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REV GASTRO HEPAT:脂肪肝及脂肪肝相关肝癌进展:肠道菌群的重要作用

2025-07-17 eGastroenterology eGastroenterology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系统性总结了肠道菌群在MASLD及其相关HCC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探讨了利用肠道菌群作为诊断工具和开发靶向菌群治疗策略,为理解和干预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导读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原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影响数十亿人口。其可逐步进展为脂肪性肝炎(M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以“Gut microbiome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and 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为题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发表综述,系统性总结了肠道菌群在MASLD及其相关HCC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探讨了利用肠道菌群作为诊断工具和开发靶向菌群治疗策略,为理解和干预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图片

MASLD进展中的肠道菌群“指纹”

随着MASLD从单纯性脂肪肝向MASH、肝硬化和HCC发展,肠道菌群组成发生特征性改变(见图1)。

图片

图1:MASLD进展伴随肠道菌群特征改变

共同趋势:促炎菌群普遍增多(如变形菌门、梭菌属、链球菌属等);而有益菌群则显著减少(如真杆菌属、粪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


肝硬化特征:口腔来源微生物(如小韦荣球菌、非典型韦荣球菌、唾液链球菌、瘤胃球菌)在肠道内异常富集,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易位。


HCC特征:同样可见口腔微生物(尤其是链球菌)富集,同时双歧杆菌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减少。

非肥胖型MASLD差异:与肥胖型MASLD患者相比,非肥胖患者的菌群失调模式存在差异,且与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更显著。

肠道菌群失调驱动MASLD进展

肠菌失调主要通过三大途径促进MASLD进展(见图2)。

图片

图2:肠菌失调促进MASLD进展的三大途径

肠屏障损伤:MASLD患者普遍存在肠道通透性增加,这使得肠道内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LPS),更容易穿过屏障进入门静脉循环到达肝脏。

代谢途径与代谢物失调:肠道菌群可产生多种代谢物,其稳态失调是MASLD进展的关键因素。这些代谢物主要包括胆汁酸(如脱氧胆酸)、短链脂肪酸(如乙酸盐、丙酸盐、丁酸盐等)、色氨酸代谢物(如犬尿氨酸、血清素、吲哚类衍生物等),以及内源性乙醇。

慢性炎症:持续的炎症是MASLD向HCC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受损肠屏障进入肝脏的PAMPs,与肝细胞、Kupffer细胞、肝星状细胞上的模式识别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触发炎症级联反应,从而诱导HCC的发生。

临床应用:诊断与治疗新策略

诊断生物标志物:基于粪便菌群(如特定细菌物种组合)和代谢物(如胆汁酸、短链脂肪酸谱)的模型在多项研究中展现出高准确性,可用于区分MASLD不同阶段(如晚期纤维化、肝硬化)及预测进展风险。同时,非细菌微生物,包括肠道病毒多样性指数、真菌特征(如毛霉菌Mucor)也显示出诊断潜力。

靶向菌群干预:目前,针对肠道菌群对MASLD患者进行干预的策略主要包括:粪便菌群移植、通过噬菌体靶向清除致病菌、补充益生菌/益生元,或直接补充有益的微生物来源代谢物。

结语

肠道菌群失调是驱动MASLD向肝硬化乃至HCC进展的关键因素。深入理解菌群及其代谢物在肠-肝轴中的作用机制,不仅为开发非侵入性诊断工具提供了新思路,更开辟了靶向菌群干预治疗MASLD及其相关疾病的新途径。

引证本文

Lau, H. CH., Zhang, X. & Yu, J. Gut microbiome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and 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75-025-01089-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881, encodeId=83d722e38815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90e8438e3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脂肪肝#</a> <a href='/topic/show?id=6ebc81e348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肠道菌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1734, encryptionId=6ebc81e3482, topicName=肠道菌群), TopicDto(id=84387, encryptionId=890e8438e3e, topicName=脂肪肝)],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l 18 12:10:40 CST 2025, time=2025-07-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1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震撼揭秘!浙江大学新突破:中药益生菌联手,攻克脂肪肝难题,代谢焕新!

文章探讨了TCMP作为改善HFD引起的肥胖和脂质代谢紊乱的潜力。

夜跑胜过晨练!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研究表明夜跑能改善脂肪肝,还能丰富体内健康的肠道菌群

这项研究探讨了什么时候运动对于MASLD的影响最大,证实了晚上运动改善MASLD的效果最好。

研究揭秘:碳水、脂肪、蛋白质,到底谁才是脂肪肝“致病元凶”?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脂肪肝的主要营养风险因素可能并非我们一直视作“罪魁祸首”的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而是我们认为相对健康的蛋白质。

乙型肝炎+脂肪肝=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

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军教授作“乙型肝炎+脂肪肝:临床治愈优势人群?”学术分享,肝胆相照平台特将精华内容整理成文,供临床医生参考。

Nature:母亲的体重,竟能“编程”下一代的肝脏?研究揭开脂肪肝的“隔代诅咒”

《Nature》研究发现,孕期肥胖母亲可通过 HIF1α 编程子代肝脏库普弗细胞,使其代谢重编程并分泌载脂蛋白,致后代成年后易患脂肪肝,与后天饮食无关。

震撼揭秘!浙江大学发布:中药益生菌联手,攻克脂肪肝难题!

文章探讨了TCMP作为改善HFD引起的肥胖和脂质代谢紊乱的潜力。

Nature Biotechnology:脂肪肝患者的福音:精准选择AAV载体实现个性化基因治疗

通过该研究,研究人员希望为未来的肝脏基因治疗开辟新的思路,特别是对于脂肪肝和其他肝脏疾病患者,如何在确保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

研究证实:补充这种维生素,能有效改善脂肪肝,并降低死亡风险!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utrients》期刊上发表的一项有趣研究,看看维生素 B3 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奇妙关联。

研究发现:吃糖,或能抑制脂肪肝!

该研究揭示了葡萄糖在肝细胞中转化为糖原的过程如何对抗脂肪的合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