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icrobiol:香港大学杨冰一团队发现甲型流感抗体交叉反应的广度因病毒分离间隔和亚型而异!

2025-06-15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表明甲型流感抗体交叉反应的广度因病毒分离间隔和亚型而异。

流感病毒感染会产生与抗原相似的病毒交叉反应的抗体。然而,交叉反应的广度尚不清楚。

2025年6月10日,香港大学杨冰一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Breadth of influenza A antibody cross-reactivity varies by virus isolation interval and subtyp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甲型流感抗体交叉反应的广度因病毒分离间隔和亚型而异。

该研究分析了单独感染A(H3N2)或A(H1N1)pdm09的雪貂的200000个血凝抑制(HAI)滴度。研究人员确定了一致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模式,其中HAI抗体交叉反应的广度与测试病毒和免疫病毒之间的分离时间有关。这与病毒株、传代史和基因突变无关。病毒分离之间的6年间隔导致A(H3N2)的HAI滴度最低,而A(H1N1)pdm09在相同间隔内表现出更广泛的交叉反应性,滴度适度降低。HA置换分析显示,与A(H1N1)相比,A(H3N2)病毒之间的氨基酸置换更多,每次置换的HAI滴度降低更多。对不同年龄组的人抗血清的纵向分析表明,重复A(H3N2)暴露在交叉反应范围内增加了HAI反应,最近的病毒增加得更多。

图片

尽管已有免疫力和疫苗,但季节性流感每年仍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由于不同的免疫史和介导保护的多方面免疫机制,确定人群对流感的易感性具有挑战性。使这一挑战更加复杂的是,对以前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程度的了解有限。虽然外周血中检测到的体液抗体滴度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但对生命中遇到的第一种感染病毒的免疫力可以持续数十年。同时,病毒进化导致循环病毒之间的抗原变化,从而降低了现有抗体对新出现病毒的交叉反应性。因此,了解预先存在的免疫力和新出现的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预测人群易感性、流行病学动态和病毒进化以及为疫苗病毒选择提供信息至关重要。

对于麻疹等病原体系统,广泛反应性抗体的半衰期比人类寿命长,并继续对这种抗原稳定的病原体产生反应。相比之下,快速突变的病原体,如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会逃避现有的免疫力,导致再次感染并引发高度特异性的新免疫反应。很少有研究调查散发性流感季节的保护期。最近的研究揭示了人类A(H3N2)抗体景观的周期性模式,中年人在感染后通常表现出较低的血凝抑制(HAI)滴度。这些发现,结合机理模型和遗传和抗原分析,表明预先存在的多克隆抗体对A(H3N2)的交叉反应性有限。然而,单次感染季节性流感后交叉反应的内在广度仍不清楚,这限制了对免疫动力学和保护持续时间的理解。

图片

重复A(H3N2)感染或疫苗接种以及交叉反应广度对抗体格局变化的影响

(图源自Nature Microbiology)

Naïve雪貂通常用于量化季节性流感病毒之间的交叉反应。每只雪貂都感染了一种特定的抗原,感染后的血清会针对一组抗原进行检测。这些实验暴露提供了关于单一已知病毒的抗体反应的信息,使雪貂可用于研究抗原进化,并支持每两年一次的流感疫苗推荐。然而,基于雪貂的交叉反应的某些方面,包括它们对人类免疫反应的普遍性、流感亚型内部和之间的可比性以及对交叉反应随时间和抗原距离下降的系统评估,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索。

该研究分析了现有的抗体-病毒数据,发现单次接触雪貂或人类抗血清具有共同的交叉反应特征。尽管每种流感亚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亚型内的反应主要取决于测试病毒和免疫病毒之间的隔离时间差异。A(H3N2)抗体的交叉反应性有限,衰减超过6 年,比甲型H1N1流感pdm09的周期短。病毒进化仅部分解释了这种广度,表明隔离时间的差异提供了关键的独立信息。研究人员观察到,在雪貂或仅暴露于单一抗原簇的儿童中,A(H3N2)的宽度是一致的。纵向抗血清结果表明,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反复暴露于A(H3N2),在感染或接种病毒的交叉反应范围内,HAI对病毒的反应显著增加,在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后,这些病毒的变化很小。这些结果为流感病毒等抗原性进化的病原体提供了框架。

参考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5-02033-4#Sec2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483, encodeId=76272269483e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44169e70f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甲型流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9770, encryptionId=244169e70f0, topicName=甲型流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15 15:16:26 CST 2025, time=2025-06-1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15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JCI Insight:阻断IL-10受体信号转导可改善流感诱发的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的病情恶化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合并感染流感病毒与罹患结核病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但潜在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

新型甲型流感疫苗进入IIb期试验

通用型甲型流感疫苗MVA-NP + M1(VTP-100)正在进行IIb期试验(Flu 010研究)。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流感挑战性试验,第一批患者已经接受了VTP-100注射。

专家解疑:甲型H1N1流感是否卷土重来

事件: 近日有媒体报道,俄罗斯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已经超出警戒线,达到疫情级别,截至1月27日已有超过107人死亡,疫情甚至已达“恐怖”级别。我国厦门市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也见诸报端,称“流感流行强度有增强趋势,个别集体单位出现流感暴发”。 《中国科学报》记者查阅了世界卫生组织(WHO)1月26日发布的报告。报告显示流感活动在以色列、约旦、阿曼、巴基斯坦等一些西亚国家持续,北美

甲型流感来势汹汹,专家表示群体免疫下降,口罩增加了易感人群

最近,广东各地发热门诊流感患者人数剧增,广州多家药店抗病毒类药物销售明显增长,甚至出现缺货情形。广东疾控流感监测数据也显示,门诊中流感样病例占总门诊量已达7.29%,也就是平均100个门诊病例中,有7

J Virol:科学家发现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顶端靶点在病毒复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甲型流感病毒(IAV)M2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在病毒的侵入、组装及释放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发现,M2蛋白顶端在IAV的有效复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至《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题为“Influenza A Virus M2 Protein Apical Targeting Is Required for Efficient Vi

专家呼吁: 医务人员、老年人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近期中国部分省份的流感活动持续增强,流感流行高峰即将到来。

广州荔湾区通报市**中学高中部甲型流感疫情,病例已增至百人以上

12月9日,广州荔湾接到市第一中学高中部甲型流感疫情的情况报告,截至12月12日9时,高二年级累计病例数为100例,全校累计114例(其中12例确诊)。荔湾区教育局关于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甲型流感疫情的情况通报12月9日,我局接到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甲型流感疫情的情况报告后,第一时间指导学校全面落实防控措施,积极稳妥做好家长沟通,有效做好学生的宣传教育。12月10-12日,区教育局多次和市卫健委、

Sci Rep:于广利课题组发现褐藻硫酸多糖KW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属于正粘病毒科,是具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根据其表面的血凝素蛋白(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结构及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分为若干亚型,如H1N1, H3N2, H5N1及H7N9等。甲型流感病毒的爆发流行不仅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H5N1和H7N9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跨越种属屏障引起人类感染并致感染者

Proc Natl Acad Sci USA:中美研发纳米疫苗抗击甲流

中国和美国研究人员联手研发出一种纳米颗粒流感疫苗,在小鼠实验中能够有效抵御甲型流感病毒。这种疫苗为研发通用流感疫苗等药物开启新的思路。

警惕!甲型流感取代乙型流感,多地高发!

警惕!多地甲型流感已取代乙型流感,成当下高发流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