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J Trauma Emerg Surg:锁骨骨折治疗革新!低切迹双钢板固定比钛弹性髓内钉初期稳定性更优

2025-05-15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旨在评估2×2.0毫米双钢板固定系统是否能在降低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的同时,实现与髓内钉固定相当的生物力学性能。

近几十年来,锁骨骨折手术干预的发生率显著上升。这一增长的原因众多,其中之一是保守治疗的移位骨折常常效果不佳,且骨不连发生率高达32%。大多数锁骨骨折发生在骨干区域(占比69%至82%),而内侧和外侧端因有强大的韧带和肌肉结构提供额外的稳定性。钢板接骨术能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固定和较高的旋转稳定性,但常常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比如软组织刺激和增生性瘢痕。此外,据报道,传统的3.5毫米上方置放的钢板,其内固定物取出率高达64%。 另一种选择是采用非锁定髓内钉进行髓内固定,这是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方法,可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不过它无法确保旋转稳定性,也可能导致诸如内固定物移位等并发症。临床研究表明,髓内固定常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骨不连发生率较低,尽管在50%的病例中,仍需进行切开复位。然而,与髓内固定相比,钢板接骨术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更高。

为了将并发症降至最低并减少内固定物取出的需求,低切迹双钢板接骨术这种优化的接骨方法越来越受到青睐,生物力学研究也证实,与单钢板相比,双钢板能提供更高的稳定性。此外,钛弹性髓内钉(TEN)常常需要暴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且可能导致髓内钉移位,这使得取出内固定物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需要一种低切迹的内固定物,它至少能提供与钛弹性髓内钉相同的稳定性,不会移位,且对软组织的刺激最小。 在一项生物力学研究中,使用低切迹2×2.0毫米下颌骨矩阵钢板的双钢板固定,或采用2.5毫米前方钢板和2.0毫米上方钢板组合的双钢板固定,与3.5毫米上方置放的锁骨锁定加压钢板(LCP)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压缩载荷下,3.5毫米锁骨钢板与两种双钢板固定方式相比,在移位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不过,与2×2.0毫米双钢板固定相比,3.5毫米钢板的失效循环次数明显更多。另一项生物力学研究使用人体锁骨,评估了同样的2.5/2.0毫米低切迹双钢板固定方式,并与2.7毫米上方可变角度(VA)LCP锁骨钢板进行了对比。双钢板固定在初始结构刚度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能使骨折间隙移位更小,失效循环次数更多。这些研究的作者得出结论,对于锁骨骨干中段骨折,2.5/2.0毫米双钢板固定在生物力学上是传统钢板接骨术的一种安全替代方案。然而,2.5毫米前方钢板因其厚度仍可能导致软组织刺激,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减小钢板厚度是否能成为钛弹性髓内钉的可行替代方案。虽然髓内钉固定可能减少软组织刺激,但其与低切迹双钢板固定相比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仍不明确,这也为研究2×2.0毫米双钢板作为简单锁骨中段骨折的潜在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人体尸体模型中,比较2×2.0毫米低切迹双钢板固定与2.5毫米钛弹性髓内钉固定在简单锁骨中段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性能。

研究方法选取12对模拟AO/OTA 15.2 C型不稳定骨干骨折的人体尸体锁骨,通过弹性髓内钉固定(第1组)或采用上方和前方2.0毫米钢板的双钢板固定(第2组)进行固定。标本先进行了初始准静态的上下和前后弯曲生物力学测试,随后进行了直至失效的循环上下加载测试。通过光学运动追踪监测骨折块间的运动情况。

使用TEN A)内固定的左锁骨的X线片和通过2×2.0 mm双钢板内固定的左锁骨的照片,计划的截骨用黑色墨水标记(B)

准静态弯曲测试(左)和循环载荷测试(右)的左侧样本设置

前20,000次循环中每2500次循环的间歇时间点的剪切断裂位移幅度,分别以每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

循环测试后,在第1组(左侧)和第2组(右侧)中观察到失效模式

研究结果与髓内钉固定相比,双钢板固定在所有弯曲方向上均表现出显著更高的初始结构刚度,且中性区更小(p≤0.016)。此外,在所有循环测试中,第1组的骨折移位幅度明显高于第2组(p = 0.002)。在达到45毫米位移的测试终点时,两组所需的循环次数无显著差异(p = 0.160),第1组平均为24420次循环(标准差±3615),第2组平均为28232次循环(标准差±5417)。

研究结论低切迹双钢板固定可能在不影响锁骨中段骨折长期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初期稳定性,使其成为弹性髓内钉固定的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对于部分简单不稳定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2×2.0毫米双钢板固定可能提供有效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原始出处:

Fabian, Pretz;  Ivan, Zderic;  Frank J P, Beeres; Primary stability of nailing versus low-profile dual plating of mid-clavicular fractures- a biomechanical cadaveric study.Eur J Trauma Emerg Surg 2025 Apr 29;51(1):183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00, fileName=Eur J Trauma Emerg Surg:锁骨骨折治疗革新!低切迹双钢板固定比钛弹性髓内钉初期稳定性更优)] GetArticleByIdResponse(id=3d0d8e47585c, projectId=1, sourceId=null, title=Eur J Trauma Emerg Surg:锁骨骨折治疗革新!低切迹双钢板固定比钛弹性髓内钉初期稳定性更优, articleFrom=MedSci原创, journalId=10164, copyright=原创, creationTypeList=[1], summary=本研究旨在评估2×2.0毫米双钢板固定系统是否能在降低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的同时,实现与髓内钉固定相当的生物力学性能。, cover=https://img.medsci.cn/20240708/1720416348023_8538692.jpg, authorId=0, author=医路坦克,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p><span style="color: #1c1f23;">近几十年来,锁骨骨折手术干预的发生率显著上升。这一增长的原因众多,其中之一是保守治疗的移位骨折常常效果不佳,且骨不连发生率高达32%。大多数锁骨骨折发生在骨干区域(占比69%至82%),而内侧和外侧端因有强大的韧带和肌肉结构提供额外的稳定性。钢板接骨术能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固定和较高的旋转稳定性,但常常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比如软组织刺激和增生性瘢痕。此外,据报道,传统的3.5毫米上方置放的钢板,其内固定物取出率高达64%。 </span><span style="color: #1c1f23;">另一种选择是采用非锁定髓内钉进行髓内固定,这是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方法,可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不过它无法确保旋转稳定性,也可能导致诸如内固定物移位等并发症。临床研究表明,髓内固定常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骨不连发生率较低,尽管在50%的病例中,仍需进行切开复位。然而,与髓内固定相比,钢板接骨术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更高。</span></p> <p><span style="color: #1c1f23;"><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505/1746410829493_2269929.png" /></span></p> <p><span style="color: #1c1f23;">为了将并发症降至最低并减少内固定物取出的需求,低切迹双钢板接骨术这种优化的接骨方法越来越受到青睐,生物力学研究也证实,与单钢板相比,双钢板能提供更高的稳定性。此外,钛弹性髓内钉(TEN)常常需要暴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且可能导致髓内钉移位,这使得取出内固定物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需要一种低切迹的内固定物,它至少能提供与钛弹性髓内钉相同的稳定性,不会移位,且对软组织的刺激最小。 在一项生物力学研究中,使用低切迹2&times;2.0毫米下颌骨矩阵钢板的双钢板固定,或采用2.5毫米前方钢板和2.0毫米上方钢板组合的双钢板固定,与3.5毫米上方置放的锁骨锁定加压钢板(LCP)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压缩载荷下,3.5毫米锁骨钢板与两种双钢板固定方式相比,在移位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不过,与2&times;2.0毫米双钢板固定相比,3.5毫米钢板的失效循环次数明显更多。另一项生物力学研究使用人体锁骨,评估了同样的2.5/2.0毫米低切迹双钢板固定方式,并与2.7毫米上方可变角度(VA)LCP锁骨钢板进行了对比。双钢板固定在初始结构刚度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能使骨折间隙移位更小,失效循环次数更多。这些研究的作者得出结论,对于锁骨骨干中段骨折,2.5/2.0毫米双钢板固定在生物力学上是传统钢板接骨术的一种安全替代方案。然而,2.5毫米前方钢板因其厚度仍可能导致软组织刺激,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减小钢板厚度是否能成为钛弹性髓内钉的可行替代方案。虽然髓内钉固定可能减少软组织刺激,但其与低切迹双钢板固定相比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仍不明确,这也为研究2&times;2.0毫米双钢板作为简单锁骨中段骨折的潜在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人体尸体模型中,比较2&times;2.0毫米低切迹双钢板固定与2.5毫米钛弹性髓内钉固定在简单锁骨中段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性能。 </span></p> <p><span style="color: #1c1f23;">研究方法</span><span style="color: #1c1f23;">:</span><span style="color: #1c1f23;">选取12对模拟AO/OTA 15.2 C型不稳定骨干骨折的人体尸体锁骨,通过弹性髓内钉固定(第1组)或采用上方和前方2.0毫米钢板的双钢板固定(第2组)进行固定。标本先进行了初始准静态的上下和前后弯曲生物力学测试,随后进行了直至失效的循环上下加载测试。通过光学运动追踪监测骨折块间的运动情况。</span></p> <p><span style="color: #1c1f23;"><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505/1746410829500_2269929.png" /></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1c1f23;"><span style="color: #000000;">使用TEN A)内固定的左锁骨的X线片和通过2&times;2.0 mm双钢板内固定的左锁骨的照片,计划的截骨用黑色墨水标记(B)</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1c1f23;"><span style="color: #000000;"><img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505/1746410829509_2269929.png" /></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1c1f23;"><span style="color: #000000;">准静态弯曲测试(左)和循环载荷测试(右)的左侧样本设置</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1c1f23;"><span style="color: #000000;"><img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505/1746410829514_2269929.png" /></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1c1f23;"><span style="color: #000000;">前20,000次循环中每2500次循环的间歇时间点的剪切断裂位移幅度,分别以每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1c1f23;"><span style="color: #000000;"><img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505/1746410829522_2269929.png" /></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1c1f23;"><span style="color: #000000;">循环测试后,在第1组(左侧)和第2组(右侧)中观察到失效模式</span></span></p> <p><span style="color: #1c1f23;">研究结果</span><span style="color: #1c1f23;">:</span><span style="color: #1c1f23;">与髓内钉固定相比,双钢板固定在所有弯曲方向上均表现出显著更高的初始结构刚度,且中性区更小(p&le;0.016)。此外,在所有循环测试中,第1组的骨折移位幅度明显高于第2组(p = 0.002)。在达到45毫米位移的测试终点时,两组所需的循环次数无显著差异(p = 0.160),第1组平均为24420次循环(标准差&plusmn;3615),第2组平均为28232次循环(标准差&plusmn;5417)。</span></p> <p><span style="color: #1c1f23;">研究结论</span><span style="color: #1c1f23;">:</span><span style="color: #1c1f23;">低切迹双钢板固定可能在不影响锁骨中段骨折长期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初期稳定性,使其成为弹性髓内钉固定的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对于部分简单不稳定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2&times;2.0毫米双钢板固定可能提供有效的生物力学稳定性。</span></p> <p><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a style="color: #808080;" href="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2041105/pdf/68_2025_Article_2854.pd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原始出处:</a></span></p> <p><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a style="color: #808080;" href="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2041105/pdf/68_2025_Article_2854.pd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Fabian, Pretz;&nbsp;&nbsp;Ivan, Zderic;&nbsp;&nbsp;Frank J P, Beeres;&nbsp;Primary stability of nailing versus low-profile dual plating of mid-clavicular fractures- a biomechanical cadaveric study.Eur J Trauma Emerg Surg&nbsp;2025 Apr 29;51(1):183</a></span></p>, belongTo=, tagList=[TagDto(tagId=5934, tagName=锁骨中段骨折), TagDto(tagId=6336, tagName=髓内钉固定术), TagDto(tagId=504191, tagName=低切迹双钢板固定), TagDto(tagId=504192, tagName=初期稳定性)],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10, categoryName=骨科,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84, categoryName=研究进展,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0656, categoryName=梅斯医学,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0, articleKeyword=, articleKeywordNum=6, guiderKeywordId=0, guiderKeyword=, guiderKeywordNum=6, opened=1, paymentType=1, paymentAmount=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778, appHits=3, showAppHits=0, pcHits=32, showPcHits=775, likes=0, shares=0, comments=0,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Thu May 15 15:38:00 CST 2025, publishedTimeString=2025-05-15,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6556091, editor=骨科新前沿, waterMark=0, formatted=0, deleted=0, version=3, createdBy=893e2269929, createdName=医路坦克, createdTime=Mon May 05 10:07:16 CST 2025, updatedBy=92910, updatedName=rayms, updatedTime=Thu May 15 13:38:58 CST 2025, ipAttribution=上海,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00, fileName=Eur J Trauma Emerg Surg:锁骨骨折治疗革新!低切迹双钢板固定比钛弹性髓内钉初期稳定性更优)], guideDownload=1, surveyId=null, surveyIdStr=null, surveyName=null, pushMsXiaoZhi=true)
Eur J Trauma Emerg Surg:锁骨骨折治疗革新!低切迹双钢板固定比钛弹性髓内钉初期稳定性更优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179, encodeId=a83d22651e94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e6e966891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锁骨中段骨折#</a> <a href='/topic/show?id=f4f51021050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髓内钉固定术#</a> <a href='/topic/show?id=7d7e126916c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低切迹双钢板固定#</a> <a href='/topic/show?id=877812691e0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初期稳定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916, encryptionId=7d7e126916c6, topicName=低切迹双钢板固定), TopicDto(id=126917, encryptionId=877812691e02, topicName=初期稳定性), TopicDto(id=96689, encryptionId=fe6e966891b, topicName=锁骨中段骨折), TopicDto(id=102105, encryptionId=f4f510210508, topicName=髓内钉固定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15 13:38:59 CST 2025, time=2025-05-1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BJS:吸烟是锁骨中段骨折非手术治疗不愈合的高风险因素

锁骨中段骨折如选择非手术治疗不愈合的发生率约为5%-20%,移位性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则更高。有研究显示,早期内固定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不愈合的比率也相对较低。并且早期内固定也比非手术治疗发生不愈合以后二期内固定的效果更好。基于以上研究,目前对于活动量较大的成人,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大多选择早期内固定。然而,这样一来很多本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顺利愈合的患者就要承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至于成

Am J Case Rep:锁骨中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损伤的优化治疗:以Knowles钉固定疗效为例

锁骨段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ACJ)是一种罕见的合并损伤,目前,对于这种罕见的损伤没有最佳的手术方法。我们报告一位60岁男性外伤性锁骨中段合并线性骨折和ACJ损伤同时用Knowles针固定治疗。

Adv Biomed Res:双微型钢板与单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本研究种我们旨在评估使用2.7 mm加压钢板的双钢板法与3.5 mm加压钢板的单钢板法在移位的锁骨中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

BMC Surg:锁骨中段骨折合并同侧肩锁关节损伤相关研究

孤立性锁骨中段骨折(MCF)和肩锁关节(ACJ)损伤较为常见,但同时发生的病例较为罕见,本综述旨在概述合并同侧肩锁关节损伤的锁骨中段骨折,重点关注损伤机制、分类、治疗和预后。

J Orthop Case Rep:从保守到微创手术,钛弹性髓内钉系统为移位锁骨中段骨折提供新治疗选择

本研究旨在评估钛弹性髓内钉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效性,使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相关并发症。

JBJSA:锁骨中段骨折二次手术的影响因素

过去的观点认为,移位性锁骨中段骨折经保守治疗后很少出现骨不连和症状性畸形愈合,但最近的一些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2007年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移位性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术后1年随访时的发生骨不连比例明显更少且功能评分更好。在此之后,又有6项随机对照试验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一项基于上述研究的meta分析在对212例手术病例

锁骨中段骨折合并同侧肩锁关节脱位,如何固定?

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较为少见的损伤,伤后锁骨远端骨块相对游离,合并的肩锁关节脱位可能移位不明显,容易漏诊。

PLoS One:低剖面双钢板与传统单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中的比较

锁骨骨折是肩部常见骨折类型,传统单钢板固定术后植入物刺激导致的取出率高达50%。低剖面双钢板可能通过减少钢板体积和位置优化降低刺激风险。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我国学者进行锁骨中段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钉内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本研究旨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传统的顺行钛弹性髓内钉(ATEN)与逆行外侧钛弹性髓内钉(RTEN)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学龄儿童锁骨中段骨折两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影像学结局:“8”字绷带法与手臂吊带法之间无差异

本研究旨在比较“8”字绷带法与手臂吊带法在治疗学龄儿童锁骨中段骨折时的影像学结局。