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中南大学袁凯团队研究报告FBXO31介导的OGT泛素化维持O-GlcNAc酰化稳态以抑制子宫内膜恶性肿瘤

2025-02-07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陕西省

研究报告了一个包含219个肿瘤的中国队列,O-GlcNAc水平与EC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并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验证。

蛋白质O-GlcNAc酰化是一种与细胞代谢可塑性耦合的翻译后修饰。异常的O-GlcNAc化在许多癌症中都被观察到,包括子宫内膜癌。然而,食管癌中O-GlcNAc酰基化稳态失调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025年2月2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袁凯唯一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在线发表题为FBXO31-mediated ubiquitination of OGT maintains O-GlcNAcylation homeostasis to restrain endometrial malignancy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了一个包含219个肿瘤的中国队列,O-GlcNAc水平与EC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并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验证。

在患者来源的子宫内膜上皮类器官中,增加O-GlcNAc酰基化可促进增殖和干细胞样细胞特性,而降低O-GlcNAc酰基化可限制子宫内膜癌类器官的生长。CRISPR筛选和生化鉴定揭示了肿瘤抑制因子F-box only蛋白31(FBXO31)通过泛素化O-GlcNAc转移酶OGT来调节EC中O-GlcNAc酰化稳态。在小鼠模型中,O-GlcNAc酰化的下调阻碍EC肿瘤的形成。综上所述,研究强调了O-GlcNAc基化是一种有用的分层标志物,也是晚期、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弱点。

图片

翻译后修饰(PTM)赋予蛋白质组功能性可塑性,以应对各种发育和疾病条件下的内在和外在扰动。蛋白质O-GlcNAc酰基化是由一对进化保守的酶O-GlcNAc转移酶(OGT)和O-GlcNAc酶(OGA)催化的一种PTM,涉及将单个O -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修饰共价添加到细胞内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GlcNAc部分由代谢物尿苷二磷酸N -乙酰葡萄糖胺(UDP-GlcNAc)提供,其通过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HBP)的合成需要果糖-6- P、乙酰辅酶A、谷氨酰胺和UTP等所有主要细胞代谢过程的底物。因此,O-GlcNAc酰化对营养可利用性和内在代谢重编程很敏感。

O-GlcNAc基化对广泛的外源性刺激高度敏感,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应激感知机制。O-GlcNAc酰基化是维持胚胎干细胞(ESCs)多能性所必需的。癌细胞经常劫持胚胎程序以支持其细胞命运转变和异常增殖,采取依赖有氧糖酵解的代谢生活方式。在许多癌症的细胞系中观察到O-GlcNAc酰化改变,这可能是由于体细胞突变或蛋白质稳定性改变导致的营养消耗增加,或者OGT和OGA的酶活性失衡。迄今为止,尚未对主要癌症队列中的O-GlcNAc化水平进行系统评估,并对患者来源的类器官中的O-GlcNAc化稳态进行功能分析。

图片

工作模型(摘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子宫内膜癌(EC)的发病率在过去二十年中增加了50%以上,是发达国家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癌症。EC根据临床和内分泌特征可分为I型或II型肿瘤,或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分为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癌肉瘤或透明细胞癌。子宫体子宫内膜癌(UCEC)的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网络(TCGA)研究建立了更精确的基因组分类。最近,蛋白质组学分析与基因组分类的整合加速了EC中临床可作分子靶标的识别。然而,PTM给蛋白质组增加了巨大的功能复杂性,在EC样品中仍有待全面表征,并补充到当前的分类系统中。O-GlcNAc酰化作为一种对细胞代谢和应激有反应的重要PTM,与EC的分子病因有关。在女性生殖癌类型中,OGT和OGA在EC中均表现出最高的改变,主要是基因突变和扩增。在较高组织学分级的EC样本中,OGT和OGA的mRNA水平均升高。最近,使用小组织微阵列观察到EC组织中O-GlcNAc酰化水平升高。这些观察结果表明,改变的O-GlcNAc酰化可能有助于EC进展,值得在大型EC队列中进行彻底询问,以确定O-GlcNAc酰化是否可以用作分层因子和潜在的成药靶点。

在这项研究中,利用包含219例肿瘤的中国EC队列和TCGA UCEC数据集,研究发现O-GlcNAc酰化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和患者的预后相关。此外研究实验证明,O-GlcNAc基化上调促进非癌性子宫内膜上皮类器官(EE-Os)的增殖和干细胞样细胞特性,而O-GlcNAc基化下调阻碍子宫内膜癌类器官(EC-Os)的增殖。研究发现FBXO31是O-GlcNAc酰化稳态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控制OGT的泛素依赖性蛋白降解。在皮下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研究发现靶向OGT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以抑制EC细胞的肿瘤形成。研究结果表明,O-GlcNAc化是一个有用的补充因素,可以更好地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分层,针对失调的O-GlcNAc化稳态是一个有前景的分化治疗策略,值得临床开发。

参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6633-z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0888, encodeId=87d62250888b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42b451609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子宫内膜癌#</a> <a href='/topic/show?id=384a1238910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FBXO31#</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3891, encryptionId=384a12389102, topicName=FBXO31), TopicDto(id=45160, encryptionId=942b4516096, topicName=子宫内膜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Feb 07 15:27:55 CST 2025, time=2025-02-0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2-07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组织学模棱两可的子宫内膜癌具有怎样的分子特征和预后?

本研究表明,组织学模棱两可的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图谱以存在 TP53 突变和不存在 POLE 突变为主,在其他基因方面具有异质性分子谱。这些肿瘤中很大一部分具有临床侵袭性。

【衡道丨干货】2024版CSCO子宫内膜癌指南更新,国内外权威共识指南中的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有何异同?

《2024 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已正式颁布。本文通过与NCCN子宫内膜癌指南对比,对2024版CSCO子宫内膜癌指南中的病理诊断部分内容进行了汇总介绍。

2024 ESMO LBA | 妇科肿瘤研究精粹

e路新干线小编特选取本次会议中5篇妇科肿瘤药物治疗相关LBA重点研究进行整理,涉及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两大领域,供各位医学同道参考。

惊!母女相继患癌,难道癌症也会“传家”?

43 岁周女士患子宫内膜癌,基因检测确诊林奇综合征。介绍林奇综合征与妇科肿瘤关系及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强调医生在患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Adv Sci:王玉东等团队发现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衍生物通过靶向GRP75抑制子宫内膜癌

2024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王玉东教授团队联合华东理工大学李剑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IF=14.3)上发表题为“Targeting GRP75 with a Chlo

Lancet Oncol | AtTEnd 试验: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 dMMR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该研究旨在评估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有效改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尤其是dMMR肿瘤患者。

【今日分享】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附手术视频

早期子宫内膜癌微创手术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可,其基本术式为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不做手术也能治?61岁子宫内膜癌肺转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历程 | MDT病例分享

本文介绍 61 岁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情况,包括放疗、化疗、免疫及靶向治疗等,经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病例讨论涉及后续维持治疗把控、手术与放疗选择等,强调分子分型及个体化治疗重要性。

论文解读 | Jianliu Wang教授团队揭示细胞牵引力通过SLC8A诱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子宫内膜癌转移

该研究揭示了细胞牵引力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的作用,并确定了SLC8A1作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潜在靶点。

指南更新 | 子宫体肿瘤NCCN(2025.V1)系统治疗更新一览

2025.V1 子宫体肿瘤 NCCN 指南更新,子宫内膜癌治疗多方面调整,如新增部分药物方案、合并及调整现有方案顺序,新增脚注等,对现有方案整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