强FFA产生诱导CD8 T细胞耗竭

研究发现,Riplet缺失的HCC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活性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FFAs)水平升高,特别是棕榈酸(PA/C16:0)。这些FFAs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促进CD8 T细胞的终末耗竭。使用CD36阻断抗体可以部分逆转这种效应,表明FFAs在Riplet缺失诱导的CD8 T细胞耗竭中起关键作用。

图片

图5FFA积累通过激活STAT3诱导CD8 T细胞耗竭

实验表明,棕榈酸(PA/C16:0)处理的CD8 T细胞表现出更高的耗竭标志物表达和更低的效应细胞因子产生。PA/C16:0通过增强STAT3的棕榈酰化和膜定位,激活STAT3信号通路,进而促进TOX基因的表达,导致CD8 T细胞的终末耗竭。使用STAT3抑制剂可以逆转这一过程。

图片

图6Riplet缺失通过增强FASN活性促进HCC进展

研究发现,Riplet与FASN相互作用,并通过K48连接的泛素化降解FASN。Riplet缺失导致FASN蛋白稳定性增加,脂肪酸合成增强,进而促进HCC细胞增殖和CD8 T细胞耗竭。使用FASN抑制剂C75可以逆转这些效应,表明FASN是Riplet调控HCC进展的关键下游靶点。

图片

图7Riplet低表达HCC对PD-1阻断和FASN抑制剂联合治疗敏感

临床样本分析显示,Riplet低表达与HCC患者对PD-1免疫治疗的抵抗相关。在Riplet缺失的HCC小鼠模型中,PD-1阻断剂单独治疗无效,但与FASN抑制剂C75联合使用时,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提高生存率,表明联合治疗策略有望克服Riplet缺失HCC的免疫治疗抵抗。

【全文总结】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E3泛素连接酶Riple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通过调控脂肪代谢和CD8 T细胞耗竭影响HCC进展及免疫治疗抵抗的新机制。研究发现,Riplet在HCC中因启动子超甲基化而沉默,导致脂肪酸合成酶(FASN)介导的脂肪酸合成增强,特别是棕榈酸(PA/C16:0)的积累。这些脂肪酸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促进CD8 T细胞的终末耗竭,进而导致HCC对免疫治疗产生抵抗。通过使用FASN抑制剂C75,可以逆转这种耗竭状态,并与抗PD-1免疫治疗产生协同抗肿瘤效果,为HC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潜在的联合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immunol.ado348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1722, encodeId=ad6e22e17222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20085451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HCC#</a> <a href='/topic/show?id=daf529065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1,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45, encryptionId=2200854517, topicName=HCC), TopicDto(id=29065, encryptionId=daf52906537, topicName=免疫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l 02 11:18:46 CST 2025, time=2025-07-0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02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展开1条回复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MRI的预测微血管浸润/高肿瘤级别和辅助治疗对≤5cm单发肝细胞癌的价值

现阶段,磁共振成像(MRI)已被广泛认为是评估肝细胞癌(HCC)侵袭性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2024 AASLD | STRIDE方案治疗Child-Pugh B级uHCC的真实世界探索

为便于广大读者及时捕捉学术精髓,肝胆相照平台/肝癌在线特此甄选AASLD热点研究,精心翻译并呈现大会最新动态与核心看点。本篇聚焦“肝癌”这一专题,深入剖析其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前景。

Lancet Oncol | 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 vs 索拉非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III期研究

该研究旨在评估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与索拉非尼在不可切除HCC患者中的一线治疗效果,APOLLO试验成功达到了其共同主要终点,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在不可切除HCC患者中显著延长了PFS和OS。

Cancer Res:复旦大学李辉等团队合作研究发现激活ACE2轴可以克服HCC的免疫抑制微环境

该研究使用下一代测序分析了10名接受抗PD-L1治疗的HCC患者的样本。

如何为HCC治疗开辟多样且高效的新路径?

近期,东部战区总医院刘秀峰教授分享了HCC靶免治疗新征程。肝癌在线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供临床医生参考。

JAMA Oncol | NRG/RTOG 1112 研究证实:SBRT 联合索拉非尼为局部晚期 HCC 患者带来新希望

该研究旨在比较SBRT联合索拉非尼与单独索拉非尼治疗局部晚期HCC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独索拉非尼治疗相比,SBRT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局部晚期HCC可显著改善OS和PFS,且未增加毒性反应。

BMC Med.:中国学者开发了一种用于检测肝硬化各阶段肝细胞癌的新型双靶血液检测方法

本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一种名为Qliver的MS-qPCR检测方法。与目前广泛使用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相比,Qliver在检测HCC方面表现出了更优异的性能,表明其在高危人群的HCC监测中具有潜在的临床益处。

2024 AASLD | T+A治疗晚期HCC:疗效预测与静脉曲张出血风险探究

为便于广大读者及时捕捉学术精髓,肝胆相照平台/肝癌在线特此甄选AASLD热点研究,精心翻译并呈现大会最新动态与核心看点。本篇聚焦“肝癌”这一专题,深入剖析其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前景。

精准放疗在HCC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

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肝癌在线邀您共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维虎教授关于3D-CRT、IMRT、SBRT在HCC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希望给大家的临床实践带来启迪。

学术前沿|Hepatology:肝细胞癌的综合泛素化修饰组学特征

本研究从泛素化组学、磷酸化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角度对HCC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分析,该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HCC中泛素化特征的了解,而且为开发新的HCC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